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梁晓声谈《人世间》等作品: 好的文学,让人在最绝望时猛醒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正越来越弱
却感动了无数90后 00后的年轻人
但他却说自己是没有畅销书的作家
“作家最初写作时,会想证明自己的才情,我最初也是。写到后来,我不断地问自己,文学和作家的关系究竟是什么。一个作家,不是要通过写作不断地告知读者自己是怎样的人,而是要把自己知道但别人可能不知道的人,通过写作,让别人知道。”
,在这期间,他的笔触始终指向现实生活,书写不同他者的命运。
他笔下最主要的正面人物,总会带一些英雄色彩,同时又都是生活中的平凡人。“我回顾自己的创作,不论短篇、中篇、长篇,当我头脑中没有形成一些好人的时候,我就不能下笔。”
作为梁晓声所有创作中规模最大、写得最辛苦的作品, 通过那些平凡好人的故事,搭建了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感动了亿万观众。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很多90后、00后年轻人都成了追剧主力。
“近半个世纪的文学艺术,实际上呈现着两个主要现象。一部分是不断地表达世界的荒唐、人生的没有意义;还有一部分,就是表现寻常日子里的温度和善。或者说,文化的最终意义和目的,就是向善、向善、再向善,它意味着人类的可持续进化。向善,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更柔软、更包容。”
的确如梁晓声所说,很多人看《人世间》,为之落泪的根源并非那些苦难,而是主人公的温暖与至真至善。
“说到底,我们需要文学艺术,不是因为它使我们更痛苦、使我们认为遇到的绝望是理所当然的。不好的文学才传达出你的绝望是理所当然的; 好的文学,一定是在你最绝望的时候,使你猛醒了一下。
在梁晓声和一代代东北作家笔下,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故事和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不断走进大众视野,并通过影视化一次次出圈。
梁晓声告诉鲁健,他也看了影视剧 ,还与85后东北作家、《漫长的季节》的文学策划 探讨了如何让观众有更多代入感。
“如果在影视化时,考量的是怎样使观众愿意看,那多少有点对自己要创作的题材不够自信。更自信的时候,不用案件来带入或设置悬念,而是最大程度地贴近生活。”
不过度设置矛盾冲突、不硬塞焦虑,只对自己想写的作品负责,只对自己理解的文学负责。这样写下去,是否会越写越远离人们的视线?梁晓声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你不贴近生活写,你可能变成商品;你贴近生活写,你可能又向作品回归了一些。而看作品的人,依然会有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梁晓声从未有过市场焦虑,自己的书是否畅销,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我是没有畅销书的作家,但是我的书会长销。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还在谈论它,还会再版,这,就够了。”
新冠疫情期间,梁晓声几乎看完了所有港台早期古装武侠片、江湖片,“到了我这把年龄,还愿意看江湖豪情的影片,证明心里还有一种愿望,想象着要替天行道、秉持正义。”
当有些人倚仗年纪大、有经验,就不加思考地指摘中国当代青年 时,梁晓声像大侠一样站出来,为年轻人打抱不平。
“上天、入地、下海,在这些中国科技、工程等前沿领域,不都有青年吗?干得一点也不比前几代人差。在现实生活中,青年有多少‘躺平’的?就说我看到的那些快递小哥,哪个‘躺平’了?”
,我很关注这个年轻人,有些比赛中,她落后了5分、6分,都能扳回来,在最后时刻能 ,这种定力很了不起,要向人家学习。”
而谈到自己未来的规划,75岁的梁晓声坦诚地说,也有过“躺平”的想法。 “往80岁走,岁月无多,剩下的人生,希望是自己喜欢的活法:变成一个普通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那里一定是一个人情淳朴的美好乡间。早晨散着步,到固定的摊点上吃早餐,健健身,看看周边的生活,偶尔再看看书。写一点他者的短文,类似画家画的人物速写,我觉得这个是我愿意做的。”

拥有该能力角色
参考:Superpower Wiki、VS Battles Wiki 、VsDebating Wiki 、Joke Battles Wikia、Omniversal Battlefield Wiki 、 Wiki Fandom
现实扭曲,又名操纵/控制/改变现实。是一种经常在动画、动漫、游戏、小说、卡通、电影等文学作品内出现的能力。
使用者通过这个能力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正常/不正常的现实。
这种力量由于是直接对现实作用,所以经常忽略了科学规则。强大的现实扭曲有能力重塑整个现实。例子包括消除存在的事物、实现愿望、创造宇宙、创造/改变物质、时间操纵、空间操纵等。
物质操纵/控制/改变:可以/能够去创造、删除、复制、更改、吸收、融合、分解、移动物质,包括物质的元素、物理属性、状态。
能量操纵/控制/改变:可以/能够去创造、删除、复制、更改、吸收、融合、分解、移动能量,例如电能、光能、热能、核能等,用于攻击/防御/躲闪/封锁/抓捕/强化/削弱等。
元素操纵/控制/改变:可以/能够创造、删除、复制、更改、吸收、融合、分解、移动元素,例如火、水、冰、风、土、金属、天气等。用于攻击/防御/躲闪/封锁/抓捕/强化/削弱等。
物理操纵/控制/改变:创造、塑造与操纵物理,例如物质、能量、力、场、属性等
空间操纵/控制/改变:创造/复制/删除/挤压/弯曲/放大与缩小/变形/移动空间与空间内的任何东西
时间操纵/控制/改变:加快/放慢/停止/倒放时间,操纵时间线,进行时间旅行
事件操纵/控制/改变:可以创造、塑造与操纵因果、概率、命运、结果等相关事件内容
宇宙操纵/控制/改变:创造、塑造与操纵宇宙和宇宙中的任何事物,例如宇宙空间、星球、星云、星系、黑洞/白洞等
DC:命运博士、黄金超人、曼哈顿博士、离子侠、路西法、霹雳强尼
漫威:灭霸(使用无限手套)、绯红女巫、恶灵骑士、奇异博士、奇点、永恒、凤凰之力、惊奇女孩、、生命法庭、、生命法庭、超越者OAA
鸡精会:239、343、Mr.Deeds、CN-188、795、953、Clef博士、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深红之王、破碎之神、中山玛丽、本源、数据库等现实扭曲者和至高神性
蠕动意面:Slender Man、Sonic.EXE、red、淹死的本、失落银、赤红、Herobrine、Null、Entity_303、Eteled、星人、领主扎鲁、最高法官
东方Project:八云紫、蕾米莉亚·斯卡蕾特、八坂神奈子、圣白莲
海绵宝宝:海绵宝宝、派大星、章鱼哥、飞天魔鬼
飞天小女警/飞天小女警z:它/他/她
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从何处着力
现实题材网络小说《蹦极》荣获2021年度中国好书。
现实题材网络小说《重生》荣获2021年度中国好书。
