愿彬彬哉的中国童话光焰相续
尽管“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的说法得到广泛认可,但实际的童话阅读与评介,或者说对童话文体的关注重心,却始终与儿童文学界的“言必称欧美”传统一以贯之,对国外童话投以大量的关注,对中国传统童话多停留在概念层面。
中国童话的发端,与别国童话一样,源自于广袤的民间故事,散见于历代文人典籍之中。其中那些充盈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与趣味性的作品,散发着自有的吸引力,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儿童幼小的精神世界,满足着他们享受故事、开拓思维、习得语言、丰富生活的需要。然而,我国古童话缺少了像《贝洛童话》《格林童话》那样不断发掘、整理、传诵、升华的自觉过程,而是直接进入到文人创作童话这样一个自觉发展阶段。于是,中国古童话与中国现代童话之间呼应与承继明显不足。这便造成了中国本土童话在实际阅读场中的被动隐身。
王泉根教授编纂整理的这套“代代相传的中国童话”(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从破题到出版,历时多年,且几经完善,直至今春,才终得面世。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兼具了中国童话的阅读推广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
“代代相传的中国童话”系列对中国古代记载留存下来的童话进行了题材内容层面的划分:如将《叶限姑娘》辑入宝物、奇梦类童话,《鹅笼书生》辑入鬼魅、精灵类童话,《湘妃竹》辑入神话、传说类童话,《一行和尚》辑入禽言、兽语类童话,《井下仙国》辑入仙遇、西游类童话,《富人的新装》辑入英雄、异士类童话。通过这样的分类学梳理,可初步感知中国历代童话独具的本土特色:它们根植于华夏先民对于自然与自我的原始认知,融汇着本土信仰与人生价值取向,记录和传达着历朝历代人民百姓的生活样态与理想愿望,体现着古中国文明背景下的幻想思维与随之诞生的幻想文类的独特韵味。
此番对中国童话的搜集整理,重心在于凸显了对古代文献典籍的发掘,所涉及的典籍不但涵盖了《山海经》《搜神记》等记录神话传说的典籍,而且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化史。所收录童话的来源,从时间视域看,上自先秦奇书《山海经》《列子》,而后一路延伸,自三国时的《列异传》、西汉的《神异经》至东晋的《搜神记》、西晋的《博物志》《幽明录》、隋朝的《古镜记》等志怪小说,再到由志怪演进为传奇的《广异记》,至唐代《河东记》《枕中记》《南柯太守传》《传奇》《柳毅传》等大量唐代传奇作品,一直延续到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东游记》等。选文数量以幻想精神最为发达的先秦、魏晋南北朝与唐为最。所涉文体不仅包括志怪小说与唐传奇,还有如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历史散文集《吴越春秋》、僧人传记《高僧传》、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元杂剧《张生煮海》等,可谓经典荟萃。选文甚至延伸到了文学之外,所辑童话还有源自历史、地理、哲学、民俗著述的,甚至还包括了一些古代科学著作。
王泉根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每则童话故事附注审慎的典籍出处和精要的作家作品介绍,在资料与文本之间实现了对接。为便于儿童阅读,书中还设置了许多辅助阅读引导,包括语词注释,古地理、民俗、器物等的注释,拉近了孩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经由他的努力,散落于各类典籍中的中国童话,卸去高远艰涩的外衣,以清新的白话文面貌走向当代。
这些从历史中走来的幻想文学国粹,传递着中国古典文字、文学的韵味,体现着中华民族自有的幻想模式与原型。《叶限姑娘》的故事模式与欧洲《灰姑娘》相同且描写更为精美,《神奇的玻璃瓶》与古埃及阿拉丁神灯的幻想异曲同工,《富人的新装》与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构思相仿,《广异记》中所载的《骏马之谜》早有骑“扫帚”飞天的桥段……除却尘封的中国古童话,呈现出熠熠生辉的文学魅力,尽显中国先民超凡的幻想力与人生智慧,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传承使者。阅读了这些中国童话,孩子们的童年记忆里,将不再仅有“白雪公主”误吞的“毒苹果”,还有了“玄石”贪饮的“千日酒”,孩子们的想象模式,将不再只是巫师城堡,还会有左丘明《群神会》中的互人国、巨人国、小人国、黑齿国、夸父国、卵生国……
“代代相传的中国童话”的拾遗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有疏漏,但它复苏了历朝历代散佚的充满魅力的童话故事,同时梳理了中国幻想文学一路前行的足迹。一卷在手,令人振奋。这种振奋,来自对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精神的感应与接续,诚如梁启超面对“彬彬哉”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发出的感叹,“光焰相续何绳绳”!
