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三体》用世界语言叙述中国科幻?刘慈欣回应:是科幻的语言

更新时间: 2025-07-27 14:34:10

阅读人数: 182

本文主题: 科幻小说语言特点

中国新闻社微信公号11月14日消息,刘慈欣,曾以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幻作家。近年来,中国国内掀起了科幻热,文学及影视作品不断涌现。

中国的科幻作品该如何走向世界?中国与西方科幻文学有何异同?就此,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了刘慈欣。

资料图:《三体·时空沉浸展》场景。张亨伟 摄

中新社记者:当初您是如何开启科幻小说创作的?您最喜欢的科幻作家是哪位?

我从小就喜欢科幻小说,是一个科幻迷。18岁时,我看到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一生就此改变,他也是我最喜爱的科幻作家,因为他的作品完全是我心目中的那种科幻小说,宏大且带有敬畏感地描绘人类和宇宙的关系。

我曾说过,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的拙劣模仿。记得当时读完《2001:太空漫游》的那个深夜,我仰望星空,突然感觉星空与我以前的理解完全不一样,我开始对宇宙的宏大与神秘产生了敬畏感。也正是克拉克带给我的这些感受,让我后来成为一名科幻作家。

中新社记者:有观点认为要让中国科幻文学走出去,必须要用西方语言讲中国故事,甚至认为您的《三体》就是世界语言叙述中国科幻,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论点?

我在创作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考虑这是中国语言还是西方语言。

我认为更准确地说它就是科幻的语言,这不一定是固有的东方或者西方的东西。我就是个中国人,不可能没有中国的东西,但我的作品肯定也有西方元素,因为科幻小说本来就是一种从西方输入进来的文学题材。

中新社记者:通过您的观察,中国科幻文学和西方的科幻文学有什么共性和差异呢?

我认为中国科幻和西方科幻小说共同之处是远大于差异的。都是风格多元、题材多样,有家国情怀,有集体主义,也有个人英雄主义等故事类型,这是两者的共同点。

而两者的不同点,首先我发现中国和西方的科幻文学关注的问题有所差异,比如西方科幻文学中会提到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族群之间的压迫,科技对人的异化等。而中国的科幻小说比较关注我们的未来发展,关注人类如何在太空扩大生存空间等。

此外,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科幻小说和基督教文化背景有关,对于部分事物的解读和理解与中国不同。举例来说,西方科幻文学会较多着墨于描述科幻世界中创造生命,而在中国的科幻文学中,这并不是重点。

总的来说,这些差别并不影响孰高孰低,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客观存在。

资料图:《流浪地球》官方宣传海报之一。钟欣 摄

中新社记者:有报告显示,中国科幻作品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其中年轻科幻作家比例超过58%,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科幻文学是有未来的?

这个趋势不意外,因为科幻本就是一种年轻的文学,充满青春活力,也充满着年轻人活跃的思想和旺盛的想象力,并代表年轻人的一种愿望。年轻人希望能够突破自己狭窄且平淡的生活,去接触更广阔空间,探索新世界等,而科幻文学恰巧是凸显想象力的品类。

至于中国科幻文学是否有未来,这需要辩证地看。就目前而言,中国科幻文学确实比西方国家要年轻,因为这种文学更早地在欧美发展。而西方经历过科幻文学黄金时代后,也透露出有失去活力的迹象。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科幻文学因为年轻而富有未来。

另一方面,从读者角度分析,中国科幻文学的受众群体依旧不是很大,这是由于缺少有影响力的中国科幻文学作品,更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家,这是该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中国的科幻文学数量比美国科幻文学数量少很多,质量也有较大差距。

我认为,优秀的科幻作家是科幻文学黄金时代的产物,并不是靠加大出版力度就能够改变目前这个局面。

资料图:2020年11月1日,科幻+科技创新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优必选机器人科幻秀。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中新社记者:那您觉得现在中国科幻文学迎来黄金时代了吗?

首先,从中国快速的现代化进程来看,激发了大众对未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这是以前没有过的,确实给科幻文学提供了肥沃土壤。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确实到来了。因为从轨迹看,我们正在经历类似美国的科幻文学黄金时代。

另一方面,整个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却让全球的科幻文学陷入创作困境。因为科幻文学的出现是建立在人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对未来的新奇感之上,如今科学技术的变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科幻是一致命打击,因为科幻诞生于科学,最后可能也消亡于科学。从这一点来说,很难确定中国科幻文学是否迎来了黄金时代。

展开来说,科幻的诞生是人类对科技的疏离感和好奇心,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电气时代刚刚开始,科技的力量还没有渗透到大众生活空间,那时人们对科学怀有一种敬畏感和好奇心。但如今,科幻创作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面临科技进步导致大众好奇心逐渐消逝,从而使得科幻创作陷入瓶颈。

我当初创作科幻小说就是为了逃离平淡的生活,用想象力去接触那些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自从成为科幻作家,我发现很多科幻小说的内容在逐渐变为现实,这促使我要发挥更多的想象力去把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创作出来,也就是在科幻变成科技前把它们就写出来。

补充一点,目前全球科幻文学开启了一个新阶段,那就是科幻的“新浪潮运动”。也就是说从别的渠道,利用最现代和前卫的文学手段,比如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将科幻文学的范围变得更广阔。

中新社记者:您说科技进步消磨了科幻创作的想象力,但通常认为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这会否矛盾?

