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不死不醒

更新时间: 2025-08-24 21:42:19

阅读人数: 739

本文主题: 不忍细看五代十国

说起历史,权力就不得不提上案头,古往今来,战争的爆发,无外乎一个原因,那就是权力。权力可以带给人所有他想得到的东西,荣华富贵,山珍海味,功名利禄,为了争取权力也是不折手段,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就连大义灭亲的人都不在少数,权力就犹如百宝箱一样,就算争的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五代十国是历史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个时期人们对权力追逐更为心狠手辣,各种阴险诡计层出不穷。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一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缔了周恭帝柴宗训的位置,顺利登基,改元建隆,国号为“宋”,史称“宋朝”,“北宋”。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

《不忍细看的五代十国史》讲的就是那个时期的历史见闻,作者墨竹,自幼酷爱历史和文学,致力于通俗历史的写作,对历史有独到的见解,造诣颇深。他主张人性化的写史方式,以现代视角审视解读历史,经过长期的准备之后,决心用自己的方式来写历史。《不忍细看的五代十国史》是墨竹“不忍细看”历史书系列中的一本,全文深入浅出,语言诙谐幽默,取材新颖,但也十分的严谨,遵从客观事实,再加以自己的理解探讨,阅读起来畅快淋漓,看完此书就像听人娓娓道来的讲了几个小时的故事一般,不觉疲倦。

唐末的时候黄巢起义,这是由黄巢领导的民变,王仙芝起义的后续,它也是唐末民变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这场民变导致唐朝日渐衰落,唐朝大势已去,后梁紧跟其后。这场民变其实并不能把唐朝盛世拖入深渊,其主要原因是民变后藩镇割据的现象加剧,中央的权力也管辖不到各个军事实力雄厚的藩镇,唐朝败落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王,在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了五代。五代十国时期应该是中国历史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短兵相接之事经常发生,为了扩充领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去攻打敌人。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上还是沿用的唐朝的制度,各朝之间略有不同,五代十国的刑法,也是基本沿用唐代的律令格式和编敕。其实在那个朝代人们很难生存,频繁的战争,导致日常生活物资极度的匮乏,天灾屡出不穷,普通老百姓民不聊生,战争破坏了自然,自然对无辜的老百姓进行了惨痛的惩罚。

五代十国是中国朝代中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频出不断,但战争也推进了文明的发展,为何宋代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之一,这其中的原因便是五代时期的科技文献保护与积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读这段历史,你便能更好地了解、诠释整个中国史。

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不死不醒

大王与权威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三国演义的开篇,罗贯中先生用一句很简单的话,高度而精准的概括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分与合,在我国历史上不断的交替上演。历史学家将其冠以“盛世”和“乱世”之名。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生逢盛世,但是,命运是不能自己掌握的。如同人的躯体会经过初生、壮年和衰老一样,我们看一个盛世,也总会有初创的幼弱和新鲜,成熟的安乐与强权,老去的衰败和凄惨。当他老去时,已不再有王霸天下的威严。虽然每个人不希望社会变乱,但是腐朽的统治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惨。有人选择苟且偷生,那么也就有人会选择揭竿而起。 我们说,一个有传承的盛世,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正常模式。那么,乱世,就是一个历史的“夹缝期”。 我们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越是强势的朝代,之后的夹缝期越是长久,如汉朝之后的三国时期、西周之后的春秋战国等等。 五代十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夹缝期。这个夹缝期的乱和惨,史之少有。 究其原因,强势王朝对天下统治力强,地方势力相对弱而平均。当这个强势王朝崩塌时,没有一个足够权威的人可以号令天下,群雄并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说适逢其时。所以这时候会乱的更彻底。 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理清五代十国这段历史的脉络,因为实在是枝杈丛生,眼花缭乱。 不过,乱世也是英雄辈出之时,因此这段历史也确实精彩。 此时拿到了这本书,对于渴望了解这段历史的人,确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可以借此一窥那段历史的全貌。

