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第七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结果公布,江苏作家卓牧闲获奖

更新时间: 2025-06-17 13:40:18

阅读人数: 842

本文主题: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

转自:紫牛新闻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一提到网络文学,很多读者是不是立刻会想到“玄幻”和“言情”?然而实际上,近些年,现实主义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正在驶进发展的快车道……6月26日下午,阅文集团主办的第七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颁奖典礼。大赛共评出14部获奖作品,侧写我国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进程的《只手摘星斗》获得特等奖,以盲人视角展现世间百态的《茫茫白昼漫游》获得一等奖。江苏方面,网络文学作家卓牧闲凭借《滨江警事》一文,获得大赛二等奖。阅文集团CEO、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副总裁侯晓楠表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正迈入黄金时代,当前,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汇聚起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全民创作队伍,以兼具硬核与趣味的正能量,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大流量。现实题材网文作品年增速超20%第七届大赛以“好故事照见人间烟火”为主题,鼓励来自各行各业的网络作家以网络文学为载体,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文学性的表达来塑造鲜活生动的好故事,呈现丰富多彩的当代生活和社会风貌。大赛共吸引36696人参赛,同比增长26%;参赛作品38092部,再创历史新高。特等奖作品《只手摘星斗》塑造了一批富有时代特质和个性的风云人物,生动呈现了我国卫星导航事业从引进、合作到自主研发的历史进程。作者“扫3帝”毕业于武汉大学航测专业,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卫星导航从业者,曾任知名国际企业中国区负责人,深耕多年的职业履历丰富了故事的时代性与现实性。值得一提的是,《只手摘星斗》是其首部小说作品。而在历届大赛的获奖者中,像“扫3帝”这样的新人作家占比超4成。一等奖作品《茫茫白昼漫游》由95后作家“眉师娘”创作,借盲人按摩师的视角,展现多个人物和家庭的跌宕起伏与悲欢离合,反映不同阶层人群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这是“眉师娘”第二次获得大赛奖项,此前,她创作的《奔腾年代——向南向北》获第五届大赛特等奖。《炽热月光》和《滨江警事》获得本届大赛二等奖。前者以南派舞狮文化为故事线索,刻画了当代女性面对生活困境的自我救赎之路;后者在警务题材中另辟蹊径,以水警的小人物成长,呈现当代警务工作的鲜活事迹。此外,批判网络暴力的社会悬疑作品《双面利刃》,聚焦“元宇宙”创业和女性议题的《伊伊的选择》,以个体故事反映海上军工成就的《左舷》等10部作品获优胜奖。随着大赛的持续举办,现实题材在网络文学创作群体中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来自5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的创作者以生动的笔触书写火热的时代生活。2022年,阅文现实题材作家、作品数量同比增速均超过20%,“奋斗”“创业”“职场”“家长里短”“爱情”成为创作排名前5的关键词。更广泛的创作者背景,使得作品的关注视角、题材涵盖更加多元、专业、立体,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读者的关注与共鸣。2022年,阅文新增现实题材读者中,00后占比达58%。超7成获奖作品授权IP开发作为文学价值的“放大器”,IP改编一直是产业转化的重要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现实题材已成为网文改编的主力赛道之一。在历届大赛获奖作品中,《大国重工》《投行之路》等近20部作品已授权影视开发,覆盖时代致敬、行业职场、青春成长等多个维度。除此之外,还有30部大赛获奖作品签约实体出版。其中,《大国重工》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他从暖风来》《投行之路》《故巷暖阳》相继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网络文学与实体出版相互促进,共同赋能阅读市场。“现实题材是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创作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是网络文学精品化的必备要素。”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中信出版·大方总经理蔡欣表示,参与网文IP的全链条、系列化开发,让优质作品为丰富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有力支撑,也是出版社的责任。今年7月,中信出版集团即将上市图书《向南向北》,这是第五届大赛特等奖作品的首次实体出版。今年4月,由阅文现实题材网文作品《手术直播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已经杀青。出品方、阿里影业敦淇工作室制片人杨荞溪认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以民生痛点确立主题,从真实事件中获取素材,聚焦社会热点、日常生活、人间世相,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讲述社会现象,更好地引起了观众共鸣,也寄托了观众对真善美、光明和未来的追求。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校对 徐珩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第七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结果公布,江苏作家卓牧闲获奖

