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的科幻小说交织着现实与幻想、真情与浪漫,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语言带有散文化的特色,朴实而生动。()
倪匡的科幻小说交织着现实与幻想、真情与浪漫,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语言带有散文化-刷刷题APP
倪匡的科幻小说交织着现实与幻想、真情与浪漫,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语言带有散文化的特色,朴实而生动。()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单选题】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单选题】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单选题】下列天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正确的是( )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地月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地月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单选题】最近国际天文学界投票决定不再把太阳系中的哪颗星列为行星?( )
【单选题】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单选题】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单选题】下列天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正确的是( )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地月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地月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单选题】最近国际天文学界投票决定不再把太阳系中的哪颗星列为行星?( )

语言文学网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潘家铮(1927—2012)是国内外知名的水利水电专家和坝工权威、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同时,潘家铮还是一位科幻作家,他的科幻作品数量丰富,质量上乘,深受读者欢迎。 潘家铮从事科幻创作完全出于偶然。按照《科技潮》时任社长兼主编李慰饴的回忆:1992年3月,李慰饴就三峡工程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采访潘家铮,随后向潘家铮约稿,没想到潘家铮当即拿出几篇自称“练笔”的科幻小说。很快,《康柯小姐的悲剧》刊发于《科技发展与改革》(即《科技潮》前身)1992年第7期,随后《一千年前的谋杀案》又连载于《科技潮》1993年第1、2期。1993年8月,潘家铮将其科幻作品结集,命名为《一千年前的谋杀案》,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7年恰逢国际科幻大会在北京召开。是年7月,科学普及出版社又出版了潘家铮的科幻作品集《偷脑的贼》。2006年9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潘家铮此前发表及未发表过的科幻作品30篇以“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的名义分4册出版,分别是《蛇人》《吸毒犯》《地球末日记》《UFO的辩护律师》。2006年12月14日,《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科学家一向以思维严谨著称,似乎与以感性为特征的文学创作大相径庭。然而,潘家铮偏偏对文学创作情有独钟,创作出大量的散文随笔以及科普作品。然而潘家铮仍不满足,大概他觉得一般的文学作品还不足以表达他饱含激情的思维与心境,一定要创作“真正的”、更占主流地位的小说作品。理工出身的潘家铮迷上了科幻小说这一形式。 科幻作品注重幻想的特征,更需要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当此时,潘家铮就表现出了科学家的另一个特征:丰富的想象力。 科幻小说的独到之处就是构思的重要。一篇科幻小说的构思是否精巧奇妙,有时直接决定作品的成功与否。 就构思而言,潘家铮实可谓独辟蹊径,他总是寻找最容易吸引人的“点子”。