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首部国际视野解读中国秘色瓷的人文历史纪录片《秘色之城》在慈溪首映!

更新时间: 2025-09-06 21:38:20

阅读人数: 552

本文主题: 历史人文纪录片推荐

一部让世界了解中国秘色瓷的纪录片

今天是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首部以全球视野解读中国皇室御用秘色瓷的人文历史纪录片《秘色之城》(City of Mi-se Porcelain)在慈溪举行首映礼。本次首映礼由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慈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慈溪市观海卫镇人民政府主办,慈溪越窑秘色瓷文化促进会和慈溪市文物保护中心承办,慈溪青瓷瓯乐艺术团和浒山街道汉韵雅社工作室协办。今年文物宣传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上林湖是中国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的烧造中心,也是已知的秘色瓷唯一原产地,此次首映礼在上林湖越窑博物馆隆重举行,正式官宣发布,计划未来在国内外开展交流展映。

《秘色之城》由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慈溪市观海卫镇人民政府、慈溪越窑秘色瓷文化促进会出品,慈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慈溪市文物保护中心、慈溪市越窑青瓷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该片创新了中国“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的文物故事内容,讲述了一位在秘色瓷都慈溪工作的美国青年陶艺家茉莉,和当地文化遗产志愿者朋友一起,历时三年,寻找昔日皇室御用秘色瓷的“秘色”答案,与中国陶瓷考古之父陈万里、英国大维德爵士、美国陶瓷学家普拉玛等早期秘色瓷文化研究者开展了一场探寻秘色之谜的跨时空对话。

1100年前,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的一首《秘色越器》让“越窑”和“秘色”走进今人的视野;1100年后,我们对秘色的认识已超越了诗词本身,影像让那段模糊的历史记忆变得清晰动人,与秘色相关的历史人物从古籍中神奇“复活”。

该片以美国青年陶艺家茉莉解密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瓷器“秘色瓷”为主线,通过考古学家、收藏家、青瓷匠人、诗人、画家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秘色瓷的多元视角解读,全面解密秘色瓷自晚唐、五代至北宋中期近两个世纪在国内外皇城宫殿的辉煌历史存在和神秘内涵,通过秘色瓷感悟老子道家哲学,呼唤人性回归自然。

该片纪录了代表9至11世纪世界瓷器最高烧制技艺水平的“秘色瓷”,在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陶瓷之路”重要结点城市,见证中外人文交流历史的传奇故事,以城之名,唤醒秘色之魂。纪录片呈现了新时代青瓷工匠在秘色瓷的原产地——中国慈溪上林湖畔恢复秘色瓷烧制的追梦奋斗精神,并向世界传播越窑秘色瓷文化的三位传奇人物——中国陶瓷考古之父陈万里先生、英国收藏家大维德爵士、美国陶瓷学家普拉玛教授致敬。

纪录片《秘色之城》填补了近十年国内系统介绍秘色瓷纪录片的空白,是秘色瓷历史脉络的简明大纲。该片作为一部影像化的秘色瓷历史教科书,将秘色瓷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呈现给了观众,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国秘色瓷文化最系统权威的一次集中呈现。

“器以载道,道法自然,这部由慈溪越窑秘色瓷文化促进会会员历时三年业余时间创作的纪录片将给观众带来一次秘色心灵之旅,观众将从这部纪录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秘色答案,在全球化时代,通过对人类早期皇室瓷器的再认识再发现,实现一次与世界早期皇室瓷器审美和老子自然哲学的亲切对话。”

今年是中国“古陶瓷考古之父”陈万里(最早发现上林湖越窑遗址和研究秘色瓷的中国学者)诞辰130周年,英国陶瓷鉴赏收藏家大维德爵士(最早专题研究秘色瓷的西方收藏家)诞辰130周年,也是法门寺秘色瓷考古发现35周年,在这样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纪录片《秘色之城》的创作出品有着特殊意义。

