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李京盛:现实题材创作的四点思路

更新时间: 2025-06-17 13:40:04

阅读人数: 752

本文主题: 现实题材的小说如何布局

李京盛:现实题材创作的四点思路 2023-05-21 21:48 主编温静导读:如何在现实题材创作中发挥“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当下现实题材创作面临的时代之问。在此,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提出四点思路,供大家参考和指正: 一、现实题材创作要努力凸显国家与时代发展的进步; 二、现实题材创作要努力表达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现实题材创作要努力开掘人民大众内心深处蕴含的美好人性; 四、现实题材创作要努力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来源:电视艺术 在新时代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创作暨飞天奖星光奖金声奖高峰论坛上,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发表了题为《剧集创作:反映现实生活与凝聚精神力量》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现实题材是近年来剧集创作取得成就最大的一个题材领域,精品迭出,好评不断,观众喜欢,专家认可,并在继承以往经验和成就的基础上,许多作品都实现了思想上的提升和艺术上的突破。 近年来,现实题材的创作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点:一是数量在总体占比上的增长,二是质量的提升,三是题材内容的丰富,四是风格手法的多样,五是表现形式的创新,六是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增强。这六点既为现实题材创作赢得了口碑和声誉,又赢得了流量与市场,同时显示出这一题材独特的魅力。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是二十大报告中对优秀文艺作品提出的两个本质性要求。就前者而言,它体现了文艺的百花齐放和丰富多彩,就后者而言,则是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需要文艺发挥出凝聚人心的作用。 如何在现实题材创作中发挥“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当下现实题材创作面临的时代之问。在此,我想提出四点思路,供大家参考和指正: 现实题材创作要努力凸显 国家与时代发展的进步 以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为基本选题,以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为整体视角,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以及在重大领域中取得的突出成就为坚定立场进行记录和书写,从而体现出时代发展进步的力量,这是现实题材创作中增强精神力量的核心动力。像《山海情》《功勋》《我们这十年》等优秀作品,都体现出了这种力量。同时, 在体现时代发展进步力量的剧集创作中,既要避免“题材决定论”也要避免“主题决定论”。 现实题材创作要努力表达 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以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素材,从家庭、情感、职场等现实生活的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创作,表达大众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感悟,探讨生活的意义,体现平凡中的美好和面对困境的坚强,从而激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勇气和责任,这些都是现实题材作品中体现出的“生活的力量”。“生活的力量”在剧集创作中要避免变质和沦为仅仅展示生存技巧、职场攻略和进阶之道,也不一定要成为所谓的人生赢家才能证明自己。“生活的力量”在价值定义当中应该是有着较高“段位”的一种人生态度与境界,它的价值坐标是人生的胸襟与怀抱,不能被财富定义,不能被阶层定义,也不能被成败定义。 “生活的力量”在许多优秀现实题材作品中都曾闪耀出灼热的光芒:《人世间》中的平民子弟周秉昆、《我们的日子》中为下一代承担着生活重担的姥姥、《我在他乡挺好的》中的城市打工者乔夕辰、《风吹半夏》中的个体创业者许半夏、《三体》中的科学家汪淼、《漫长的季节》中的火车司机王响,还有最近正在热播的《温暖的甜蜜的》中的南飞等等……在这些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境遇不同的人物身上都有着一种共同的“生活的力量”。 要挖掘、提炼和展示出作品中“生活的力量”,就必须做到深入生活、思考生活和艺术地反映生活。同时要避免以下四种创作倾向:一是不能悬浮于生活之上;二是不能简单地复制生活,所谓原生态的真实不是本质真实和艺术真实;三是不能回避和粉饰生活,要敢于面对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四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日常之外还有大千世界,寻常之上还有人的胸襟与气度。 现实题材创作要努力开掘 人民大众内心深处蕴含的美好人性 揭示人性深度是古今中外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国产剧集创作中,探讨和表现人性深度的作品都曾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特别是在一些以悬疑、案件、反腐和扫黑除恶为题材的剧集中,这类作品对人性的探讨体现出了现实题材创作手法中冷峻和凛冽的风格,具有现实锐度,并被大众所关注,从而增强了作品的震撼力和传播力。 人性之中善与恶,崇高与卑劣的相互交织、相互见证与相互转换构成了人性的复杂本质,正是这种复杂性给文艺创作提供了巨大的表达空间,有着强大的魅力。 当下的创作者在探讨人性话题时,既可以表达人性尊严,也可以揭示人性的溃败,在这一点上创作者可以根据当下的时代特点和社会情绪进行选择。但是,中国电视剧中最擅长讲述的人性,还是体现在普通人的正直善良、纯朴坚韧、拼搏互助、理解通达等方面,以及人性中向上和向善的力量。这些构成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人性特征,又被打上鲜明时代印记的人性故事,在许多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中都被作为一种力量而呈现,特别是在涉及一些美丑交织的人物关系、是非难辩的情感纠葛、个人内心难以解脱的挣扎与困惑的戏剧矛盾时,处理上也往往借助了美好人性的力量。 如:《幸福到万家》中何幸福和村长一家人之间是非恩怨的和解;《人生之路》中高加林与冒名顶替他上大学的高双星之间仇怨的平复;《人世间》中光字片平民家庭之间产生的矛盾纠葛的最终化解;还有《漫长的季节》中,火车司机王响十八年来深埋心底的丧妻丧子之痛,最终让他喊出“往前看,别回头”这句与过往伤痛告别与自己和解的仪式,都不仅是戏剧逻辑的推演,更是中国人内心深处人性底色的善良和自省的力量。这种人性表达,向观众传达的既是人间美好,也是世道人心。 这种美好人性越是在小人物身上,越能放射出灼热光彩,《大考》中身处困境的县中学师生彼此之间给予的温暖;《装台》中刁顺子在自身落魄的窘境中还努力在为弟兄们讨要工钱;《大山的女儿》中的黄文秀主动赴山区扶贫……在现实题材剧集中,这些普通人物身上的人性之光有时虽然微弱,但他们汇聚成的温暖明亮的色调,也会让人感受到人性中焕发出来的精神力量。 现实题材创作要努力 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文艺作品之所以能给予人们精神力量,是通过艺术性、审美性表达出来的。艺术性越高,审美性越强,精神力量的作用就越大。因此,提升作品的艺术质量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应该是同一个维度上的目标和任务。 艺术感染力有时不仅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形式的新颖和表现手法的创新上,是加大作品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比如《开端》《天才基本法》这种以超现实为表现手法,注入时间循环和平行时空等要素的作品,就曾焕发出这样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时代的力量、生活的力量、人性的力量、艺术的力量,这四种力量,都可以汇入当下现实题材创作,充盈在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之中,诠释出作品的主题和立意,从而实现以优秀作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