比如作为一名以量化为标准的科学家,潘家铮关注“人的生活能否量化”:《人才天平》肯定了量化标准却指出了它的难以实施,《关于PMP程序的故事》描写了有人试图对人际交往量化处理却弄巧成拙,而《康柯小姐的悲剧》则揭示了感情难以量化的残酷事实。 潘家铮科幻小说中的题材可谓五花八门。作为一名水利水电工程师,潘家铮虽然对有关水利的题材也有涉猎,但更多的却是关注其他领域的进展,诸如电脑、网络、人工智能等。而且潘家铮深入探讨了各种技术进步:《高科技杀手》探讨了高科技犯罪,《神眼》探讨了超常器官使人具有超常能力,《偷脑的贼》探讨了获取知识的新途径,《还魂奇案》探讨了将智慧数据化的可能,而《洞中幽灵》则探讨了通过技术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永生的可能,《地球末日记》描述了彗星撞地球的灾难及人类的自救计划,《绿色瘟疫》描述了生态灾难及其解决方案。 当然,潘家铮所热衷探讨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多的是科技发展下人的思想与行为。比如《梦里乾坤》《雀巢梦》《吸毒犯》几篇作品,都展示出技术进步对人欲望的刺激与提升,提醒人们予以警惕。作为科幻文学的一种形式和思考,潘家铮在其科幻小说中也探讨了不同生命形态及相互间交流的可能。《南柯之战》探讨了蚂蚁的社会秩序,而《晶晶的抗议》则探讨了宇宙中的生命与能源。 有些科幻作品与潘家铮的工作直接相关或十分接近。《子虚峡大坝兴亡记》是与潘家铮工作最为接近的一篇科幻小说,描写了有关水坝工程的建设;而《地下忠魂》在描述科技工作者自我牺牲精神的同时,也作出诸多与工程技术相关的专业表达。 潘家铮自幼便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刻影响,而这些思想以及语言形式都被融入他的科幻作品。历史题材科幻小说是科幻文学中的重要一支,潘家铮对此情有独钟,在作品中尽情展现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深厚的文化学养。如《一千年前的谋杀案》《宋徽宗之死》《古墓沉冤》等都是这类重新解读历史的科幻小说。潘家铮同样也受到新文学的影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潘家铮始终在关注与阅读当代文学作品,并主动学习和借鉴。 在潘家铮的科幻小说中有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都有着各自的鲜明风格。在《UFO的辩护律师》《沉默的橡胶树》《梦里乾坤》几篇作品当中,潘家铮刻意模仿了福尔摩斯及其助手华生的故事,以崭新的中国人物以及高科技犯罪的故事予以替代。潘家铮也十分关注人的情感,这里“情感”的内涵十分丰富——有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有晚辈对长辈的崇敬,有朋友之间的友情,自然也有男女之间的爱情。 对于科幻小说,潘家铮有其独到见解。他认为科幻文学至少有三个问题特别值得探讨和商榷:一是科幻小说不宜简单仿效外国,应有本土风味,他希望自己能走出一条创作“中国本土科幻作品”之路;二是科幻小说不应过于脱离现实,单纯描写星际战争式的科幻作品对青少年无益且有副作用,他希望自己能在科幻小说中写出人情味;三是科幻小说不应只展现物质文明,还应对人的精神世界予以描摹和揭示。有人认为潘家铮的科幻小说属于“社会科幻小说”或“科幻教育小说”,对此潘家铮本人十分认可。 科幻作品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潘家铮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他极力推崇并身体力行的重要创作原则。潘家铮喜欢描述贴近现实的科幻题材,当然这些现实又因科技的发展而变得与真正的现实有所不同。比如潘家铮非常喜欢在科幻小说中涉及伦理问题:《镜中人》探讨了复制人的伦理问题,《思想探测仪》探讨了人的思想被探知后的伦理问题,《勾魂使者》则探讨了用极端方式解决社会冲突的伦理问题,《天道》探讨了人在进餐中的伦理问题但难以给出正确答案,而《死亡方案》探讨了生命的伦理问题却最终获得了圆满解决,《蛇人》则涉及有关生物伦理的问题。 尽管科幻创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从目前所能读到的作品来看,无论就科幻小说的一般表现形式,还是对科幻小说中科学与文学分寸的把握,甚至对科幻概念的基本认知,潘家铮都是当之无愧的科幻作家。以职业科学家的身份从事科幻创作的,在欧美等国家其实不少,但在中国这类作者却相当罕见,而以两院院士的身份写科幻者,则惟潘家铮一人。假如要书写中国科幻文学史,潘家铮及其作品就不可回避。
凡尔纳的作品风格是什么
凡尔纳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那么凡尔纳作品风格是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凡尔纳作品风格,希望对你有帮助!
