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持续举办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超七成获奖作品进入ip开发
5月27日,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阅文集团主办的第八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在沪举行颁奖典礼。本届大赛以“好故事献给爱与生活”为主题,共计49102部作品参赛。最终,14部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以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为原型展现上海科技成就的《一路奔北》获得特等奖。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国资委副主任王亚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委副书记、总裁,韬奋基金会副理事长阚宁辉,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唐贾军,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阅文集团副总裁徐斓与作家代表、专家学者、行业伙伴、媒体记者等参加活动。现场还启动了第九届大赛。在王亚元看来,现实题材网络文学走到今天,有几个振奋人心的变化:“一是题材的广度和深度迈上新台阶,显示出更强劲的发展活力;二是文学性和可读性迈上新台阶,融合其他文学类型,形成许多颇具潜力的新题材;三是IP转化的商业价值迈上新台阶,影视转化、实体出版等越来越多。”“读者爱看、市场认可、优秀作家和作品源源不断,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路正在越走越宽,形成了非常良性的内容生态。”侯晓楠介绍,历届大赛已有超7成获奖作品授权IP开发,“我们希望和广大作家、行业伙伴携手努力,培育更多精品力作,打造真正有影响力的时代IP、中国IP。”近年来,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保持高速增长,精品佳作涌现。数据显示,本届大赛共吸引47254人参赛,同比增长28.7%;参赛作品49102部,同比增长28.9%。来自各行各业的创作者以网络文学为载体,呈现丰富多彩的当代生活和社会风貌,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生力军。特等奖作品《一路奔北》以国产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为主线,塑造了一批年轻鲜活的科研工作者形象,通过具体的项目攻关故事,展现了上海科研技术成就的风采。在选题筹备期间,作者“人间需要情绪稳定”多次前往相关科研单位采风,最终创作出这部专业性与可读性俱佳的作品,并在《中国作家》杂志进行连载。这也是“人间需要情绪稳定”继《破浪时代》后,第二次摘得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的特等奖。新人作家“泥盆纪的鱼”创作的《剖天》获得一等奖。该作讲述了一个气象预报员因意外的时间循环回到二十多年前,试图在特大台风来临前挽救母亲和民众的故事。作品用一种现实题材融合高概念的叙事手法,探讨了人性与自由意志的选择,堪称“气象版”《开端》。值得一提的是,历届大赛的获奖者中,像“泥盆纪的鱼”这样“一书成名”的新人作家占比超4成。《十七岁少女失踪事件》和《星斗寥寥云点点》获得本届大赛二等奖。此外,借网约车司机视角丈量当代都市生活的《茫茫黑夜漫游》,剖析国产游戏行业发展历程的《我的游戏没有AFK》,将美食经营与亲密关系经营相结合的《美味关系》等10部作品获得优胜奖。随着八届大赛的持续举办,现实题材已跃升为阅文增速第二大品类。逾30万阅文作家参与现实题材创作,作品主题和叙事手法不断丰富,开拓出“现实+悬疑”“现实+科幻”等细分赛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读者。2023年,阅文现实题材作品的阅读人数同比增长21%,其中95后、00后读者合计占比超8成。“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是时代的选择。”侯晓楠表示,网络文学扎根生活,敏锐捕捉小人物与大时代的紧密联系,反映社会转折的切口与面貌,是距离时代、距离人民最近的文学。在大赛带动下,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持续扩大,社会效益不断提升。近年来,约三成大赛获奖作品成为国家图书馆、国家版本馆、上海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的永久典藏书目,更有7部获奖作品摘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好书”或入选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等国家级荣誉,进一步加速了网络文学的主流化、精品化进程。作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主题活动,本届大赛邀请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果麦文化等出版机构,华策集团、柠萌影视、上海影视、拾上影业、兴格传媒、歆光影业、西嘻影业、耀客文化、愚恒影业、一佐一佑影视等影视机构参与颁奖典礼。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近年来,网络文学IP的全产业链蓬勃发展,现实题材作品也迎来多元化版权开发的热潮。数据显示,历届大赛获奖作品中已有超7成授权IP开发,覆盖实体出版、有声、漫画、动画、影视、衍生品等不同类型。其中,有声作品制作上线超40部,签约实体出版作品38部,授权影视改编作品22部。据透露,通过持续举办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和起点现实频道春季、秋季征文,阅文已形成覆盖全年的现实题材征文活动。深耕时代沃土,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以日趋成熟的文学叙事能力提升了类型文学的精品化沉淀,也为数字文化产业储备了源源不断的精品IP。