首届深圳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颁奖 《关内关外》获特等奖

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6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马君桐) 12月5日,首届深圳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行。本次征文大赛作为本届深圳读书月重点活动,以“深圳故事:书写奇迹之城”为主题,由阅文集团主办,鼓励广大网络文学创作者以深圳为蓝本,挖掘深圳独特的开放型文化,从不同视角讲述深圳故事。本次征文吸引了近700部作品参赛,经多轮评审,最终7部作品脱颖而出。特等奖由《关内关外》获得,小说通过“深一代”与“深二代”的视角,展现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深圳的发展转变。评委认为,该作品深刻展现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城市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将在深圳土地上奋斗的个体形象刻画得生动鲜明。《关内关外》的作者人间需要情绪稳定告诉记者,她想通过创作“呈现深圳的那股劲。”在他看来,深圳人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奋斗精神。为了更好地创作这一作品,她在深圳展开了田野调查,与各行各业的深圳人聊天:“我运气也好,遇到的人个个健谈,说子女,说工作,说感情。于是我就在深圳的基本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把这块土地上的人的故事加工、创造,写出了这本书。”一等奖由《与她共舞》获得,小说以两家总部位于深圳的科技企业为背景,讲述了分别就职于两家企业的一对闺蜜,在企业从“你死我活”到“共克时艰”的过程中相爱相杀的职场故事。二等奖由《烟云华强北》和《情定大亚湾:核电筑梦者》获得,《烟云华强北》以上世纪80年代末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主人公走出家乡,来到华强北寻求新生活的故事。三等奖由《逐梦深圳湾》《海拔六十米》《制梦之城》获得。当晚,第二届深圳故事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启动仪式也同步举行,邀请更多的创作者挖掘深圳故事。获奖作品名单特等奖《关内关外》人间需要情绪稳定一等奖《与她共舞》令狐与无忌二等奖《烟云华强北》树下小酒馆《情定大亚湾:核电筑梦者》我是黑猩猩三等奖《逐梦深圳湾》逍遥的大鹏《海拔六十米》昆玺《制梦之城》和晓313779402024-12-06 08:18:23:0首届深圳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颁奖 《关内关外》获特等奖318235深圳要闻深圳要闻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4-12/06/content_31377940.htm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mb/2024-12/06/content_31377940.htm深圳晚报100/enpproperty-->

新人作者处女作《剖天》一举拿下第八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可预测的天气,难揣测的人心

