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在欧洲横行的维京海盗,他们不光只有恶名,他们还应留下美名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国际化过程。而经济活动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类在有组织有目的的通过劳动或支付适当代价,获取各种生活资料的活动。这就意味着,人类的活动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空间,而是走出去,到达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不再局限于部落、氏族、国家内部相同种群的交流,而是跨越地域的局限,与不同种群,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
名扬世界的丝绸之路,打开了连接西域及中亚、西亚以及南欧的国际陆上通道。西行的唐僧师徒,正是通过这条丝绸之路到达了现在的印度。元代时期,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到达中东,然后从波斯湾乘船驶向中国。后改陆路,穿越伊朗沙漠,跨越帕米尔高原,最终到达新疆。《马可波罗游记》也成为了早期世界地图绘制的依据。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让西方国家对神秘富饶的东方古国产生了向往,对海上西航线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航至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部,红海,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开辟了海上新航线。
美国学者杰弗里﹒加藤在《从丝绸到硅》一书中指出,全球化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并非始于1870年左右的欧洲工业革命,而是开始于13世纪到14世纪。正是这一时期,《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国家中流传,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被传入西方,改变了世界。
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始于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欧洲的时候,那么全球化的开端始于什么时候呢?
是汉代张骞及后来之人开辟的丝绸之路?
不是,全球化的开端始于公元1000年。这是美国学者韩森在《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中提到的。此时的维京海盗登陆美洲东海岸大西洋的岛屿纽芬兰岛。这是一个欧洲人从未涉足的岛屿,此前还没有人跨越太平洋进入过美洲大陆。而维京人将已经存在的横跨美洲的贸易路线,与欧洲、亚洲、非洲连接起来。正是这一年,维京的航海家们将全球的断开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网线,也正是这一年,第一次有物品和信息可以在世界范围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文明在不同的国家开始被传播,就像在元代时期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入了西方国家。
在考古学家的发现中,在公元1000年,人类居住的各个地区已经开始了广泛的贸易活动。例如在2009年,考古人员在北美洲的查科峡谷发现了来自中美洲玛雅人食用的巧克力、金刚鹦鹉,及其他热带鸟类。这些表明,早在公元1000多年,北美洲和距离3000公里外的中美洲之间有一条贸易通道。
1904年,考古学家汤普森在玛雅人的遗迹奇琴伊察发现了一口圣井,在圣井中他发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金属装饰品。而在公元900年以前,玛雅人从未用金属制作过任何的奢侈品。在圣井中发现的物品中最南来自哥伦比亚。研究表明,在公元1492年之前,安第斯文明和玛雅文明之间没有直接的贸易往来。
那么出现在圣井中精美的金属制品来自何处呢?虽然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贸易往来,但是金属加工的匠人们却通过技术的交流,将金属加工的技术从南美洲沿着太平洋向北,一直带到了墨西哥西部。
新技术和旧技术的不断碰撞,先进与落后的不断扩大,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这些问题作者在《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武器装备的技术差异,导致了压迫和被压迫、掠夺和被掠夺,殖民和被殖民。贸易的不平衡则导致了黄金白银大量地流入富裕的国家,强国越来越强,弱国越来越弱。拥有人口优势的国家,例如非洲,则成为了西方国家另一个财富的来源——贩卖奴隶。
1066年征服者威廉入侵英格兰,标志着从公元8世纪以来,作为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国家噩梦的维京时代彻底结束。那个时代肆意横行的维京海盗,他们的足迹曾经遍及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他们所及之处烧杀抢掠,但是他们的足迹将全球没有交集的贸易路线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闭环。
维京海盗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是恶魔,但是他们也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创者之一。

揭密《斩神》:西方神明的力量与七位代表性神明大揭秘
在当代的奇幻文学和游戏中,神明的设定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层次,也为角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斩神》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其中的西方神明体系构建得相当庞大且复杂,给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神秘与挑战的色彩。让我们一同探讨一下这一神明体系的力量,以及七位最具代表性的神明及其代理人背后的故事。