立足广阔天地 书写当代生活 - 原创 - 海外网
图为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部分获奖作品。 主办方供图网络文学作者李全还清楚记得,2019年的某一天,在法国巴黎出差时,路过一家知名百货商场看到的一幕。她意外地发现,街边一排大橱窗原本放置的奢侈品被挪走,换成了中国产的手机、电脑等电子科技产品,打光和布置都很讲究,就像展示钻石珠宝。这样的场景对于路人来说,可能一晃就过了,但她当时负责一家中国公司的海外市场拓展,所以冲击特别大。她说:“10年前,我曾经在欧洲就中国品牌做过调研,被问的消费者无论男女老幼,大约都会说‘中国货,没钱的人买就对了’。今昔一对比,我突然有了一种吐气扬眉的感觉。”表达欲在那一刻突然高涨,回国后,李全整理了这些年的随笔记录,带着急迫的心情写了网络文学《破浪时代》,主要讲述了2002年到2017年15年间,多家民族科技企业的兴衰故事。作品日前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的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获特等奖。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李全出生在中国的一个边远小山村,四周重重叠叠都是山,身处其间,能看到的天地很小。踏入职场后,海外的工作经历,不断切换生活空间,让她看到了世界的丰富与多维:“在印度新德里、尼日利亚阿布贾,人们可以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晒一天太阳;在日本东京、英国伦敦,上下班时间在地铁里会被人流推着飞快向前。我特别喜欢把这些对现实的体会写下来。”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优化内容生态结构,成为近来推动网络文学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幻想题材不再一家独大,网络文学类型和风格出现结构性变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网络文学创作蔚然成风,成为用情用力书写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现实题材发展呼应了网络文学的整体发展趋势,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网络作家正成为创作中坚,他们通过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人生故事,引发众多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的共鸣。数据显示,自2015年首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举办以来,累计有23万名创作者创作现实题材网文作品。相较于2015年,2022年现实题材网络作家数量增长4.85倍,7年复合增长率达25.3%。与此同时,现实题材作品也迎来飞速增长,7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7.2%,增速位列全品类第二,超越奇幻、历史、悬疑等传统大众题材。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平是多届大赛评委,据他观察,从真实生活出发,依托相关的生活原型,构成了近几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普遍特点。“题材内容与基层现实的密切结合,是现实题材发展的一种必然,它拓宽了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生活面,让这种受众广泛的文学形式,照进了车间田野的每个角落。”黄平说。大赛创办以来,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网络作家,像屡次获奖的作家卓牧闲,退伍后从事律师行业,受身边警察真人真事的启发,开始到一线采风。他的作品《韩警官》《朝阳警事》《洋港社区》等,具有真实细腻的生活质地和情感,对社会人心有细致入微的体察,能够引起广大网络读者的共鸣。得到读者喜爱,赢得市场青睐李全认为,现实题材之所以能在网络文学创作中逐步迈向主流,主要在于其取材自真实生活,用代入感取代悬浮感,使得普通读者能够用自己的视角去阅读,仿佛在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主人公往往和大多数人一样平平无奇,没有天赋异禀,没有天降大运,能让读者从中看到自己的无限可能。另外,读者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虽然人生之路有荆棘和泥泞,但读者们还是愿意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哪怕当下有不顺利和不如意,读者们也不需要通过看脱离现实的作品来寻找安慰,逃离现实生活,依然有勇气和现实题材作品产生共鸣,理解并直面里面的悲欢离合。”李全说。黄平观察,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主题,为网络文学作家提供了观察生活记录时代的广阔素材。例如2020年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生活受到公众关注。第四届大赛也相应出现了一批以抗击疫情、医护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获得当届大赛特别奖的《生活挺甜》,作家徐婠本人就是80后医生的家属,她将自己对医生工作、家庭生活的所见所感融入作品,格外真诚感人。“这类作品将以往报告文学的创作元素,重新改造、灌注到网络文学的创作当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网络作品的现实感。”黄平说。有关专家分析,市场青睐现实题材也是重要原因。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塑造了贴近时代脉搏的人物与情节,让故事不再架空,既真实可信又反映时代精神,还有类型小说的阅读快感,得到更广泛读者的共鸣和喜爱,也赢得出版、有声、动漫和影视改编等市场的青睐。