以人民为中心,以现实为底色,承续文化根脉,记录奋斗征程,是当下网络文学创作时代使命与历史责任。11月5日,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和山东理工大学主办、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30余位专家学者相聚“云端”,总结网络文学发展的成就,观察网络文学创作和阅读的未来趋势,辨析网络文学为人民书写的时代价值,探究网络文艺理论的新走向,把握网络文学与数字产业的融合发展等。其中,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是个热门话题。如何认识和理解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重要性与价值?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从何处着力?围绕这些问题,与会者展开了富有针对性的讨论。
网络小说创作的基点是什么?在河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孟隋看来,网络小说的创作只能从现实出发。网络小说作者要激发读者的情感,必然会涉及读者群体各种关切的问题;网络小说中的幻想必须以真实的经验为基础,这样幻想才有“似真”的质感。网络小说与读者的日常生活经验之间会在情感结构上保持相似性,读者从中可以获得情感支持的力量,这种力量与读者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在一起。网络小说呈现的幻想最终与现实相关,既是对现实匮乏的满足和补偿,也是对现实秩序和逻辑的观照。
现实主义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从创作路径、写作风格、阅读心理等层面对其追根溯源,是网络文学批评内涵不断深化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禹建湘指出,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现实题材表现出了新的特质,实现了对传统文学的多维度拓展,在现实与奇观的平衡建构中增强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在小众化与专业化的细分市场中培育了新的读者群体,在互动与代入的模式引领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为现实题材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西北大学教授陈海从现实性、典型性、历史性、客观性对网络文学现实题材转向问题展开探讨。他认为有必要基于新媒介美学原则,以关注日常生活、平衡现实和自由创作等方式来实现“现实性”;用重视文学情感、激发读者情感共鸣等方式来实现“典型性”;以开放的文学史视野来达成“历史性”;用合理的批评、解决具体问题等形式,实现“客观性”的要求。
面对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问题,山东大学博士后贺予飞探索了三种路径选择,“网络文学应从效益层、质量层、动力层出发建构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以塑魂立心的方式加强网络文学精品化创作”。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歆宁认为,网络文学已经表现出承接书写中国形象、重构中国故事时代命题的内容势能,但要实现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资源转化,仍旧任重而道远。
家国叙事和民族精神书写是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重要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定家提出,传统文学经典深入生活、观照现实、思想精深的优长,越来越受到网络作家关注。网络文学以取长补短的学习心态,在现实题材的广阔道路上开辟网络新篇。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网络文学内容将更加厚重,意境更加深远。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周根红也认为,网络文艺在传播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中,要通过创新的表达,勾连历史和现实、传统和现代,着力与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相结合,引发受众对当前社会文化热点的关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彰显文化自信自强的良好形象。
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杨春燕以具体作品为例,指出现在的一些网络小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为基础,在表现文化守成之时加入现代性改造,实现了创造性转化,“穿越”元素不再是小说叙事的根本,而是隐居幕后,人物行为不再悬浮在历史背景之上,而是真切地符合历史逻辑,表现出历史自洽性。
乡土、红色、地域等题材是网络文学现实创作的新着力点。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张慧伦以山东沂蒙精神的网络文学书写为例,指出红色革命精神在网络文学创作中的现实意义及文脉传承价值。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温德朝从《浩荡》这部网络文学作品入手展开辨析。他认为《浩荡》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当下时代的创业史,是作家对时代发展进程切身体验的文学审美表达。他通过“小人物与大故事”“小渔村与大都市”“小情怀与大感动”三个层面,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步这个重大主题,以创业史的视角分析了《浩荡》在现实题材创作上的探索。
创新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提升现实主义美学质量,需要有开放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善于吸纳其他适宜、有效的创作手段,让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更具活力、更有张力。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米若兰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需要借鉴和融合现代主义手法,在描绘现实时创造性使用幻想元素,从而实现“表现现实与满足读者娱乐需求的平衡”。
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旧任重道远。网络文学作为新兴的书写方式,只有深耕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才能站稳脚跟、健康成长。
(作者:翟羽佳,系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