我认可想象力是没有穷尽的,并且科学技术永远也不可能追上人的想象力。但我认为的那种消逝是对好奇心的消磨,比如童年时代因科技不发达而对很多事物有好奇心,但随着科技进步人会变得习以为常且麻木,因此对新鲜事物的敏锐被消磨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时的感觉。这就是目前全球科幻文学作家和读者所面临的状况。

《三体》用世界语言叙述中国科幻?刘慈欣回应:是科幻的语言

语言文学网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科幻作家陈楸帆以“科幻如何激发科技创新”为题作了主题演讲。     10月26-27日,上海—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第二期以“被观看和展示的城市”为题在南京举行。首日,科幻作家陈楸帆以“科幻如何激发科技创新”为题作了主题演讲。     陈楸帆有着炫目的光环,他有着让人羡慕的高学历,北京大学文学/艺术双学士,香港大学/清华大学整合营销传播(IMC)研究生,在Google中国、百度供职过,他一直游走于技术与文字的边界。正是这种经历也让他写作科幻作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总是追根究底地探索技术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人的复杂内心世界。     在他看来,科幻是一种变革的文学。科幻是西方文明对于工业革命以及科学革命在文化上的反应。在五四时期,鲁迅先生曾经把科幻小说以科学小说的名义带进国内,希望能改造国人的国民性以及精神结构。“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文学中,他们处理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因为城市化的进程比较短,所以更多是乡土中国所带来的一些元素,比如说人跟人、人跟社会、人跟动物、人跟自然的一些关系。”     但是到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数字时代、AI时代,我们整个的生活都是与科技密切相关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句子包括量子物理学等等,非常紧密地每天充斥着我们的耳目。陈楸帆认为,传统的中国主流文学,它对于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它是无力的或者说不够敏锐的。“这个时候科幻便孕育而生,它是要提供给读者对于科技现实的一种想象和理解。”在陈楸帆看来,科幻不仅是小说,更是一种思维模式。     他服膺的科幻作家同时也是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理论的提出者亚瑟·C·克拉克曾经说过,“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最初都与魔法无异。”在陈楸帆看来,科幻无疑能够极大地拓展想象力,悬置怀疑,探索不可能。而在比较创新路径与科幻小说创作过程中,他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重合,他这个过程概括为:联结-发问-观察-试错-整合。“或许正是这种认知上的高度一致性,让科幻成为国内外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和触发点。”     近几年,陈楸帆一直在观察国际上关于将科幻与科技创新进行结合的实践。他以XPRIZE基金会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科学与想象中心(CSI,Center for Science and Imagination)为例,介绍了可资借鉴学习的经验。     XPRIZE基金会是一个为乌托邦式科学幻想提供资金支持的组织,旨在激励和奖励那些对科技创新和人类进步做出非凡贡献的项目。它的信条是——用激进的突破创新造福人类。今年,Xprize基金会召集了一个全明星阵容的科幻顾问委员会,由全球知名的科幻作家和编剧组成。成员囊括了13个博士学位、44座雨果奖、28座星云奖、35座轨迹奖、10座J.W.坎贝尔奖、6座A.C.克拉克奖,6座英国科幻协会奖和1座奥斯卡。     而利桑那州立大学所成立的科学与想象中心(CSI,Center for Science and Imagination),则是从教育的角度探索科学与想象、未来学习、可感知未来、想象力社群。每年他们都会举办数量众多、形式丰富的活动来吸引学生们,从科幻中汲取灵感,并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地提升年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比如与美国军方合作的人工智能防卫工作坊,探讨如果一旦人工智能向人类发起进攻应当如何防御,比如说针对《科学怪人》出版200周年的一系列怪物艺术展,科学探讨以及大型线下虚拟互动游戏等等。     陈楸帆十分期待中国有更多的力量能够参与进科普科幻事业,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真正地让科幻成为激发、启迪年轻一代想象力与创新精神的有力武器,让鲁迅先生未竟的事业得以继续前行。”

倪匡的科幻小说交织着现实与幻想、真情与浪漫,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语言带有散文化的特色,朴实而生动。()

倪匡的科幻小说交织着现实与幻想、真情与浪漫,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语言带有散文化-刷刷题APP

倪匡的科幻小说交织着现实与幻想、真情与浪漫,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语言带有散文化的特色,朴实而生动。()

【单选题】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单选题】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单选题】下列天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正确的是( )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地月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地月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单选题】最近国际天文学界投票决定不再把太阳系中的哪颗星列为行星?( )

【单选题】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单选题】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单选题】下列天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正确的是( )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地月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地月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单选题】最近国际天文学界投票决定不再把太阳系中的哪颗星列为行星?( )

打开"刷刷题APP" 拍照搜索答疑 制作自己的小题库 手机刷题练习

标签: 未来 科幻 西方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