李京盛:现实题材创作的四点思路

用《坦克世界》里的画面写小说?教你一种必须掌握的网文写作技巧 - 腾讯云开发者社区-腾讯云

本文将介绍一种我常用的写网文的技巧——通过游戏画面打造小说的画面感。因为最近在玩《坦克世界》这个游戏,索性就拿他举例。我们写网络小说的作者通常都需要在电脑面前码字,因此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到外面走走逛逛,也很难真实地接触到很多建筑、构造、野外的观景、打斗的场面等等。那么,我们写的的小说就容易缺乏画面感。比如,有时候我们需要写野外、湖泊甚至森林的场景。但我们又没有在野外探过险,不了解丛林里的真实情况。这时候,我们可以到游戏里去搜集素材,看看大致环境是怎样的。因为以现在的游戏引擎渲染技术,游戏内部的画面是高度接近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的小说构造一个理想的环境。图源《坦克世界》官网再比如,我们想描述西欧中世纪的古建筑时,我们可能对那种建筑的构造不是很清楚,包括外观、颜色、窗户、围栏等建筑物的布局,我们也可以在游戏中去观摩。因为游戏是一个立体式的存在,比我们简单看图片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图源《坦克世界》游戏画面图源《坦克世界》游戏画面上述的两个例子告诉我们,我们不一定需要在现实中真实接触过一个环境,我们也能勾画出一个理想的画面。但是,画面感的制造并不仅仅局限于我所举的两个例子,它还可以存在于更多的情景之下。山丘、湖泊、雪峰;工业、机械、朋克;复古、新潮、奇异;动物、服饰、器具。一切,都可以在游戏中找到答案。很多人在写网文的时候根本不注意对环境的刻画,认为网文只是故事背景的叙述和人物对话的堆叠,然后把剧情写得很酣畅淋漓,但是缺乏了环境所营造的氛围,让人总觉得难以沉浸其中。如果,你的小说能够打造出画面感,让读者像看电影一样沉浸于你的小说之中,势必能够吸引读者看下去。一款好的游戏,它精致的画面打造能够成为我们加以利用的条件,何乐而不为呢!不知道你在勾勒画面的时候会到用哪些小技巧?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媒体声音 人民艺起评:以“现实”为底色的精品网剧可圈可点

