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有部作品很怪,他将反派写进书名,反派成了女主,笑到最后
这两天正在看一部梁羽生先生的武侠影视剧,对于梁羽生先生的武侠小说,那是十分喜欢的。所以也特别想看看关于他的武侠小说改编而成的武侠剧,但是呢,很失望,并不是很多。
不像金庸的武侠作品,只要想看关于金庸的武侠剧,那真是一个月的时间也看不完,实在是太多了。光是一部《神雕侠侣》就有太多的版本,而说到梁羽生的35部作品,却绝大部分都没有被翻拍成影视剧,实在可惜。
这两天正在看的一部武侠剧是蔡少芬主演的《白发魔女传》,看完后再跟大家分享剧情。今天要说的一部武侠作品,跟《白发魔女传》也有点关系。因为书中的女主角是被称为魔头,却笑到了最后。
提及《白发魔女传》,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就是白发魔女的故事。本书的第一女主角自然是白发魔女练霓裳,一直觉得练霓裳这个名字是金庸小说中最为好听的。
练霓裳的名字好听,给人一种谁持彩练当空舞,霓裳羽衣之意。玉罗刹的绰号,白发魔女的绰号,放在一位魔女的身上,的确是很令人震撼。而最后被卓一航伤害,一头白发的形象,更成为了武侠史上的经典。
梁羽生之所以能够成为武侠宗师,绝非浪得虚名,其实他带动了很多的武侠元素。哪怕是金庸这样的武侠大师,刚入门的时候也是深受梁羽生的影响。昨天看一篇文章,这样评论金庸、古龙和梁羽生。
认为梁羽生是发球的人,金庸是传球的人,古龙是守门员。很是形象,也足可见这三人对于新派武侠的影响。梁羽生不但作品很多,经典也很多。像《白发魔女传》就是一部十分成功的梁羽生作品,白发魔女练霓裳的形象成为了武侠史上的经典。
2、《狂侠·天骄·魔女》的魔女形象
提及了白发魔女练霓裳,那就不得不提到魔女柳清瑶。其实对于这两位被称为魔女的美女,笔者都十分喜欢她们的性格。
两人都是出自绿林,都在绿林中成就了一番事业,都有名师传授武功,都是江湖中有名的侠女。不过呢,练霓裳的性格比较极端,爱恨分明。但是柳清瑶,却多了随性。
这也是为何练霓裳和卓一航无法最后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而柳清瑶呢,则幸运多了。有狂侠华谷涵和天骄檀羽冲两人她,而柳清瑶最后也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与华谷涵成为一对璧人。
柳清瑶虽然被称为魔女,但是所作的事情,却是正派中人都有所不及。不但替天行道,劫富济贫,而且为国为民,十分的令人佩服。
至于说《云海玉弓缘》中的魔女形象,大家会想到谁呢?没错,就是厉胜男了,喜欢厉胜男的人有多少,可以举下手。反正笔者对于厉胜男这个人物十分喜欢,觉得十分出彩。
梁羽生的35部武侠小说中女主角何其多,以女性为第一主角的小说何其多。但是真正令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女主角却并不多,因为太多雷同的女主角的出现,让差异没有那么明显。
所以当出现了厉胜男这样与众不同的女主角时,十分令人觉得惊诧。不少的自媒体人解读金庸的小说,认为阿青是《越女剑》中的反派女主角,这种解释有点牵强了。不过呢,说起《云海玉弓缘》中的厉胜男,则是不折不扣的反派。
真的非常佩服梁羽生,敢如此大刀阔斧改变女主角形象。不再让厉胜男跟她们一样,温柔、知性、大义凛然、侠肝义胆,而是变成了一个我行我素,做事只凭自己好恶的魔女形象。
厉胜男不容于世,不被江湖中人接受。正派不接受她,反派也不接受她,她成了江湖中第三类人,在夹缝中生存。可是即便如此,依旧没有妥协,不曾向任何人妥协。哪怕是面对最爱的金世遗,她都没有妥协。
反而是逼着金世遗向她妥协,她实在太要强了,也太妖媚了。所以最后不择手段,笑到最后的人是她,《云海玉弓缘》这部小说,云海指的是金世遗,而于玉弓则指的是厉胜男,云海玉弓的凄美缘分,令人动容。

说说梁羽生
事实上,我好像是对这些消磨时间的东西比较有研究。金庸古龙琼瑶亦舒,乃至最近迷上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昨晚看的梁羽生。今天,我来说说梁羽生。 只不过看过两本而已,但有很深的印象。这两本是《白发魔女传》和《七剑下天山》(我没看过徐克的《七剑》,好看吗?)。这大概是连贯的天山三部曲中的两本,白发魔女、晦明禅师、杨云骢等等都是贯穿始终的人物。 相比于金庸以一连串的奇遇推动人物的情节推动方式,梁羽生笔下的则是倒霉的“性格决定命运”。若是像张无忌一般不济的脾气,到了梁羽生笔下自然只有卓一航的下场。《白发魔女传》我是听广播听来的,很乱,人物有些疯癫的气质,却比《神雕侠侣》十六年忠贞不渝的爱情听来可信的多。有彷徨,有真正的误会(天知道杨过和小龙女那算是什么误会和争执),有现实社会的残酷。更有趣的是,金庸笔下的战争和政治风云是为英雄人物更英雄服务的,而梁羽生的英雄儿女们,虽然地位更为显赫(例如,易兰珠就是纳兰王妃的私生女),却一个个在大义面前如飞蛾扑火,前赴后继。