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院士:《物种起源》如同一部侦探小说
新浪科技讯 4月23日,高山科学促进中心在北京古观象台举行了 “科学36.5°C”发布会,发布《高山科学经典》书籍100本,并宣布拟用两年时间组织国内外100名科学家导读100本科学经典书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参加此次发布会,并作为首位导读科学家导读达尔文名著《物种起源》。
周忠和院士的导读从作者达尔文切入,带领大家了解达尔文的家庭背景、身份、性格特征,再深入解读《物种起源》这一改变世界的著作的创作背景和看点。他表示《物种起源》是一部长篇的论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像是一部侦探小说,作者论证物种产生的“元凶”不是“上帝”,而是“自然选择”,帮凶是“变异”。
阐述了达尔文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区别,提出“适者生存”都不能准确代表达尔文的进化论精髓,并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发展、写作时期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学术发展做了讲解, “科学很多时候是违反直觉或反常识的”。
《高山科学经典》中入选的是《物种起源》第二版,周忠和院士认为这个版本体现了达尔文写此书的初衷,保持了原汁原味,避免了后面几版达尔文在世俗压力下造成的妥协以及对变异机理的错误猜想。
此外,圆桌环节还邀请笑果脱口秀演员徐志胜,哈佛大学教育创新硕士、性教育博主他塔拉,科技厂牌凡星工场创始人、知名主持人龚凡进行了对话,在高密度的科学干货和幽默轻松的气氛中,不断擦出跨界火花,也呼应了“科学36.5°C”的寓意:科学不高冷,365天有人的温度。
2021年,高山科学促进中心牵头发起“高山科学经典”项目,邀请多位科学家推荐科学书籍,最终形成100部《高山科学经典》书目。高山科学经典项目还将邀请100位科学家作为导读者,以直播的方式,用轻松有趣、专业科学的方法带领大家一起阅读科学书籍。
未来,高山科学经典项目将打造三大重点产品:出版《高山科学经典》系列丛书、开展线上导读直播、沉淀专业级科学导读视频节目,达到出版、传播、教育多重效应。开展全民科学阅读,共同推动“科学复兴”,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公心大用”。

重生成院士的科技
“到此为止了吗?” [警告!警告!【地球号】开始正面承受攻击,正面装甲灵钢耐久度93%,持续下降] [更正,89%,持续下降] “都已经到这里了吗?”人联科学院内,我望向实体化光线的全息屏幕摇了摇头。 此时,中心控制室内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零]的机械合成音。众院士都微微低头,这既是对已故者的悼念,也是对现实的无力感。 人类文明的核心旗舰都开始遭受攻击,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我默默走到舷窗边,向外望去。 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已经打了80年了。人类文明作为一个四级文明,连进中央战场当炮灰的资格都没有! 也是,当文明等级差距超过两级时,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滴水穿石?人家一个照面你就没啦。 位于大后方当后勤的人类文明都到了这般田地,银河系也快输了吧。 人类文明要是能再强一点就好了,六级文明有机会跑路吧?不,这可是星系间的大战,唯有胜者才有资格留存下来。 想到这,我再次深深叹了一口气,眼底透出一股悲愤。 奶奶滴,当初就不该加入阿特利勒斯联盟!如果不贪图那一点蝇头小利,人类文明也不会被限制发展,说不定这时候人类文明已经...算了,银河系已经输了。 中心战场,银河系方五级文明已经开始采用‘双子星爆’这种伤敌800,自损1000的方式进行最后力所能及的袭扰。 ‘双子星爆’,字面意思,就是利用两颗恒星碰撞并引发恒星自内核聚变,人为的制造小型超新星爆发。 这种无差别的攻击,嗯,就类似于抱着炸药包的自爆行为。 但是现在双方各类星舰早就搅在一起了,因此是完完全全的无差别攻击! 一时间,耀眼的光芒接连不断出现在银河系的边缘地带。说来可笑,在人类文明这个视角看起来,有点像那个?烟花秀? 就是这个烟花秀代价太大了啊,伴随着一阵阵闪亮超新星爆发的是无与伦比的射线风暴。自然,还有那一阵阵强烈的时空波动。 艾斯美亚文明,大会堂内,“尊...
西电杰出校友、材料学院名誉院长王中林院士荣登全球纳米科技专家榜首
日前,根据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搜索)截至2017年11月的数据,在对全球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专家进行的排名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杰出校友、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我校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名誉院长王中林院士排名第一!另,根据2018年4月的最新统计和报道,王中林院士的H因子已上升至206(被引用总数为171900),在全球所有学科领域专家的排名中位居第35位,在H指数前100名的三位华人科学家中排名第二。
王中林教授是国际顶尖纳米科学家、能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公认的纳米科技领域领军人物,在纳米科技领域,如在电子显微学,原位物性测量,一维氧化物纳米材料在能源技术、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以及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均作出了原创性重大贡献。他发明了压电纳米发电机,摩擦纳米发电机,并首先提出了自驱动系统和蓝色能源的原创大概念,为微纳电子系统的发展,物联网,传感网络和人类未来的能源开辟了新途径。他开创了纳米结构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等领域,对纳米机器人、人-电界面、纳米传感器、LED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他还是美国物理学会fellow,美国科学发展协会(AAAS) fellow,美国材料学会fellow,美国显微学会fellow,美国陶瓷学会fellow。
美国物理学会詹姆斯马克顾瓦迪新材料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佐治亚理工学院杰出教授终身成就奖、材料领域世界技术奖
美国东南地区大学联盟杰出科学家奖
中国旅美科协“美国华人科技创新卓越领袖奖”
谷歌学术排名基于客观的谷歌学术引用数据对全球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行分析。此项排名由欧盟ACUMEN协会第七框架计划资助,符合2010社会之科研能力266632经费协议和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201310E040内部条款。
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搜索,简称GS)是一个可以免费搜索学术文章的网络搜索引擎,能够帮助用户查找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书籍、预印本、文摘和技术报告在内的学术文献,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谷歌学术搜索收录了欧洲和美洲地区最大学术书版商们共同评定(peer-reviewed)的文章,使科学家的工作业绩变得更加透明,同时谷歌学术搜索补充了科学引文索引(SCI),使科技评价更加公正和全面。
H指数(H-index),最初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Hirsch)在2005年提出,其目的是量化科研人员作为独立个体的研究成果。一名科研人员的H指数是指他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
相关资讯
上篇:科技寡头:从拖拉机厂开始
下篇:钱学森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