begin-->2022年即将落幕,回顾今年网络剧市场,佳作频出、惊喜不断。从1月循环“引爆”热搜的《开端》到今年下半年热度 “黑马”《卿卿日常》,多个题材类型表现亮眼,更有一批台网双播的剧如《大山的女儿》《天下长河》《风吹半夏》等,热度不俗,豆瓣评分均过8分。多元化、精品化、台网联动无痕化,正是今年在政策扶持和文化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网络剧市场新的发展大势。多元化,不仅是“百花”齐放,更同现实主义底色一脉相承。今年,多个题材类型剧精品频出,过去有些疲软的行业剧成为一大亮点,致敬缉毒英雄的《冰雨火》,诠释人民法官使命担当的《底线》,书写医疗故事的《促醒者》等,网络剧创作者们不断拓宽现实题材叙事维度,描绘更广阔的行业故事和鲜活的职场群像,呈现不同岗位奋斗者的光芒。在这些剧作中,时代洪流具体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命运沉浮上,为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理解宏大主题提供生动载体;不同职业人群的真实状态被写实描摹,极具专业性的行业知识与精巧的故事自然融合;对爱、家庭、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成为链接剧中角色和剧外观众的桥梁,立体全面地进行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熔铸、展现了影视文本对社会民生的关照。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之年。为回应时代主题,主旋律题材网络剧不断涌现:以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为原型的《大山的女儿》豆瓣斩获9.3分;紧扣冬奥主题,讲述两代短道速滑运动员不同人生选择的《超越》豆瓣评分8.2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联合优酷同步推出的《幸福到万家》聚焦新时代农村故事,卫视收视率多次破1……为用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方式传递主流价值观作出有益探索。由此可见,贯穿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小故事阐释大情怀成为网络剧类型化之路越走越宽的创作路径。此外,悬疑涉案剧和古装爱情剧堪称“黑马”,如加入“时间循环”元素的《开端》,展现模拟画像师和刑警队长联手破获奇案的《猎罪图鉴》,或是聚焦三个底层女子互帮互助共同经营事业的《梦华录》,主人公与其他性格命运各异的兄弟姐妹们相伴成长的《卿卿日常》等,不仅豆瓣评分均过7分,播出期间还引起不小的讨论度。精品化,是内容至上,引领一场关于高品质的殊途同归的探索。今年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网络剧片正式发放行政许可,标志在网络视听领域确立了更严格、更规范、更明晰的行业标准。8月出台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鼓励“推出更多高品质的短视频、网络剧、网络纪录片等网络视听节目,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在政策指导下,今年网络剧精品化之路大步向前,从内容质量、制作水平、叙事水准上都更进一步。而在“进阶之路”上又较为显著地分化出两个方向:一是“大而专”,剧集体量相对较大,资金相对雄厚,有令人耳熟能详的制作班底,而最终也呈现出符合预期的专业水准。如以宋朝为时代背景的古装剧《梦华录》,豆瓣评分8.0分,不仅生动展现了人物对抗封建思想自立自强的故事,更尽可能还原了宋朝时期的风土人情,服化道贴合古韵,市井烟火亦如诗如画,更邀请了非遗传承人为动作指导,展现“斗茶”等独属大宋的文艺风雅;《天下长河》讲述康熙帝与陈潢、靳辅两位治水能人历尽千辛最终治愈黄河水患的故事,从庙堂到乡野,大开大合,从角色演绎、编剧功底到镜头语言都具有较高质量,播放量突破13亿次,豆瓣评分8.2分。二是“小而美”,剧集体量轻,有时制作班底尤其是演员多为新人,多凭借有记忆点的剧情和以及出彩 的演绎取胜。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莫过于《开端》,以时间循环结构故事,将游戏感、玄幻感与普通人的现实境遇及其人文关怀巧妙融合,以悬念动人心弦的同时更实现了对现实的温暖观照,角色塑造更是深入人心。此外,《虚颜》《念念无明》等十数集的体量且每集不过20分钟的微短剧也开始走俏,这些被观众评价为“除了投资都赢了”的作品,因密集的输出、适合碎片化收视习惯的表达、合乎观众口味的氛围感,也让他们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事实上,“大而专”“小而美”看似殊途,实则都在用自己的创作路径验证一条“爆款”制作的金科玉律: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技术如何进本,人们对高品质剧作的渴望不会改变,“内容为王”永不过时。台网联动无痕化,是大势所趋,为了优化供给而“强强联合”。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内容供给疲软,电视台与视频平台携手,上星+网络独播成为很多头部剧集的播出模式。今年以来,爱奇艺和央视陆续联合播出《对手》《人世间》《亲爱的小孩》等剧;腾讯视频与央视联合播出了《雪中悍刀行》,与湖南卫视联合播出了《余生请多指教》等。优酷分别与央视、湖南卫视联合播出了《小敏家》等,与东方卫视、浙江卫视联合播出了《落花时节》《请叫我总监》等。《大考》还在央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和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都有播出。双重渠道联合覆盖范围更广的受众,延长了传播周期,发挥长尾效应,加之联播剧质量可圈可点,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人世间》不仅电视收视率打破纪录,播出期间爱奇艺热度也破万,不仅受到父母辈观众欢迎,年轻观众也开启“追剧模式”;《雪中悍刀行》登陆央视后平均收视率1.240%(CVB数据)腾讯视频播放量71.4亿次等。这些剧作或紧扣时代主题,受众关注度较高;或剧情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受到大小屏受众欢迎。“脚踏实地,手绘星图”或许是2022年网络剧市场最好写照—— 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共振,脚踏现实主义大道,在政策引导下多点布局、百花齐放,为以影像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生动注脚树立了标杆。当然,盛景之下仍需关注两对关系:首先是“减量提质”与“释放产能”。当前,“减量提质”的持续推进,成为行业共识,但值得注意的是 “减量”不仅仅是行业门槛提高、片方备案趋于理性的结果,也受疫情反复、政策引导预算紧缩等多重外部因素的影响,并不代表行业产能紧缩,相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还将迎来产能释放、上线备案数量回升,如何确保网络剧去粗取精、持续走精品化道路还需提前谋划。其次是对现实提材的“虚化”与“聚焦”。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网络剧风头正劲,但“大势”背后离不开重大节点宣传需求推动,此类题材中也存在过于悬浮、“挂羊头卖狗肉”的作品,如何在重大历史节点过后仍保持现实主义创作底色不动摇、在挖掘、提炼和升华时把握好“来源生活”与“高于生活”的尺度仍是当下重要课题。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网络剧创作指明了方向。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在新征程上,全行业仍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创作更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贡献文艺力量。   (责编:燕帅、曲源)end-->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