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现实题材网文

更新时间: 2025-08-30 15:25:51

站內所有关于现实题材网文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现实题材网文有关的所有知识

现实题材网文|用网文关注社会万象,讲述当代生活

【编者按】近十年来,中国的网络文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新时代召唤下,网络文学发生了更显著的创新转向信号。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阅文集团主办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已经进入第6届,用情用力书写中国故事,呈现出继往开来、气象一新的风貌特质。本栏目将推出系列评论和作家访谈,梳理现实题材创新成长脉络和网络文学作家书写探索。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从2015年至今,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阅文集团主办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已成功举办到第六届。大赛扩大了现实题材在网络文学当中的影响力,极大地激励了网络文学作者的相关写作。每年参赛作者和作品数量都有大幅增长,作品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现在,现实题材已经成为网络文学重要的创作方向之一,相关评价、竞赛体系也得到完善。在历届尤其是近几届的参赛者、获奖者中,很多作者原本并不是职业网络作家。他们的写作多数缘起于个人的真实生活,从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上取材。比如第五届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令狐与无忌”创作的小说《与沙共舞》,作家是在中东、北非工作数年的前华为工程师。他根据工程师的职场生活,描述了经济蓬勃发展的全球化时代,中国年轻人如何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期获得特等奖的作品《奔腾年代——向南向北》,则是由“95后”作家“眉师娘”根据父辈经历创作的。从真实生活出发,依托相关的生活原型,构成了近几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普遍特点,即题材内容与基层现实的密切结合。两者的结合应该说是现实题材发展的一种必然,它拓宽了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生活面,让这种受众广泛的文学形式,照进了车间田野的每个角落。反映到大赛作品上,从家庭生活、社区交往、职场奋斗一直到乡村扶贫、传统文化传承、历史大变革,都可以举出很多优秀的例子,像近年的《男人都是孩子》《洋港社区》《投行之路》《中国石油人》等等。大赛创办以来,也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网络作家,像屡次获奖的作家卓牧闲,退伍后从事律师行业,受身边警察真人真事的启发,开始到一线采风。他的作品《韩警官》《朝阳警事》《洋港社区》等等,具有真实细腻的生活质地和情感,对社会人心有细致入微的体察,能够引起广大网络读者的共鸣。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倡议、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议题也成为网络作家观察生活记录时代的广阔切面。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生活受到公众热切关注。第四届征文大赛也相应地出现了一批以抗击疫情、医护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获得当届特别奖的《生活挺甜》,作家徐婠本人就是80后医生的家属,她将自己对于医生职场和家庭生活的所见所感融入作品,真诚感人的力度自然获得“加成”。这类作品将以往报告文学的创作元素,重新变造、灌注到网络文学的创作当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网络作品的现实感。从近年来的参赛作品也能看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已经逐步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在写作的实际过程中,如何处理现实题材写作和网络文学流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再现真实人物、细节和注重故事性、爽感之间找到平衡。由北师大统计学教授齐橙创作,获第二、四届大赛特等奖的作品《大国重工》《何日请长缨》就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在齐橙这些小说中,穿越的男主人公虽然在推动国家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了“未来”的经验,但作家对于历史情境的再现,有翔实资料和专业基础作底,总体上能做到逻辑缜密、细节真实。现实与想象的有机纽合,一向是文学创作的基石。即使是最异想天开的幻想作品,也有它内在的现实根基。只是不同作品的现实品格,也会有深广程度的差别。现实题材和网络文学,也需要有一个相互借鉴的过程。网络文学对生活的展现,正在开拓现实题材的广度,成为讲好当代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随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的举办,将目光投向社会万象、讲述当代生活的好故事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获得读者的认可。(现实题材网文系列评论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指导,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本文作者黄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

...

