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体育局竞技体育汗水铸就荣耀拼搏成就梦想丨济宁市体校积极备战省运会
在跆拳道训练馆,郭秋香教练带领着队员们进行恢复性力量训练。她深知,跆拳道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种礼仪和道德修养的体现。郭秋香强调:“在日常教学中,我始终将思想引导放在首位,确保每位队员都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训练。”她的细心和耐心,赢得了队员们的尊敬和信任。
为了提升教练员的业务能力,济宁市体校积极组织全体教练员参加2024年度国家教练员轮训培训班,并邀请知名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教练员的训练理念和手段,为运动员们的训练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运动员群体:挥洒汗水,追逐梦想
在综合训练馆,运动员们紧张地进行着各项训练。他们或奔跑、或跳跃、或挥拳、或踢腿,每一滴汗水都承载着他们的梦想与希望。散打运动员石笑宇表示:“训练虽然辛苦,但每当想到能够代表家乡参加省运会,我就充满了动力。”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官宣!开始招生啦!!
更多新闻 尽在“东港发布”视频号
东港区体校定于5月19日至30日
东港区体育运动学校承担全区竞技体育训练、参赛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体育特长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2018年区体校与东港实验学校、黄海高中联合办学,形成新型体校,构建了“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培养模式。
在25届省运会周期学校实行6S精细管理模式下,东港体校的学生管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完成省运会金牌15.5枚,初中升高中体育特长生升学率90%以上,高中体育高考本科升学率50%以上。在26届省运周期内,东港区体校承担击剑、女子乙组篮球、女子垒球、男子足球、田径及乒乓球项目的备战参赛任务。
学校采取双班主任加教练进行管理,采取24小时无缝隙军事化管理。同时加强全体教练、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学校和教练员签订管理协议书,要求教练员做到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教练员职责,加强业务学习,准确把握运动项目发展趋势及基本规律。学校和学生签订管理协议。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使家长与学校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共同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签订管理协议。更好地培养具备高水平运动能力、文化素养、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体育后备人才。
适合体育特长生办学模式:体校与东港实验学校实行联合办学,分别在东港实验学校六年级、初一、初二、初三开设体育特长班,其他年级随班就读,由东港实验学校派优秀文化课老师担任教学任务,在高中阶段 和黄海高级中学联合办学,由黄海高中派优秀文化课老师担任教学任务。体校负责日常管理和训练、参赛工作。学校训练时间是下午下了第二节课,晚上第二节自习课拉伸放松,其他时间同普通中小学安排。新型体校办学模式既让学生接受普通中小学的文化教学,又能有专业、高水平的教练员传授体育技能。
学校设施齐备齐全,有教学楼、宿舍楼、学术报告厅、综合训练馆、运动员餐厅以及标准田径场一处。学校专门设有运动员餐厅,学校严格管理餐厅卫生,严格落实流程规范,严格控制采购食材的质量安全,针对体育生的特点,制定菜谱,实行配餐制,每天生活费35元,义务阶段学生享受国家补贴25元,自己承担10元,每天合理搭配鱼、肉、蛋、奶、蔬菜和水果的供应比例,为学生提供营养均衡、干净卫生的餐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一、成为专业运动员 运动员自身天赋突出,训练刻苦认真,比赛成绩突出,可以输送到省队或国家队训练,如果参加全国比赛获得较好名次,退役可以安排事业编制。2024年已输送6名同学到专业队训练。
二、考入理想大学或高中 高中阶段成绩突出可以通过体育单招考入理想大学;运动成绩全面,文化课成绩较好,可以通过山东省普体考入理想大学。2024年高三毕业的秦竞云等6名田径运动员、4名垒球运动员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2人通过普体考入大学。初中毕业的同学服从管理、认真学习、刻苦训练都能考入高中。2025年16名同学参加单招、普体考试。申硕体育单招三级跳远14.81米、于慧颖单招击剑取得91分等12人取得最佳成绩。
田径队有高级教练、国家健将、一级运动员6人组成的教练团队,田径队24年在日照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初中组体校派出8人参加比赛,获得11枚金牌,高中组打破3项市记录,获得7枚金牌、4枚银牌、8枚铜牌,获得总分第二名项目。参加山东省中学生联赛、锦标赛,获得金牌2枚、银牌、铜牌各一枚,有20人次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三人输送到专业队训练。
(2025年东港区体校参加省市比赛成绩情况)
击剑队教练员是省队退役运动员,击剑队24年获得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银牌一枚,全国锦标赛金牌2枚,省锦标赛、冠军赛获得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8枚。三人输送到专业队训练。
篮球队教练员是高级教师,篮球队24年获得山东省锦标赛第六名,并有一名队员进入国家U13集训队。
垒球队教练员是省队退役运动员、国家健将,垒球队获得山东省锦标赛第四名,冠军赛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体校定于5月19日至5月30日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体育后备人才选拔输送工作,选才项目为:田径、击剑、篮球、足球、垒球,选才范围为: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至二 年级,重点是12年以后的体育后备人才。
原标题:《官宣!开始招生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探秘潍坊体校以才铸基,读训筑梦,体教融合启新程
近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主办,湖南省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阳市成功举办。
在这场汇聚了全国顶尖青少年体育人才的竞技舞台上,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培养输送的22名运动员大放异彩,不仅助力山东队获得女排、男排、男足冠军,男篮、女足亚军的优异成绩,也展现出潍坊卓越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和高水平的运动员输送能力。
记者踏进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女排运动员训练场时,潍坊女排小将们刚好在与威海女排的训练赛中连续完成三个漂亮的扣杀,现场瞬间扬起沸腾的欢呼。
这是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新一批女排小将的训练日常,也是在“三大球”女排比赛中助力山东队夺冠的潍坊姑娘李晨瑄、郭湘玲和李美君的训练缩影。
