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果然是科幻小说界的扛把子!
《三体图像小说》 《三体》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自2008年首次出版以来,引发了世界各国科幻文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首次创建中国硬科幻的典范。
《三体》不仅在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之一。 该作虽然广受一致好评,但却也因其自身所属的硬科幻题材,对于大多数像我一样的普通读者并不十分友好。故事背景设定引用的宏大、复杂的科学理论,理解起来需要一定知识门槛,在一定程度阻碍了这部优秀作品的普及。
这本《三体图像小说》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这个缺点,通过图像和对原书中科学理论的通俗性解说,大幅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可以让更多普通读者体验到这部作品的闪光之处。 这本图像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对原著进行简化,用近两百页的篇幅将故事叙述完成,不仅做到了最大限度地保证作品的完整性,还通过图像和通俗化处理,将原本难以理解的复杂科学理论讲得清晰易懂。
作为图像该作的画风也非常优秀,将原著中的悬念和紧张氛围,跃然纸上,如电影一般,画面感十足。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类文明、道德伦理、社会进步和宇宙奥秘的文学作品。小说通过人类与三体文明的冲突,展现了文明的脆弱性和生存的艰难,引发了读者对人类自身存在意义和未来发展的反思。
刘慈欣在小说中巧妙地将科学理论与文学叙事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如宇宙3k背景辐射、引力弹弓效应等,既满足了读者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又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建议所有想原著,又担心看不懂原著的读者,先将本书作为入门,抢先体验这部优秀佳作。

构思精巧的生活悬疑+科幻小说
如果你突然有一天发现,你所在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你会怎么办?
这正是中年男人拉格尔惊悚的发现。
他本是一个浑浑噩噩度日的“家里蹲”,靠报纸竞猜,每周有一点收入,但是不足以让他成家立业,也没有拿得出手的职业光环。
如果能够舒服躺平也就算了,拉格尔的竞猜工作可不轻松。
他需要扫描往期的数据,还要破解看起来毫无章法的文字提示,更要自己做出扫描数据的仪器。
明明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参加的报纸娱乐栏目,活活被他整成限时完成的KPI,还全年无休。比996的打工人还苦。
拉格尔忘记了自己最初为什么要参加竞猜,也不知道自己除了竞猜还能做什么。
就这样日复一日做着脑力的苦工,直到世界尽头,不好吗?
可是,世界在某一瞬间,向他展现了可怖的一面:
活生生的人和事物,会在他眼前瞬间消失,变成一张字条;地下掩埋了从未听说过的杂志,里面采访的是从未听说过的明星;想要坐大巴车离开小镇,买票的队伍纹丝不动,加油站店员指的路也根本不存在…...
拉格尔凭借与生俱来的预测天赋,逐渐识破了世界的本来面目。
《时间脱节》的情节设置,环环相扣,但是铺垫很长、细节很琐碎。当你熬过了看似流水账的前两章后,悬念开始一层层荡起,吸引你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
总的来说,这本小说是“科幻+生活悬疑”的融合,上个世纪50年代的作品,仍然符合当下流行的写作潮流,写作圈果然也是一个巨大的轮回。
生活悬疑,和刑侦悬疑、灵异悬疑相比,是非常难构思的主题。
突然发生的凶杀案、勾连起旧案的新现场、神神叨叨的童谣和巫术,这些天然会勾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只要谜面设置得够刺激,读者可以忽略文笔、逻辑、人设,只要能看到谜底。
但是生活悬疑,要从每个人都沉浸其中的生活入手,发掘稀松平常背后让人悚然一惊、背后一冷的悬疑感,特别考验作者的构思能力和串联线索的能力。
如果构思不巧,就会显得一惊一乍,甚至太过戏剧性,让读者识破整个故事的走向。
如果线索不够,就会显得杂乱无序,甚至像流水账,读者没有耐心看到谜面出现的一刻。
《时间脱节》的前两章,在铺垫人物关系、构建生活细节,如果你读到最后,你就会明白,这两章也是在构建“旧城”这个回溯时间的空间。
但我还是觉得节奏有点太慢了,如果能把第三章字条的出现,提前到第一章的结尾,那么整个故事的悬疑感直接拉满。
不过,迪克作为科幻作家,可能还是更看重科幻感。
《时间脱节》里的科幻感,要到谜底部分才渐渐揭露。个人认为结局太快了,有很多事情还没交代清楚。
总的来说,作为启发电影《楚门的世界》的小说,《时间脱节》在主题设置和情节构思上都有一定的先锋性,值得一口气读完。
P.S.这一版的翻译,用了很多当下的网络用语和谐音梗。好玩是好玩,但五年过后可能就过时了。原著半个多世纪没过时,翻译却先过时,也是冷幽默了。
儿童小说十家
· · · · · ·
(共11册), 这套丛书还有 《科幻小说十家》《科学童话十家》《儿童诗十家》《童话十家》《寓言十家》 等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