其实,刚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有一点担心。担心书的风格。 经常我们会看到两种不好的历史作品:一种是“戏说”,一种是“口水说”。“戏说”的作品,把历史当做了笑话来消费,完全不顾史实,只为怎么热闹。“口水说”,则是用一种极其随意的口语化语言来进行阐述,夹杂大量现代的观念和事物,虽然写出了大概的故事,但对汉语言稍有洁癖的人都很难接受。 很庆幸,这本书不是这样。作者用了朴实的叙事风格,正常的语言描述,必要的史实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概览书。如果你不是专心研究历史的人,可以就止于此即可。如果看过此书之后,激发了你深究的乐趣,新旧《唐书》《五代史》就在那里。 看五代史,第一个蹦入脑海的词句,就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昨天的贩夫走卒,今日已成王侯将相,然而明天可能又是阶下囚甚至掉了脑袋。“皇帝”威严,在此不复存在,只有“大(dai四声)王”。 说是五代,实则并不长,前后不过五十余年。其中后晋和后汉,不过是几年的光景,仅仅因为承继了前朝而被记录下来。几年光景,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白驹过隙,谈不上皇帝的权威。说起十国,更是让人一头雾水,不过是从众多割据政权中择其大者,其他小国不可胜数。 但我们不得不感慨乱世的破坏能力,几十个政权连年征伐,中原大地战火频频。所苦的,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了。“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在那个时候,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观念已经扭曲,想活、向上的阶梯,只有造反一条路。 我们不想去奢望历史为我们去改变规律,但作为这个地球上的最智慧的生物,我们期盼,人类可以找到一个不用再彼此伤害的方式去度过这段时期。 最后,想说一下。本书作者,不去翻他的履历也知道,他一定是一个历史的爱好者。历史,一直有趣的存在着,而且,每个人对历史会有不同的解读。喜欢历史的人,真的都可以像本书作者一样,拿起笔来,为自己的兴趣,填上独特的一页。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乱世枭雄争霸战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学生时期的历史多是围绕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大统一的朝代展开,对于五代十国这样的大分裂时期,介绍的并不是很多。 墨竹的《不忍细看的五代十国》,让我对这个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有了更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统一十国的一段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处于大分裂、大动荡、大混乱之中,政治黑暗,经济萧条。在这个乱世之中,人人都想要做皇帝。“不做皇帝,拼死拼活也要做皇帝,做了皇帝,才知道要坐稳这个位置绝非易事。因为做皇帝也累,做皇帝也怕,做皇帝也难,做皇帝也赌命。” 在政治上,权位之争超乎寻常,君臣之间可以共苦,却无法同甘,他们各怀鬼胎,互相猜疑,养精蓄锐,步步为营,伺机而动;为了天下霸业和荣华富贵,父子相残,兄弟相杀,君臣相互猜疑,什么亲情,什么仁义道德早已经不值一提。 纵观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那些皇帝,他们都有着千丝万缕理都理不清的关系。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原为黄巢大将,后投降唐朝,灭唐后建立后梁称帝。朱温之子朱友珪杀父继位,但又被自己的兄弟朱友贞杀害。 后唐的开国皇帝为李存勖,其父李克用曾与朱温同为唐朝大臣,后与朱温博弈多年。李存勖后因兄弟李嗣源兵变而死。李嗣源二子李从荣弑父未成,三子李从厚继位,后又因李嗣源女婿石敬瑭的“出卖”,李嗣源养子李从珂杀兄继位。 后晋的开国皇帝为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石敬瑭临死之前,有意将皇位传位给自己年幼的亲儿子石重睿,但因大臣的“背叛”,养子石重贵继位。 后汉的开国皇帝为刘知远,原为后晋的大臣,其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刘承佑。 后周的开国皇帝为郭威,刘承佑继位时还一一心一意辅佐着他,并为他出生入死。刘承佑死后,他“黄袍加身”,成为了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临死之前,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养子柴荣。 53年间,五家八姓,那些曾有着“过命”情感的同僚,在皇位面前,谁都有想做皇帝的心。乱世就是这样,各方势力此消彼涨,一个旗号,一帮人马,就可以起事,成王败寇,谁厉害,谁就是王,谁就是一切。 虽然各路江湖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可谓精彩纷呈,但生逢其时的老百姓却是叫苦不迭,他们饱尝了无尽的灾难,为了生计要么落草为寇,打家劫舍;要么伸着脖子任人宰割,变身为奴。但乱世之中也有那么几个“明君”,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五代第一明君”——柴荣。 柴荣继位之后,做着“十年平天下,十年休养身息,十年致太平”的中国历代最朴素的“皇帝梦”,然而他却没有这个命。但即使如此,在短短的五年半时间内,他清吏治,选人才,修订刑律和立法,做出了许许多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他就创造的那些光耀千古的伟大功绩,效率之高,功绩之大,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帝王史上十分罕见。虽然这一切,最终只是为别人做了嫁衣,但也为宋朝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忍细看的五代十国史》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战乱纷纷的时代,为我们揭开了一段人人欲得天下的历史。五代十国期间政权更替之频繁,斗争之残酷,命运之无常,让人读来为之震撼。但乱世造就枭雄,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要么名垂千古,要么遗臭万年。即使开读之前已经接受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走向,但读完依然让人无限感慨。 《不忍细看的五代十国史》是“不忍细看的”历史系列丛书中的其中一本,通俗易通的叙述,恰时的引经据典,让人迫不及待想要阅读之外的“大汉史”和“大唐史”了。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