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巫山三峡云巅神女天路景区自由行

更新时间: 2025-09-17 17:19:11

阅读人数: 337

本文主题: 巫山上的神女的坟墓

三峡云巅神女天路景区位于巫山县城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0公里的山上,有柳坪游客中心和黄岩游客中心两个出入口,二者之间为一条山顶观光道路,分布着3个观景点和神女溪观光区。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山上红叶遍布,是最佳游览期。那么春天风景如何呢?

门票:80元,满60周岁免票。 观光车费:40元往返(柳坪游客中心至索道站往返)。 交通:适合自驾游。班车极少,据县城游客中心停车场值班经理介绍,早晨7点有一班车上山,下午4点下山,其它时间没有班车,自由行只能打的或拼车。 巫山公交车为一票制,不管坐几站都是一个价。外地游客乘车现金支付或扫码支付均可。巫山是重庆市下属县,手机上有重庆乘车码即可扫码支付,没有的话,扫码车上的二维码,设置一番即可,以后乘车在微信小程序里打开重庆乘车码支付就行了。付款二维码刷新之后可以为他人付费。 旅行计划中不包含该景区。4月21日上午从安静村回到县城翠屏汽车站,此时11点,坐公交车来到巫山高铁站,准备去奉节。一查车票,下午5点多才有车,于是临时决定去神女天路景区。在高铁站寄存了行李,坐公交车回到新城”海城“,想打的上山。结果发现新城打的很困难,无奈又坐公交车到县城,打的上山,车费80元。在山上遇到一位老哥,他游完小三峡,在码头岸边打的上山60元。 游客中心买票后乘车,游览开始,此时下午1点15分。 观光车首先在1#观景台停靠,司机要求游客沿着步道走到2#观景台,再继续坐车。

2#观景台距1#观景台大约500米,路边有木栈道,边走边玩。

攀上2#观景台还需要上100多个台阶,上去之后回看来时路:

2#观景台顶部有个”楚襄王与神女“的雕像:

旁边有个速滑索道站,房门紧闭,侧面木板腐烂脱落,一副破败残像。除此之外,没有什么风景。2#观景台就是一个鸡肋。 从观景台下来接着坐车去3#观景台,这段路比较远。

能看到下面的神女溪,可惜没有水:

走到这里就往回返了,一是怕错过高铁时间,二是没有红叶不想坐索道继续游览。 回到游客中心,旁边有个三峡院子吊脚楼,看不看都行:

此时下午3点半,下山的交通又成为问题。景区有下班的工作人员愿意给带下去,要价80元。过了一会儿,一位当地自驾游客下山,60元把我们二人送到高铁站,结束巫山之旅。 在县城打的上山时,感觉80元车费有点贵,但也有收获。过了巫山长江大桥后,司机师傅在路边停车让我拍照大桥。于是有了下面的风景照:

总体感觉,春季自由行来这个景区性价比不高,游客不多是有原因的。

巫山三峡云巅神女天路景区自由行

巫山神女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 “此何气也?”玉曰:“所谓朝云者也。昔先王游高唐,昼寝,梦一妇人,自称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辞曰: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朝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曰

“琵琶峰下有女子,皆善笛。嫁时,群女子治具吹笛,唱《竹枝词》送之。”今人所云巫峡,即琵琶峡也。上有阳云台,高一百二十丈,南枕长江。宋玉赋云:“游阳云之台,望高唐之观。”本以寓讽,后世不察,以儿女事亵之。今庙中石刻,引《墉城记》:瑶姬,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称云华夫人。助禹驱神鬼,斫石疏波有功,今因封妙用真人。庙额曰“凝真观”。真人,即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上。猿皆群鸣,达旦方渐止。”《集仙录》亦云:“云华夫人,名瑶姬,王母第二十三女,西华少阴之气也。尝东海游,还过江上,有巫山焉。峰岩挺拔,林壑幽丽,巨石如坛,留连久之。时大禹理水,驻山下,大风卒至,崖振谷限,不可制。因与夫人相值,拜而求助。即敕侍女授禹,策召鬼神之书。因命其神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助禹斫石疏波,决塞道厄,以循其流。禹拜而谢焉。禹尝诣之崇巘之巅,顾盼之际,化而为石。其后,楚大夫宋玉,以其事言于襄王,王作阳台之宫以祀之。隔岸有神女之石,即所化也。神女坛侧,有竹垂垂若簪,有槁叶飞物着坛上者,竹则因风扫之,终莹洁不为所污。”李白感兴诗云:“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襄阳耆旧传》云:“楚襄王游云梦,梦一妇人,名曰瑶姬,曰:'我夏帝之季女也,封于巫山之阳台。'精魄为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又一说,赤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号曰巫山之女。”相传不一,未知何据。《云溪友议》云:“太尉李德裕镇渚宫,尝谓宾侣曰:余偶欲赋巫山神女一诗,下句'自从一梦高唐后,可是无人胜楚王'。昼梦宵征,巫山似欲降者,何也?段记室成式曰:'屈平流放湘沅,椒兰久而不芳。卒葬江鱼之腹,为旷代之悲。宋玉招平之魂,明君之失,恐祸及身,遂假高唐之梦,以感襄王,非真梦也。我公作神女之诗,思神女之会,惟虑成梦,亦恐非真。'李公大惭。”《八朝穷怪录》云:“萧总,字彦先。自建业归江陵,值宋废帝元徽中,四方多乱。因游明月峡,爱其风景,遂盘桓累岁。常于峡下枕石漱流,时春向晚,忽闻林下有人呼'萧卿'者数声。惊顾,去坐石四十余步,有一女把花招总。总常知此有神女,异而从之,恍然行十余里,乃见溪上有宫阙台殿甚严。侍女二十人,并神仙之质。其寝卧服玩之物,俱非世有。绸缪至晓,忽闻山鸟呼叫,岩泉韵清。出户临轩,将窥旧路。见烟云正重,残月在西。神女执总手,谓曰:'妾实此山之神,上帝三百年一易,不似人间之官,来岁方终。一易之后,遂生他处。今与郎契合,亦有因也。'因脱一玉指环赠总。谓曰:此妾尝服玩,未曾离手,愿郎穿指,慎勿忘心。’总曰:'幸见顾录,感恨徒深。执此怀中,终身是宝。'天渐明,总乃拜辞,掩涕而别。携手出户,已见路径分明。总下数步,回顾宿处,宛见巫山神女之祠也。他日持玉环至建业,因话于张景山。景山惊曰:'吾尝游巫峡,见神女乞后玉环。觉后乃告帝,帝遣使赐神女。吾亲见在神女指上,今卿得之是矣!'总,齐太祖建元末方征召,未行。帝崩,世祖即位,累为中书舍人。初,总为制书御史,江陵舟中,偶思神女事,悄然不乐。乃赋诗曰:'昔年岩下客,宛似成今古。徒思明月人,愿湿巫山雨。’”据此,则巫山神女祠又无定神矣!殆不可晓。又《三峡记》云:“明月峡中,有二溪东西流。宋顺帝升平二年,溪人微生亮,钓得一白鱼,长三尺,投置船中,以草覆之。及归,取烹,见一美女在草下,洁白端丽。自言高唐之女,偶化鱼游,为君所得。亮问曰:'既为人,能为妻否?女曰:'冥契使然,何为不得?'遂为亮妻。后三年,忽曰:'数已足矣,请归高唐。’亮曰:'何时复来?'答曰:'情不可忘者,有思后至。'其后一岁三四往来,不知所终。不知高唐之女,又是何人也?