而网络文学自身具有即时性、大众性、传播性特点,与现实题材具有天然的亲缘性,让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成为下游影视剧改编的理想之选。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黄平认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还需要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如何处理现实题材写作和网络文学流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再现真实人物、细节和注重游戏故事性、冲突性之间找到平衡。“比如由北师大统计学教授齐橙创作,获第二、四届大赛特等奖的作品《大国重工》《何日请长缨》就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在齐橙的这些小说中,穿越的男主人公虽然在推动国家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屡动‘金手指’,借鉴了‘未来’的经验,但作家对于历史情境的再现,有翔实资料和专业基础作底,总体上能做到逻辑缜密、细节真实。”李全最近看了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人世间》,后来又读了原著小说,她觉得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和这类作品其实是相通的。现实题材对于真实感的要求更高,要求作者有一定的阅历和洞察力,能够很好地还原生活。“比如要更好地学会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反映大时代的跌宕起伏。读者往小里看,会被个体身上的矛盾冲突引得揪心不已,往大里看会不知不觉中厚植家国情怀。”“网络文学对生活的展现,正在开拓现实题材的广度,成为讲好当代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原创文学,将目光投向社会万象,讲述当代生活,获得越来越多读者的认可。”黄平认为。在他看来,现实题材和网络文学之间需要有一个相互借鉴的过程。现实与想象的有机结合,一向是文学创作的基石。即使是最异想天开的幻想作品,也有它内在的现实根基,只是不同作品会有深广程度的差别。“希望社会各方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发挥网络文学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多元的IP授权形式,进一步扩大优秀作品的传播范围;加大优秀作品的宣传推介力度,主动‘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亚元说。(本报记者 康 岩)《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0月10日 第 07 版)责编:闫宇航
起点读书现实频道2024春季征文公布获奖名单-中新网
中新网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 高凯)起点读书现实频道2024春季征文于日前公布结果。经过20余家出版和影视机构的评委投票评选,8部作品获奖,此次获奖作品用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故事设计展现了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讲述了现代人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此次春季征文以“重塑美好生活”为主题,下设“女性故事”和“时代叙事”两个组别。《升职之神》以女性主义视角讲述了一个神仙下凡“996”职场,用神力抚平职场不公的故事。《犬齿》通过一桩大型犬伤人事件,展开了讨好型人格女主的自我蜕变之旅。《云去山如画》以中国美院前身“杭州国立艺专”在抗战时期西迁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家国故事。《孤夜之歌:幽梦》基于商用宇航员的培养训练,结合科幻设定,探索了科幻+现实的故事模式。此次征文中,一等奖由《升职之神》和《困在循环里的曹雨来》获得,二等奖由《犬齿》和《云去山如画》获得,三等奖由《我的职业巨讨喜》和《冰不厌诈》获得,《无所谓姐姐的有所谓生活》和《孤夜之歌:幽梦》分别获得新人奖和题材突破奖。自2015年以来,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进入了持续稳步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兼具现实性与专业性的现实题材创作,塑造了符合时代脉搏的人物与情节,让故事不再“悬浮”,与时代的同频共振的特质,使得现实题材一直备受各大版权方的关注,每年大量作品进入影视化开发。据介绍,阅文集团自2015年起已经连续举办八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作品超七成授权IP开发。2023年,起点现实频道正式启动春秋季征文,明确以版权市场为主要目标,为版权向创作提供完善的福利支持,引入了包括出版和影视在内的多家版权机构参与作品评估,多部参赛作品达成影视、出版等授权意向,为网络文学创作的精品化创作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完) 【编辑:胡寒笑】
相关资讯
《一路奔北》获第八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特等奖-中新网
中新网上海5月27日电 (记者 王笈)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阅文集团主办的第八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以下简称“大赛”)27日在沪举行颁奖典礼,以中国国产卫星导航系统研发为故事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