该片获得2021年“宁波长纪录片奖”一等奖,不久前又获评由中国电影家协会、郑州市委宣传部等联合主办的2022年第八届“根亲中国”华语电影短片大赛“十佳作品”。

据悉,该赛事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参与主办的电影短片全国性赛事,《秘色之城》纪录片以其对传统瓷文化之根的创新探索获得评委团青睐,从全国参赛的620部片子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并被选为“十佳作品”。

慈溪越窑秘色瓷文化促进会负责人表示,纪录片《秘色之城》让中国秘色瓷文化更好地走入当下,走向世界,该纪录片贯彻“一带一路”国家文化遗产复兴传承战略,向海内外推广宣传中国秘色瓷文化,进一步打响 “海上陶瓷之路”重要始发地慈溪市的“千年越窑 秘色慈溪”城市文化标识品牌名片,为提升中国青瓷文化国际传播能力,通过文化遗产传播助力国家和城市形象塑造,提升城市文化自信,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原标题:《首部国际视野解读中国秘色瓷的人文历史纪录片《秘色之城》在慈溪首映!》

首部国际视野解读中国秘色瓷的人文历史纪录片《秘色之城》在慈溪首映!

这些纪录片,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数有没有惊艳到你?

“节气+诗歌”的组合简直“绝绝子”,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春节假期刚过,寒假仍在继续,为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小编搜罗了16部高质量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一起来看看吧!

《四季中国》历时两年,跨越全中国24个省区市。为寻找二十四节气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摄制组探访中国的至北村寨漠河,至南城市三亚,体验45度高温的重庆,零下30摄氏度的哈尔滨。1500小时高清拍摄素材,24集各异的精美传统中国风动画,国际首席爱乐乐团度身定制原创音乐,打造体验类电视纪录片佳作。

纪录片《书简阅中国》收集了30封古人的书信,着重从书信中挖掘人物故事和历史细节,去窥探书信背后个体与时代的沉浮,去领悟潜藏在书信中的先贤智慧。

希望沉淀千年的哲思,可以给当下的我们以启发;希望历史的真相,在这些个体的描述中,变得更加生动。

中国当代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版图的重要风景。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刘震云的《延津》、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冰雪北国》、毕飞宇的《苏北水乡》等作品,其文学风景植根于中国大地,吸取了中华文明的精华,丰富了世界文学的版图。本片摄制团队跨越秦岭和黄河,跟随作家们回到故乡,揭开他们创作的秘密。

本片以苏轼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维度,解读苏东坡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同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苏东坡研究成果,再现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李白。他是天才的诗仙,是狂傲的酒徒,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是纵情于山水的旅人。四集大型历史名人纪录片《李白》,试图透过李白的一生,勾勒这位艺术巨匠更为清晰完整的轮廓,追寻中国人流淌数千年的精神品格。

一集一个小故事,依次呈现《元日》《相思》《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夜思》五首知名古诗的意境。国风满满的动画,制作精良,非常适合学生观看。

本片不仅在文学的层面上对“唐诗”进行鉴赏,更注重在文化的层面上,把“唐诗”看作一个时代的声音。本片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拍摄,力图通过人物的背景、事迹来介绍其有代表性的诗篇,这种方式填补了传统唐诗教育的空白,为喜欢唐诗的观众提供了另一个从未有过的欣赏空间。

《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景。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是一部以华夏历史为主线,依据二十四史等文献资料编绘的历史剧,旨在向年轻读者普及中华历史知识,目前已经出到第七季。

作品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对历史事件进行了重新解读,更容易为年轻人记忆和接受。12只体态丰盈、造型可爱的猫咪演绎精彩的历史故事,值得一看。

《敦煌:生而传奇》作为首部人物纪传体·剧情式传奇纪录片,由冯小刚配音、艾美奖跨国团队精诚制作、中外学者联手解读,以全球视野揭秘不为人知的神秘敦煌。

本片讲述从大汉到晚唐众多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探究敦煌如何从一个偏僻的边陲小镇变成国际商业枢纽、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和宗教中心之一,并解读它成为当今丝绸之路著名节点、世界文化遗产之地的原因。