巫山神女

如果说,长江三峡是一部气势恢弘的交响乐,那么,巫峡十二峰便是华彩乐章,其中的“神女峰”又是最有亮色的音符。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在卷帙浩繁的《水经注》中,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对巫峡的高峻险峭,做了精彩的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到巫峡的胜景,又是那样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在这个鬼斧神工,神秘奇崛的天然画廊中,注定会有美丽的女性和动人的故事诞生,于是,一位亦真亦幻的“巫山神女”便从远古翩然而至……

据《墉城集仙录》记载:西王母有十二位美貌的女儿,幼女瑶姬尤其聪慧灵秀,但她十分厌倦天宫生活,邀约十一位姊姊来到人间。那时正值大禹治水来到巫山,瑶姬率众仙女佐助大禹治理洪水,造福人类。待洪水被制服后,她们早误了返回天庭的时间,被永贬人间。众仙女毅然留在河道诡谲的巫峡导航,化成了十二座绿意葱茏的山峰,窈窕的瑶姬就是最为玲珑峭拔的神女峰……这大约是民间流传最广泛的“巫山神女”。

另一位“巫山神女”出自楚国文人宋玉之手,他在《高唐赋》和《神女赋》中用缠绵悱恻的文字描绘了神女的丰姿靓饰,说她:“耀如白日,皎若明月”;行走时有环佩鸣响;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这里,不妨引用《高唐赋序》中的一段记述:“楚怀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女子,曰:‘妾,巫山之女也,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这位风流多情的神女被历代骚人墨客所钟爱,“巫山云雨”的典故一再出现在绮诗丽词之中。盛唐大诗人李白曾经写下赞颂杨贵妃的《清平调三首》,第二首中的“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至今脍炙人口;中唐诗人元稹在结发妻子夭亡后,吟就许多凄美哀婉的相思诗,其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成为千古佳句;晚唐大诗人李商隐也留下“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的感叹。到了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曾授夔州通判,在他的《入蜀记》中有“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的记载,“真人”即“巫山神女”。

“巫山神女”不仅触动过古代文人的情怀,也激发了当代作家的灵感。凡是乘船游过三峡的文人,几乎都要对“神女”发几句议论,或赞美,或质疑,不一而足。值得称道的是,重庆歌剧《巫山神女》不拘一格,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出了巫峡礁石“朝我来”的化身九妹和船夫水旺,为了他人的生存,他们不仅放弃了爱情,而且牺牲了生命,在奇幻迷离的巫山云雾中,化为两尊石像……

写到这里,我想起那年夏天游览莱茵河时,也听到一个类似的传说:在莱茵河的下游,有一段河流暗礁密布,漩涡四伏,河岸上一块岩石突兀而起,峭壁陡立,这就是德国的“神女峰”罗累莱。每当风晨雨夕,路过罗累莱的船夫便会看到一位妖娆的少女,金发飘飘,含情脉脉,还唱着迷人的歌。船夫们看得神魂颠倒,听得如醉如痴,忘记了掌舵划浆。于是,一艘艘木船触礁沉没,一个个船夫葬身水底……后来,诞生在莱茵河畔的德国大诗人海涅根据传说,写过一首著名的叙事诗《罗累莱》,《巫山神女》和它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不论是古希腊神话,还是古罗马史诗,抑或阿拉伯故事,都诞生于数千年前的异邦,却带着鲜活的气息,抵达当代人的心灵。“巫山神女”同样拥有无穷的魅力,能够超越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语言,因为她象征着爱和美,代表着献身和牺牲。

标签: 神女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