原标题:新人作者处女作《剖天》一举拿下第八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可预测的天气,难揣测的人心对话嘉宾 泥盆纪的鱼(网络作家、大气科学专业在读博士)许旸(本报记者)“从台风中心延伸出色彩各异的实线,代表集合预报中的成员模式对它未来路径的预报。以往,彩线相互缠绕,像编手链一样,说明各个成员模式的预报结果大差不差,可以互相印证。而现在,彩线各自发散,像是一把扇子,这意味着各个成员模式有它们各自的想法,毫无参考价值。”很少能在一部网络文学作品里,频繁看到气象观测站、红外卫星云图、台风眼、风暴潮等气象术语,但这又绝不仅仅是科普文。95后新人作家泥盆纪的鱼创作的《剖天》,前不久摘得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阅文集团主办的第八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小说讲述了气象预报员因意外的时间循环回到20多年前,试图在特大台风来临前挽救母亲和民众的故事。现实题材融合悬疑穿越手法,既聊可预测的气象,也写难揣测的人心。20余万字小说自去年11月上线起点中文网,有望年内在知名文学刊物上发表。业内评价,这部小说堪称“气象版”《开端》,在多线时空叙事里,探讨人性与自由意志的选择,流淌出日常的惊心动魄,闪耀着别具一格的人文关怀。记者:第一部作品就获大赛一等奖,在你的意料之中吗?有没有“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之感?答:确实挺梦幻的。以前来过几次上海,多是出差开学术会议,这次专程来拿奖。对于我这样的新人作者来说,获奖固然令人高兴,但说实话内心也十分惶恐,像是毫无准备地收到了命运给予的一份意外礼物。《剖天》是我第一部现实题材作品,是十分初步的尝试。回头看来,顺利写出它,并获此殊荣,也并不完全是偶然。因为格外专业的编辑团队,从选题开始引导作者走向正确方向,并且这份专业的帮助,会陪伴创作始终。记者:从设定先行的硬科幻,到专注人际关系的现实题材,你的写作初衷是什么?过程中偏离过预设的轨道吗?还是说已经有了清晰的目标径直去写?答:创作契机是之前刷到起点中文网现实频道的春季征文计划,并受到征文选题方向的引导。其中有两个选题予我启发,一是“从小众职场中挖掘有新意的视角”,另一个是“从传统职业中找到新的叙事视角”。实际上,《剖天》最终的呈现和我最初的投稿,是完全不同的模样。一开始是强行杂糅行业素材、没有主线、并不能称得上故事的故事。很幸运,在编辑老师的引导中,我逐渐明白怎样设计一个合格的故事,并以此为载体,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出发,以“穿越”和“循环”为名,在历史与现实、梦境与记忆、外在与内心之间不断进行高速切换,书写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微妙联系,传递对挣扎在时代洪流中普通人的深切关注,彰显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爱与被爱的真实和感动。最终使得这个故事具备真正的可读性和价值。记者:作品中涉及不少气象专业知识,为角色设置气象预报员的职业背景出于怎样的考虑?答:从本科、硕士一路读到博士,我都在这个专业打转前行,应该会继续从事和这个专业研究相关的职业,写作更多是业余兴趣与尝试。虽是相关从业者,但写起来也不很容易。气象专业是一门以数学和物理为主的交叉学科,专业内容主要以数学公式来描述,每个概念背后都是几页甚至几十页公式,不易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为了在尽量贴合行业实际的前提下保证可读性,也防止过于晦涩的知识把剧情打散,在专业知识具象化方面颇下了一番功夫。我所在的气象行业,同时具备“小众”和“传统”两个要素,国内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仅十余所,每年毕业生人数不过两三千,但气象预报行业已经存在了大几十年,在公众视野里有一定的存在感。每个人每天都在通过各种媒介获取天气预报,并且每时每刻都在被头顶瞬息万变的天气所影响,但少有人了解天气预报是怎样被制作出来的。基于这样的客观事实,如果一部作品以气象行业为背景,那么它将自带一些新奇感,容易引起读者兴趣,吸引他们读进去。记者:小说在科学视野的主题背景下,也探讨了抉择、自由、爱与责任。除了硬核术语,一些文学性很强的描述令我印象挺深,比如写到陈相的荒谬感——“他给自己立了一个虚假的靶子,徒劳地打了半生。像是以誓死之志走向火丛……”怎么处理“硬”与“软”的比例调配?答:我的本职工作是科研,比较了解科技工作者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他们大多富有钻研精神,不论年龄大小都对任何新兴事物抱有极强好奇心,并热爱自己的学科。当他们沉浸在工作中,享受拓展学科边界的快感中时,可能会把自己的生活变得单一,这符合人们对科技从业者的刻板印象。但实际上,他们和其他行业的人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多彩的生活和属于自己的故事,这可能比科学研究本身更值得书写。所以我在文字里会为角色注入很多毛茸茸的细节质感。从事网络文学创作一年多,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此前热播的《开端》《天才基本法》对我影响挺大,这两部作品“多线时空”模式的设定,包括里面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对我写《剖天》有所启发。希望未来能持续进步,继续创作出合格的故事。记者:繁忙的读博期间,能保持“日更”节奏吗?会不会担心网友挑刺?有没有让你印象很深的读者反馈?答:坦率说我不算特别勤奋的作者,每天更新难度很大。我的策略是,有空的时候多写一些章节提前“备货”,这样学业忙起来的时候,还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更新频率。可能看我作品的读者平均年龄较大,整体理性,不太有偏激发言。有读者留言“你让气象行业走进我的世界”,这条评论让我觉得选择这样一个职业背景来写这部作品是比较正确的,符合预期,引起了读者兴趣。我尽力把一些科学原理和天气现象用相对生动通俗的句子描述出来。仅举几例:“计算机模拟的好处在于永远给人重新来过的机会。如果模拟结果不如意,可以调整初始场和参数后再次重复。”“这好比他可以试着捏很多只蝴蝶,也可以对蝴蝶翅膀多次尝试不同的弧度,直到龙卷风如愿刮起。但困难在于当前的处境为他施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限制:时间。即便调用全部核心,模式运转一轮也至少要20分钟,他只有6次机会。”记者:你看过演员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天气预报员》吗?这部电影借职业遭遇讲述失意男人的中年危机。《剖天》也是阅文历届现实题材作品中首次授出电影版权的小说——因为它用奇幻悬疑商业外壳包装了具备温暖现实主义基底的亲情故事。你对电影改编有怎样的预期?答:你推荐的这部电影我找机会看下。其实,小说完成后,就不完全属于作者了。我想不同艺术样式自有其手法和规律,电影改编能做成什么样就不操心了,也不太懂。让我们把压力给到电影出品方(大笑)。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