《大明宫》由导演金铁木耗时三年倾力打造的历史剧情纪录片。影片时间跨度近300年,以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大明宫为主线,通过这一空前绝后的庞大宫殿群自建造、辉煌到毁弃的全过程,讲述初唐雄健、盛唐豪奢、晚唐衰落的历史风云。

该片用动画技术讲述大唐帝国的10位帝王及其陵墓之间神秘莫测、荡气回肠的千古故事。打破了传统的真人实拍方式,为历史类纪录片开启新的起点,实现新价值,再现大唐帝国辉煌灿烂的国家形象以及张扬浪漫的英雄主义进取精神。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青春期,处在朝阳一样的上升阶段。秦汉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很多制度,对今天依旧有着重要影响。学术界将秦汉这段时期称为第一帝国。

本片以统一国家的主题为主线,从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等人物的视角,讲述了统一国家形成的曲折历程,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历史因素,对今天的人们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国家统一意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第一集讲述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故事,第二集是木器、漆器、百宝镶嵌、织绣的修复故事,第三集为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

影片也是第一次近距离展现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第一次通过对文物修复领域“庙堂”与“江湖”互动,展现传统中国四大阶层“士农工商”中唯一传承有序的“工”阶层的传承密码,以及他们的信仰与变革。

一场失败的盗墓,开启了一场长达七年的考古发掘。三集大型纪录片《海昏侯》,细致记录了海昏侯大墓三年多来的考古发掘全过程。节目以海昏侯戏剧性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西汉时期的政治、社会生活等丰富的内容,带领观众见证第一考古现场。

该片以“丹宸永固”大展、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古建岁修保养为线索,通过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修缮技艺部、工程处、文保科技部、考古部等故宫人的工作视角,踏上故宫再发现之旅。纪录片聚焦古建修缮保护,记录宫墙之内悉心呵护故宫的匠人,展现宫墙之外的天下人与这座城池发生奇妙的关联,讲述紫禁城青春永驻的故事。

原标题:《被二十四节气倒数美哭?这些纪录片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历史人文纪录片《阳明悟道》今晚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为进一步擦亮贵州作为阳明心学诞生地的文化名片,打造阳明文化高地,3月26日至28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历史人文纪录片《阳明悟道》,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19:22播出。

该纪录片共 3 集,每集 25 分钟,分别为“山水引路”“洞见天地”“此心光明”,重点展现了他从浙江踏上启蒙之路,奔赴贵州探寻真理的过程。“山水引路”以“王阳明初遇贵州的困顿与开悟”主题,讲述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以及面临两次生死威胁后,毅然决然奔赴贵州的历程,层层展示了王阳明的心路变迁和历经风雨不改初心的坚韧信念。“洞见天地”以“王阳明与贵州相融相和,龙场悟道”为主题,以王阳明谪居龙场遭遇生存危机的现实困境为切入点,讲述他与当地民众互助互敬,最终与这片土地与文化相融相和,大彻大悟,洞天悟道的故事。“此心光明”以“王阳明与贵州相互成就,心学生生不息延续至今”为主题,讲述在贵州人的包容与支持下,王阳明从民间传道扩大到官办讲学,将自己的开悟蜕变实践到贵州文化思想之变,传承至今。

纪录片《阳明悟道》拍摄历时一年多,主创团队穿越贵州多个市(州),从王阳明贬谪贵州、龙场悟道、创办书院以及践行知行合一等几个方面,精彩呈现阳明心学思想在贵州萌芽诞生,促进贵州文化教育发展,深刻影响中国乃至世界。

据了解,本片汇集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陈平原,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贵州文库》总编纂顾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董平,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新民,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等知名学者,他们将从不同维度对“阳明悟道”进行深度解读,王阳明在逆境中历经思想的磨砺与升华,实现哲学探索的深刻觉醒,就此开启心学新时代,再现王阳明的思想蜕变历程。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