在刚刚完结的“三大球”女排比赛中,李晨瑄和郭湘玲担任主攻,李美君担任副攻,三人敢打敢拼,为山东队贡献出3:0的决赛成绩。“这次比赛与其他队员的磨合时间比较少,所以团队配合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我在比赛中的主要任务是拦网、掩护队友,这一次发挥比较稳定,失误很少,最终取得的成绩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答案。”李美君表示。
完美的配合背后,是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对于人才的精准定位和搭配。“李晨瑄体格健壮、吃苦耐劳,属于力量型选手;郭湘玲臂展1.95米,脑子灵活,属于技巧型选手。所以当时他们来到学校后,我就选择让她们搭配做主攻,可以优势互补。而李美君呢,她脚步快、打法灵活、拦网好,是打副攻的好苗子。”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女排教练郝政伟告诉记者,“选好材,是成功的第一步。”
在体育人才的培育之路上,选材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在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对足球运动员的选拔中,也能窥见一斑。“我们的男足运动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最远的来自海口。”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男足总教练单超向记者介绍,“除了经常到县市区开展选材工作以外,每年暑假也会面向全国招生,吸纳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来到这里接受训练。”
作为“好苗子”的“培育基地”,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在选材方面展现出卓越水平。不仅在选拔时注重观察学生潜力,也在学生日常训练过程中也注重根据学生的优势、特长进行人才定位。
正是凭借着这种科学、全面、精准的选材水平,多年来,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先后培养出林伟宁、邢慧娜、奚爱华、杨方旭4名奥运冠军以及谭宗亮、刘霞、王雪芹、岳园、张冬、张志远等一大批世界级优秀运动员。
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始建于1974年,目前开设有田径、排球、足球、手球、橄榄球、网球等21个运动项目。校园内齐全的训练场馆、一流的训练场地以及先进的专项训练设备不仅为年轻运动员提供了理想的训练环境,也让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成长的沃土、世界冠军的摇篮。但比起专业的场地和设施,校园里更让人振奋的,是教练认真的脸庞和运动员奋力训练的身影。
“你们看张梓恒手上的茧,这都是平时训练的体现。做运动员不要怕苦怕累,什么时候你们练得手上起茧子了,那你们就离成功不远了。”在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男排训练场地中央,男排教练孙华和在“三大赛”男排比赛中担任队长、队内接应手的张梓恒正被新一批男排小将紧紧包围着。这或许已经不是运动员们听过的关于“成功”的第一课,但这是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给他们的关键一课。
近年来,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秉承“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逐步形成了以“团结拼搏、为国争光”体育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德技双馨、读训并重”的培养模式。
一方面,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加强体育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培训,集中精力提升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既能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术能力,也能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专业训练和职业教育两手抓,为国家和省队输送年轻有为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为潍坊市培养高素质的体育竞技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潍坊体育产业和群众体育产业的发展。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全国手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中国排球协会排球训练基地”“国家青少年训练中心”等,并依托基地举办了“国字号”“省字号”系列品牌体育赛事活动近百项,包括第十四届全运会排球项目比赛、全国青少年男排锦标赛等百余项省级以上高规格体育培训和赛事活动,为全国体育健儿搭建了一个体育交流、竞技、学习的平台。
2020年4月,《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正式审议通过。《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等。如何带动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促进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再次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议题。
近年来,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多措并举,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具有潍坊特色的体教融合新路子,学校体教融合发展呈现出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的良好态势。
通过加强与中小学深度合作,在潍坊一中、潍坊中学、奎文区新华中学、高新区实验学校等中小学成立训练基地;与教育部门共同构建人才培养输送通道,实现教育资源与体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共同推动体教融合工作;以排球等传统优势项目为依托,打造特色品牌项目的同时,积极推动冰雪运动、传统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种种举措不仅提升了潍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备数量和质量,也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
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成功,是潍坊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类体育场馆、健身设施遍布城乡,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便捷的运动场所。同时,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从城市马拉松到乡村四赛,形成了全民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
站在新起点,立足新时代,潍坊正在体育强市建设中迈出新步伐,潍坊体育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