凡尔纳的作品风格在于其善于使用优美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其个人的幻想世界之中,令人心驰神往。
早在凡尔纳以前,科学幻想小说就已经很出现,但是在幻想的规模和对科学的语言性上,凡尔纳是有超越性的。在凡尔纳的小说里,他并非是单纯的科学图解和介绍科学,而是将这一系列的科学知识,全部融入到其引人入胜的冒险
融入到其故事当中,那么凡尔纳就是将其丰富的知识和科学幻想体现在其小说之中。大仲马善于通过小人物的活动来体现大历史背景,凡尔纳却是通过对一系列的
尽管凡尔纳的作品属于科学幻想小说,但其设想的许多科学设备,都是在科学技术所容许的范围里,他是根据科学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对一些科学设备进行天马行空的幻想,因此在凡尔纳作品中提到的许多东西,如今已成为现实。比如其为了写《从地球到月球》的这部小说,事先研究过空气动力、飞行速度、太空中的失重以及物体溅落等等问题。由此可见,凡尔纳的作品风格除了语言优美,情节生动之外,还有对科学的谨慎态度。
在一定意义上,凡尔纳的作品风格实则和其好友大仲马一样,属于浪漫主义。所谓的浪漫主义,即是通过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而凡尔纳的作品,也正好具备这些条件。
凡尔纳小说动人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情节构思巧妙,精心动人;二、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三、探险故事和科幻的结合。
在凡尔纳去世后,人们在整理其创作的手稿时发现,他在小说中出现的数据,都是通过其多次试验而得出的,因此人们评价其说“他既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又是文学家中的科学家”
和科学幻想为主题,但是他并非纯粹的游记和科学图解,而是将科学幻想与冒险故事相结合,通过主人公的一系列的冒险活动,将科学融入其中。而他在小说中出现的科学幻想元素,都是经过其精心推算而出的,并非出自于凭空想象。因此他在小说中出现的数据,很多学术研讨会都要经过几个星期的推算也得以验证。而凡尔纳在小说中提到的科幻设备,大多数在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
比如凡尔纳在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提到的“鹦鹉螺号”艇,虽然早在1796年,美国的科学家罗伯特•富尔顿已经开始设计潜水艇了,但是像“鹦鹉螺号”那样的巨型潜水艇,可以在大洋底部穿行大两万多公里,可以说是作者丰富想象的结晶。在游历海底的过程中,读者可以随着作者的想象,见识到美轮美奂的海底世界,还可以随着主人公的经历,在危机隐伏的海上海下冒险,仿佛身临其境。
凡尔纳三部曲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最为出色的三部作品,分别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创作于1865~1866年,也是三部曲的第一部,全书共3卷70章。主要讲述了游船“邓肯号”的船长格里那凡得到了已经失去联系两年多的格兰特船长的线索,因此他向英国政府求助,但是由于英国政府对苏格兰人的歧视,因此拒绝了援助。愤怒的长格里那凡自发组成了一支船队,带上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开始了寻找格兰特船长的探险。他们几乎环绕地球一周航行后,终于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海底两万里》连载于1869年3月20日~1870年6月20日,是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18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条巨大的鲸鱼,因此派遣捕鲸队前往捕捉,学者阿龙纳斯也参加了这次寻鲸之旅。不料在追捕的过程中,阿龙纳斯失足落水,正好落在了鲸鱼的背上,他发现这根本不是一条鲸鱼,而是一艘巨大的潜水艇。他因此认识了潜水艇的艇长尼莫船长,他跟随尼莫一起,开始了海底游历。
《神秘岛》发表于1874年1月1日~1875年12月15日。小说以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五个被敌军围困的北方士兵,带着一个孩子,乘坐热气球从战场上逃离,他们落到了一个荒岛上,用自己的知识在岛上开始丰衣足食,在此期间,他们还将一个丧失理智的罪犯驯服,成为了他们的朋友。最后“邓肯号”经过,将他们带离了那个岛屿。
凡尔纳三部曲是三部相对独立的小说,但互相之前也有些联系,比如神秘岛上,经常会出现一个神秘的人物帮助那五个流落的士兵,这个人就是“鹦鹉螺号”的尼莫船长,而最后带他们离开岛屿的,也是第一部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指挥的“邓肯号”。
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很多人都喜欢阅读他的作品。那么凡尔纳被誉为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凡尔纳被誉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凡尔纳生
萧伯纳是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那么他的作品有着怎样的风格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萧伯纳作品风格,希望对你有帮助! 萧伯纳作品风格
莎士比亚是英国十分伟大而著名的文学家,那么莎士比亚作品语言特色是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莎士比亚作品语言特色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阿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史诗巨作《苦难历程》的作者,那么阿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阿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
相关资讯
《三体》用世界语言叙述中国科幻?刘慈欣回应:是科幻的语言
中国新闻社微信公号11月14日消息,刘慈欣,曾以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幻作家。近年来,中国......
上篇:中外科幻小说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