(作者:崔昕平,系太原学院教授)

范晔首部原创幻想文学作品,讲述我们的孤独与温柔
《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
刺鼠、时间熊、晕梦狐、婴河马、风铃狮子、火山兔子、玻璃猛犸、天气浴豹……“猫科动物之友”范晔在《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中创造出种种古怪可爱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奇妙故事,“知名萌宠博主”顾湘为其绘制插画。
日前,该书由世纪文景和时间熊文化联合推出。希望这本书可以融化大家的感伤,给永远是小动物的你一个大大的熊抱。
范晔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北京大学教师、西班牙语文学译者,译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科塔萨尔的《万火归一》、波拉尼奥的《未知大学》、因凡特的《三只忧伤的老虎》、塞尔努达的《致未来的诗人》等作品。顾湘之前为大家所熟悉的身份是作家,著有随笔集《赵桥村》《好小猫》等,但她其实也是个画家,办过个人画展,设计过T恤,画过许多书的封面。范晔和顾湘都养猫,都还有另一重身份,范晔是“猫科动物之友”,顾湘是知名萌宠博主,《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是他们合作的第一部原创幻想文学作品。
《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包括《动物手册》《看不见的小猫和其他故事》两部分内容。在第一部分《动物手册》中,范晔按照现代动物学归类方法,虚构了40多种动物,还为它们编了拉丁文名字。婴河马、板凳虎、火山兔子……乍一看以为是科普书,再细看发现其实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第二部分《看不见的小猫和其他故事》少了一点忧伤,多了一些明朗活泼。作者摆弄文字和故事的方式也变得更加任性恣意:刚开了个头就被打断的故事,讲了一半不讲了的故事,要讲没讲的故事,碎了一地的故事,离题万里的故事,怎么讲也讲不完的故事……
谈及这部自己原创的文学作品,范晔坦言:有些朋友可能知道我是个文学译者,翻译过一些西班牙语的文学作品。以前都是谈论别人的作品,可以侃侃而谈,这一回自己的东西,反而不知道怎么说,因为想说的其实都已经在书里了。我的工作算是完成了,后面的事不是我能预测的,我在忐忑之余也有点期待,想知道大家读了以后会怎样定义这本书。
一本很难界定的原创文学作品,一个独一无二的幻想动物世界
范晔认为:“这其实是一本很难界定的书,有人说是幻想文学,有人说是童话或者伪童话,都有道理。”谈及这本书的构思,他介绍:“从书名就能看出来,这本书里有很多动物,但绝大多数都不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动物。这些动物从哪儿来的?最早的一个,火山兔子,是我2004年或2005年在墨西哥读书的时候,在墨西哥城动物园里看见了这种小动物,在一片很小的沙地上,像某种棋子似的,几乎是等距分布,既没有凑在一起,也没有彼此远远隔开,好像很有默契的一种共处。写了几个,贴在小书房网站上,受到一些朋友的鼓励后又写了一些,大约有十几个的样子。多年以后,机缘凑巧,又受到朋友的鼓励,又写了一些,最后凑成这本小书。我已经从一个强说愁的青年变成了带娃模式的中年大叔,但可能还有些很中二的东西在。”
治愈系插图,画家解读和再创造之后的不一样趣味
范晔的文字经过画家顾湘的再创造,呈现出另外一种样貌。例如板凳虎,顾湘没有画一个人坐在板凳虎身上,而是画了一只憨憨的虎斑猫。它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板凳虎的爱与耐心,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就像个被宠坏了的孩子一样。顾湘画的讶蓝熊晕晕乎乎地跌落出了青花瓷的世界,平添了一种《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感觉。
范晔笔下的不动熊就是一动不动,因为他害怕一动就会吓坏天上最胆小的星星,可能有点像古诗说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而顾湘的配图却颇有荷兰画派静物画的感觉,范晔认为“顾湘把一个熊画得像莫兰迪笔下的静物一样,非常可爱。它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像你看莫兰迪画的那些瓶瓶罐罐一样。因为不动还有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在,你会觉得这个东西好像会永远这样存在下去。很虚空,但它好像又有对抗腐朽的力量。”
未完成状态交给读者,欢迎对号入座
范晔一直不好意思谈论自己的作品,如他所言:“你写了什么东西之后,某种程度上它也不太属于你了,它其实属于每一个读者。这本书出来了仍然是未完成的状态,因为你不知道它后面还有什么其他的命运。到不同的读者里面就是会有不同的解读,有些是超出这个号称作者的我自己的想象之外。但这就是有趣之处,也是一本书或者文学的魅力所在。我想可以加上这么一句说明:本书中的主题、情节、人物基本属于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欢迎对号入座。”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幻想文学作家聚泰安分享创作心路经济参考网
11月25日-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余位幻想文学作家、科幻文学学者、艺术家、出版人和编辑齐聚山东泰安,共同就当代幻想文学创作与发展展开交流、讨论。
本次活动由泰山科技学院主办、蓬莱科幻学院协办,活动旨在搭建独具魅力的幻想文学平台,激发新的创作生命力。活动以“校园·青春·幻想”主题,通过高峰论坛、创作与出版研讨会、科幻艺术展、篝火晚会、登山研学等方式,聚焦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高规格幻想文学年度盛会,同时也是一场面向校园的幻想文学交流活动。
此外,在同期举办的项目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6月,首届“未来小说工坊·国际大师班”将落户泰山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