当然,金庸也有像陈家洛这号离奇的乾隆皇的亲弟弟,可这位仁兄连个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爱得狭隘肤浅,大业也并不真正挂在心上。而梁羽生,则真正让他的主人公秉承了中国古典武侠小说的传统,并辔驰骋并不情情爱爱,有真正相忘于江湖的气度。 很有趣的是,两位武侠小说的作者对于清朝时期少数民族的状况都带有与我的历史课本不同的视角。传统意义上康雍乾为维护祖国统一征讨新疆从来是得到历史课本的赞颂的,但两者却不约而同地歌颂少数民族的抗清义举,岂不是要动摇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渊源基础“? 但梁羽生的新疆却是可爱的多,是让人愿意隐居期间的天山,是个个飞红巾、翠羽黄衫,是令人忘记一切烦忧,看淡一切功名利禄的大草原。 梁羽生也是我看过的第一个在演义中说康熙坏话的人,阴狠自不在话下,而且安上了杀死顺治帝和逼死三公主的罪名,令人恐怖。 刀光剑影下,不错的消遣。
《新白发魔女传》:梁羽生笔下的金庸故事
作为武侠小说中的两位集大成者,与金庸有极大区别。金庸笔下的男人是熠熠生辉的,符合世俗世界的完满标准,建功立业、朱环翠绕、乱入花丛心不乱;梁羽生笔下女人却是光芒的来源,她们有着容易被岁月磨蚀的容颜,因为至情至性被爱伤神,极少终成眷属的神仙眷侣,却有不少难以超越门第、教养而黯然分离的情侣。
《白发魔女传》便是最具备梁羽生气质的小说,练霓裳和卓一航的爱情是典型“优等生与坏女孩”的搭配;岳鸣珂和铁珊瑚则是“爱情与自尊”造就的悲剧;卓一航和岳鸣珂都出身名门正派,接受过严格而完整的文明教育,常常因为责任和教养身心分离、言不由衷;练霓裳和铁珊瑚则出身草莽,天真烂漫,没有过多道德和社会法则约束,喜厌是非标准更加直接和天然,对待感情更加没有拘束,身随心动,双方教养的不同导致了最终情感悲剧;练霓裳因被情所伤一夜白头,卓一航则为练霓裳重现青春苦守优昙仙花数十年;铁珊瑚为避免爱人自残丧命,岳鸣珂为此削发出家,充满了浓郁的奇情色彩。
波折横生,充满细密情节,满足了世俗渴望的金庸自然更有市场;情节较为单调,人物分散,情感有张力但缺乏细节的梁羽生市场能量会弱掉很多,所以改编自金庸作品的电视剧市场反响一直大于改编自梁羽生作品的电视剧。
或许基于对市场分析的原因,由吴奇隆、马苏主演的《新白发魔女传》杂糅了不少金庸作品的特质。在这一版里,原本循教统、知书礼、通文采的名门子弟卓一航却沾染上了令狐冲狡黠、聪慧的气质――不论是面对师妹的诘问还是试图摆脱同门探寻练霓裳的底细,都是眼珠一转诡计多端,看不到其作为名门正派稍显懦弱和拘谨的个性;而出身、好武斗勇、心高气傲、是非判断自成体系的练霓裳也成了娇滴滴,弱不禁风,随时需要卓一航或他人相助的小女子。原作中卓一航对明艳动人的练霓裳初见不敢正视,继而误以为其为弱女子解下大衣为之避寒,并坦荡告知自己来历,获得练霓裳的钟情合情合理;对于练霓裳性格中区别于名门正派的粗野、豪放、直率,卓一航喜欢却稍显憎恶,符合其身份和教养。然而,在《新白发魔女传》的电视剧中,卓一航与练霓裳情感的合理性,以及两人因教养不同为将来悲剧情感埋下的伏笔统统不见了,情感逻辑和个性冲突的张力也被粗鄙、常见、老土的俗套情节代替:电视剧开篇仅20多分钟,卓一航与练霓裳便因为“不得已的原因”(练霓裳受伤)上演了“水下湿身”、“一吻定情”的香艳戏份;原作中被强行“拉郎配”的小师妹更是早早地对卓一航情有独钟,时不时地吃个小醋,添点小乱;而练霓裳也因偶尔目睹或耳闻卓一航与小师妹的青梅竹马而黯然神伤、悄然离去;再加上练霓裳扑朔迷离的身世、与岳鸣珂若有若无的情感牵挂――这距离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岂止千万里的距离,电视剧仅仅是摘取了“一夜白发”这段奇情并用影视常见的手段发扬光大,制造一段“离谱”的江湖传奇罢了。
梁羽生的作品常常被批评有些知识分子的酸迂之气,《白发魔女传》中卓一航与其作品风格极为相符:本性良善,通晓是非大义,但懦弱,拿不起放不下,求两全结果却最终两手空空,因为教养造就了他性格中的华彩、人生的晦暗和情感的灰涩,自有其端正风流处。电视剧版的《新白发魔女传》恰好是剔除原作中也许酸腐但却有其坚持的知识分子精神,迎合观众的口味进行了世俗化的改造和包装:扩大奇情成分,甚至增加大量艳情色彩,以满足观众猎奇的需求;把原本顶天立地、独来独往、令人敬仰的女魔头变成怯生生、随时需要救助的弱女子,把原本缩手缩脚、困于知识和教养的武当派掌门人改造成风流倜傥、拯救危机的大男人,以满足社会对“男强女弱”、“英雄救美”的心理期待。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相关资讯
白发魔女传
恶毒关于更新更新时间20108918:47:16字数:129因周一至周五白天上班,没有时间写作。每晚能用于写作的时间只有2个小时,所以周一至周五日更2000,但周一经常加班无法保证……周六,日可日更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