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艺术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欧洲和北美盛行的一种绘画风格,它是对现实的幻想。
魔幻现实主义是德国摄影师、艺术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弗朗茨-罗,于 1925 年首次发明的一个艺术术语。
他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将现实主义元素与幻想、令人不安、神话和梦境融为一体的艺术作品。
几年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写道:"魔幻现实主义者试图让我们相信,非凡的事物是可能存在的,只要把它们画得像真的一样。
这种风格的主要实践者包括意大利画家,乔治-德-基里科和阿尔贝托-萨维尼奥、许多法国超现实主义画家,以及美国画家保罗-卡德摩斯和伊万-奥尔布赖特。
墨西哥艺术家迭戈-里维拉和弗里达-卡洛,也开创了自己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让我们来概述一下这种艺术风格的一些最重要的基石。
1. 该风格与德国新客观主义重叠
作为对战前欧洲表现主义艺术风格的一种反击,新客观主义是一种具象的艺术风格,注重奇特、缠绵和讽刺性的意象,反映了现代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
德国艺术家马克斯-贝克曼,是这一风格的领军人物。
魔幻现实主义是从这种风格的一个分支发展而来的,但它没有那么明显的政治色彩,而是强调对现实的奇特描绘,具有魔幻的特质。
1925 年,Roh 出版了一本汇集了,这一新风格的欧洲艺术作品的书籍,名为《表现主义之后》: 魔幻现实主义。
莱奥诺拉-卡灵顿,《晚间会议》
魔幻现实主义和法国超现实主义是近亲。
这两个运动的特点都是艺术家描绘奇异、梦幻或噩梦般的内容。
不过,超现实主义通常更关注梦境和无意识的内在运作,而与魔幻现实主义相关的艺术家,则更喜欢勾勒出现实中固有的特质。
一些艺术家跨越了两种风格之间的界限,如法国超现实主义画家,莱奥诺拉-卡林顿和雷内-马格利特。
扬-凡-艾克,《罗林议长的圣母》,1435 年
3. 魔幻现实主义画家从北方文艺复兴时期汲取灵感
北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几位艺术家,对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影响。
其中包括扬-凡-艾克,他对细节的超真实关注和色彩的强化创造了奇特、令人不安的视觉效果。
另一位是希罗尼穆斯-博斯,他笔下的世界奇特而令人魂牵梦萦,充满了各种怪异的生物。
乔治-德-基里科,《缪斯静谧魔幻现实主义》
许多与魔幻现实主义有联系的艺术家,都在研究夸张的灯光效果如何营造出奇特、不可思议的视觉效果。
可以在意大利画家乔治-德-基里科的艺术作品中看到这种特质,他将雕像和废墟置于棱角分明的定向阴影之中。
后来,画家爱德华-霍珀用强烈的角度、清晰的光线和深邃的阴影,描绘了美国普通生活中的场景,展示了这些效果如何为他的画作,增添了阴森恐怖的不安感和电影般的叙事效果。
美国出现了一股魔幻现实主义,它强调用奇异的扭曲、超真实的特质来描绘现实。
例如,安德鲁-怀斯1948 年创作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画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表现了这位艺术家的残疾邻居,拖着疲惫的身躯穿过自家一望无际的麦田的情景。
与此同时,格兰特-伍德1930 年创作的《美国哥特式》也呈现出同样的静谧不安的气氛,表现了一对夫妇守护着他们的私人土地。
弗里达-卡罗,《带荆棘项链和蜂鸟的自画像》,1940 年
6. 魔幻现实主义在墨西哥各地盛行
在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盛行于多种艺术形式的风格。
事实上,这种风格挖掘了这个国家幻想故事的历史。
墨西哥作家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解释说:"在墨西哥,超现实主义贯穿大街小巷。超现实主义来自拉丁美洲的现实"。
其中最有名的是墨西哥画家弗里达-卡洛。
她的画作中充满了对墨西哥身份的描述,以及她一直以来与健康作斗争的经历

没点叛逆的心,怎么当艺术家!
“我不会画天使,我根本没见过她”
此乃,带领现实主义画派突出重围的画家
现实主义画派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其画派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再现生活,从而推动历史前进。
一开始代表人物有“巴比松七星”,即米勒、柯洛、卢梭、查克、迪亚兹、特罗雍、杜普雷与多比尼 。
这七位是隐居在法国枫丹白露宫附近巴比松村的画家,他们热衷于描画自然风景和农村生活,其中最著名的是卢梭和米勒,卢梭专门描画风景,米勒的农民画朴实感人,(《晚祷》《拾穗的人》)反映真实的农村生活。
而整个现实主义画派中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居斯塔夫·库尔贝了。他的画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如《奥尔南的葬礼》。
他有一句名言:“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
欸,咱来呼应一下开始那句话了,为什么说库尔贝是带领者和最著名的呢?——因为
1855年5月,法国巴黎正在举办一场世界名画博览会,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现场非常热闹。
可是,许多人并没有走进展馆,而是被展馆边上一个孤零零的小棚子吸引了——一个拉着“现实主义:库尔贝,他的40件作品的展览”横幅,且临时搭建的棚子。
库尔贝要在这个还在以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为主的艺术界展现自己的“现实主义”艺术,还附赠一份作品目录。
很快,巴黎人都知道有一个叫库尔贝的小伙子搞了个
就这样,现实主义正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那库尔贝又是怎么坚定“现实主义”绘画的呢?
这就要说起库尔贝的生平了,其实库尔贝家庭还是比较优渥的,他出生在法国东部的奥尔南小镇,爸爸是葡萄园主。
他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原本被父亲送去巴黎读法律的库尔贝,自己转学了画画,没事儿就喜欢临摹大师作品,尤其喜欢卡拉瓦乔和委拉斯开兹。
19世纪50年代,法国经历了几次革命动荡,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库尔贝结识了很多文人学者,接触了各种民主和自由思想。
他看不起新古典主义,认为那些把精力放在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和五谷不分的贵族画像上的人都是装腔作势,而浪漫主义也不过是无病呻吟。
他下定决心,只画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
当然,库尔贝的画作也是让当时的老贵族们相当不满,资产阶级也嘲笑他。有人指责库尔贝,怎么可以把这种“下等劳动者”带到高贵的艺术里。
库尔贝则宣称,他要抛弃几百年来固有的“高雅趣味”,为思想而画。
Anyway朋友们,现实告诉我们,库尔贝成功了。
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到库尔贝出现之前,艺术作品的题材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动,神话和宗教始终是被广泛描绘的主题。但从库尔贝开始,艺术不再是故事的艺术,而是现实的艺术。
没有库尔贝,就没有马奈;没有马奈,便没有印象派。
因为他,后世的艺术家不再把眼光望向以前的故事,而是开始关注当下,关注这个正在运转,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 有时候一个艺术家不仅仅应该被赞颂的是他技术的精湛,还有他作品中凝聚的对社会的思考。
最后再分享一下目前中国新现实主义的领军
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欢这期分享呢,欢迎大家留言你想知道的(但不一定做),记得点赞关注再留言(这个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