作为《斩神》中第一个被华夏守夜人组织观测到的神明,利维坦拥有着“混沌之龙”的称号。在西方神话中,利维坦象征着强大的力量与深不可测的混乱,其具体信息相对稀少,但它的存在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威胁感。作为西方神明中最具原始力量的代表,利维坦的神秘色彩激发着人们的想象,使其成为故事不可忽视的强大存在。
紧随其后的是炽天使米迦勒,作为西方神话中的天使之王,他以崇高的地位和强大的实力在神明界中占据一席之地。米迦勒的神明代理人是林七夜,这个主角在获得了米迦勒的神力加持后,能力迅速提升,成为对抗邪恶神明的重要力量。在与敌对势力对抗的过程中,米迦勒赋予林七夜的力量不仅提升了他的攻击力,也为他的防御创造了条件。这种强大的实力塑造了林七夜不屈的性格,成为了守护人类的希望。
在西方神话的另一端,堕天使路西法以其强大的实力而闻名。虽然他从天使的行列中堕落,却因此获得了更加深厚的黑暗力量。他的神明代理人卢宝柚以堕落的能力而著称,能够通过腐蚀对手的意志,让他们逐渐失去独立性,沦为自己的傀儡。路西法与米迦勒的对抗代表了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永恒斗争,擦出精彩的火花。
克罗诺斯作为希腊神话的第二代神王,掌控着时间这一至关重要的元素。他的神明代理人王面拥有“时序暴徒”,这个神墟赋予他强大的时间控制能力,能够穿越时空,甚至改写历史。这样的能力在战斗之中具有巨大优势,使得克罗诺斯成为充分利用时间这一元素的强者,体现了时间在宇宙中的无形力量。
倪克斯,黑夜的女神,在西方神话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她象征着黑暗与神秘,其神明代理人同样是林七夜。通过拥有米迦勒与倪克斯的双重身份,林七夜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使其在与其他西方神明的对抗中拥有了更多的资本和能力。这种融合反映了光明与黑暗的相互交融,展示了两种力量如何并存并带来全新的挑战。
在众多神明中,诡计之神洛基以其复杂的性格和狡黠的手段著称。其神明代理人司小楠的神墟“诡诈戏法”能够编织出各种巧妙的诡计,甚至可以改写已经发生的事情。洛基的存在让人深刻理解到,智慧与狡猾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为不可预测的对手。
最后,爱神丘比特以其温柔和坚韧的形象,成为西方神话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的代理人李真真拥有“伪恋”的能力,这让被她的爱神之箭射中的人们毫无理由地相爱。丘比特的力量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体现了爱的力量不仅能够创造美好的连接,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故事发展。
通过对《斩神》中西方神明体系的深刻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每位神明及其代理人都承载着各自独特的力量和故事。从混沌之龙利维坦,到时间之神克罗诺斯,再到爱的使者丘比特,这些神明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更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力量、智慧与情感的激荡。随着故事的推进,更多关于这些神明之间的斗争与联系将继续浮现,令人期待不已。万事皆由神明与人类的相互作用构成,未来的情节发展将如何演绎,值得观众一探究竟。
乌鸡国孙悟空变化的“立帝货”,竟与西方一位神秘人物有关?
乌鸡国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其实就是一个中国版的《哈姆雷特》:
文殊菩萨奉如来之命,化身为中组部部长,到乌鸡国考察国王是否具备干部提拔资格,谁知该国王却鸡眼看人低,把文殊浸在河里三天三夜,如果不是金甲神帮他,他说不定早喂了鱼虾(至于文殊为何斗不过一名凡人,蜗牛早在往期文章中讲过了)。
文殊这个气啊,回去就向如来告了死乌鸡的黑状,经如来同志批准,文殊派出老司机青毛狮子精,化身为道士,解了乌鸡国干旱难题,赢得了老乌信任,然后把他牵到后花园,骗他说井里有个林志玲,然后一把把他推下井,泡了整整三年。
老乌当然不想一直当泡菜啊,打听到唐僧团队经过这里,于是在夜游神的帮助下,托梦向唐僧求救。唐僧又告诉了孙悟空,孙悟空不仅把老乌尸体捞出来,把他救活,还变化成一个“立帝货”,告诉太子实情,让他回去通过皇后了解真假,进一步核实国王是否在说谎。
从小看这一节,觉得很新鲜,孙悟空居然变化成一个小人,告诉太子实情。但长大后,却非常这疑惑,为何孙悟空要这么搞,直接告诉太子不行么?这“立帝货”三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在中国古典文籍中,从未有这个东西。
我们先看原著是怎么介绍这个“立帝货”的——
三藏道:“殿下,贫僧不知。但只这红匣内有一件宝贝,叫做立帝货,他上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共知一千五百年过去未来之事,便知无父母养育之恩,令贫僧在此久等多时矣。”
太子闻说,教:“拿来我看。”三藏扯开匣盖儿,那行者跳将出来,呀呀的,两边乱走。太子道:“这星星小人儿,能知甚事?”……太子才问道:“立帝货,这老和尚说你能知未来过去吉凶,你却有龟作卜?有蓍作筮?凭书句断人祸福?”行者道:“我一毫不用,只是全凭三寸舌,万事尽皆知。”
然后,他就啪啦啪啦说了缘由,弄得太子将信将疑,但回家还是硬着头皮问了母亲个人生活方面的问题,最终核实了老国王和“立帝货”没说假话。
立帝货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货,即化身为宝贝的意思,即指孙悟空化身为宝贝,帮助皇帝上位。其实这只是从字面上解释,非常牵强。
据西游学者李天飞考证,他怀疑这个称呼同西方一位神秘人物有关。
他认为,基督教耶稣有专称之一为“救世主”,拉丁文正是redemen,后来演化成Redimere,英语里写成Teredeemer,法语是Redempteur,西班牙语是Redimir。所以可以大致翻译为“立帝莫”或“立帝贸”。《西游记》写成“立帝货”,也许是翻译得不准,也许“贸”、“货”形近,搞混了。
此外,他还指出,到中国来的传教士带来的耶稣像,正是放在带槽涂金的木制盒状神龛里的(《利玛窦中国札记》)。这和孙悟空变的红金漆匣也正相似。所以,这个莫名其妙的“立帝货”,很可能就是比着传教士们带到中国来的耶稣像写的。
但是,二寸长的耶稣怎么变成了“二寸长的小和尚”呢?这也不奇怪,因为早期传教士就是被当作和尚看待的,教主自然也是和尚了。
李老师的这个解释,蜗牛认为有一定道理。不知大家怎么看?
文殊菩萨怎么会被乌鸡国国王浸在河里还跑不脱?
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相关文章《文殊菩萨怎么会被一名凡人浸河里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