网络文学呈现“国潮热” “现实+”题材进入创作视野-中国文明网

《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在京发布,专家表示——网络文学呈现“国潮热”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近日在京发布《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2023年我国网络文学创作为基础,对作家作品、IP开发、海外传播、版权保护等进行全方位观察、分析和研判。  2023年网络文学发展有什么新特点、新气象?网文IP转化有哪些新趋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对网络文学有哪些影响?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网文出海有哪些新变化?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现实+”题材进入创作视野  报告显示,2023年网络文学作家、作品、读者数量都呈稳健增长态势,其中作者规模达2405万人,作品数量达3620万部,新增作品420万部,用户数量达5.37亿人,同比增长9%。其中,网文写作年轻化趋势持续深入,95后、00后作家逐渐引领网络文学创作新风潮,00后作家成为网文作家新增主力。多数作家系非文学专业教育背景,且多为兼职写作的“斜杠青年”。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定家分析说,网络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青年文学,受众群体多为年轻人。网络时代的年轻人之间有着共同的认知,了解彼此的诉求,年轻作家的作品很受读者欢迎。  报告显示,2023年网络文学更突出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多元题材和类型,其中历史、现实和科幻等题材尤为突出。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主办的“阅见非遗”第一届征文大赛中,就有6万多部非遗题材作品,涉及京剧、木雕、造纸技艺、狮舞等127个非遗项目。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桫椤表示,网络文学中的“国潮热”是年度的新现象,一方面,它深层次折射了大众审美趣味,是民族文化精神在网络时代的具体反映。网络文学内在精神气质是“中华性”的,很容易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此来亲近读者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与当前我们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有直接关系,不少文学网站组织了“非遗”等主题创作活动,这直接促成了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多样化表达。  报告显示,2023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再创历史新高,“现实+”题材进入创作视野,题材年增速超20%。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汤俏表示,现实题材依然是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类型,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较大提升。网络文学现实题材汇聚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全民创作队伍,描摹当代中国全息画像。同时,现实题材与其他类型之间互相叠加、融合,使“现实+”成为创作新趋势。  微短剧成为改编新方向  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404.3亿元,同比增长3.8%;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605亿元,同比增长近百亿元。网络文学IP改编所处形势也迎来重大改变:一方面,传统文学改编和原创剧集爆款频出;另一方面,大众审美变化凸显,微短剧成为新风口,游戏和动漫改编的系列化趋势增强,网络文学不仅通过丰沛而稳定的内容供给彰显着自身作为“IP”的资源属性,也在技术迭代和大众审美的合力下推动着网络文艺生态的更新。  桫椤表示,微短剧的火爆与受众的欣赏习惯有关,对强情节、强矛盾性、高爆发力故事的喜爱是人类的共性,这一点契合了网络文学架构故事的方法,也让微短剧与网络文学之间进行互动。微短剧作为一种迅速崛起的网络文艺形式,借鉴的正是网络文学的模式,不仅原创作品效仿网络文学的世界观架构、角色设定和编织情节的方法,还直接从已有网络文学作品中选择改编,这使得微短剧成为网络文学IP改编的新方向。  “不过,目前网文IP在微短剧市场中占比有限,产业价值发挥得也有限。”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表示,推动网文与微短剧强强联合,这是未来微短剧精品化的趋势。  报告显示,IP改编全链路的结构性变化成为2023年网络文学发展的亮点之一。IP前置开发模式逐渐成熟,内容平台得以在作品连载阶段便启动孵化,其定制化打造的有效互动、二次创作等模式,更成为IP改编孵化“杀手锏”。  汤俏表示,IP前置是指网文IP在创作连载阶段就开始孵化,通过“段评、章评”等形式吸引粉丝互动,以此加深读者与作者、作品的连接,以及对IP的归属感,然后衔接产业链下游,实现IP粉丝群体的无缝迁移。这将在源头为IP后续开发奠定根基,让IP向中下游衍生前便拥有为影视、游戏、漫画强势引流的实力。  人工智能推动网文“一键出海”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2023年度全球性热门话题。报告指出,技术日趋成熟,能够大幅度提升翻译效率、降低成本的AI翻译成为出海平台和海外读者的选择。2023年,起点国际持续推进人机配合的AI翻译模式,多部AI翻译作品已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佳作。  推文科技创始人表示,AI翻译系统可使行业效率提高3600倍,翻译成本却是此前的1%。未来,通过人机协同优化翻译质量,中国网络文学将向海外进一步输出,产业生态打造也将更趋完整。  除了机器翻译领域的应用,AI所具备的文学创作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瞩目。报告指出,AI产品已可以为网文作者提供四种内容生成功能:即世界观设定、角色设定、情景描写和打斗描写。  中南大学教授欧阳友权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必将影响网络文学的创作、传播、欣赏、改编,首先它是一个天然的技术助手,让网络作家眼界大开、脑洞大开。然后,它会推动网络文学迅速向视频转化,网络作家可能也是导演,作品是文字和视频相结合,让观众通过多种媒介和多个感官来欣赏。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在行业规模、作品内容、营业收入、运作模式、技术支持、赛道布局等方面,都显示出日益强劲的国际化影响和市场化活力。2023年中国网文出海总体上仍然延续了前几年的发展态势,网文出海市场规模突破40亿元,作品质量稳定提升,作品数量持续增长。  陈定家表示,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持续深化,“一键出海”、全球追更已经成为翻译出海的新趋势。文字翻译的瓶颈即将突破,出海作品数量有望相应出现一个井喷时期。同时,中国网文的海外传播正朝着规模化、精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快速拓展,未来的全球IP,有望从中国网文中诞生。(记者 刘江伟)

...

网易杀入网文生态!ip衍生影游“无缝”联动能否抗衡bat三巨头?

展开全文2017年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第20个年头,3.33亿用户、9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网络文学近年来的野蛮生长进程中,资本嗅到的不仅是规模庞大的文学IP作品,还有其背后衍生IP市场的开发潜力。8月12日,在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的第二日,网易文学举办了一场以“用心讲好故事”为主题的原创IP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在网易生态链中,后续文学作品和漫画作品的改编数量非常多,而目前处于“无缝切换”状态的网易文学和网易漫画之间的联动也“非常顺畅”,一方面弥补了漫画讲故事不如小说深入的短板。据网易文学漫画事业部总经理范少卿介绍,网易游戏还将有一个优质IP的世界观合作。另一方面,除了文学漫画的无缝联动,在文学IP的影视开发也一直在进程中。在大会现场,网易文学旗下三部新锐IP作品,包括《沉鱼记》、《蓝桥几顾》、《我的奇妙女友》也进行了影视合作签约仪式。据范少卿介绍,目前网易在开发中的影视作品有40部,对于网易来讲,网易所有的产品业务都是在“稳扎稳打”,而最快跟大家见面的项目也许是《阴阳师》大电影。在网易文学的体系中,一方面结合游戏、漫画等优势产品完成与文学IP的作品联动,另一方面,作为网易内容担当,如何打通网易文学与网易其他优势产品的联动,运用文学漫画游戏无缝衔接的产业链打法,不仅是网易文学IP开发的未来方向,也是互联网巨头们都在布局与发力的市场。永恒不变的“故事”命题,“现实题材”为网易文学内容特质?故事与用户,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永恒不变的命题,也是每一家版权平台致力追求的方向。作为一家同样在2017年迎来20周年生日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在网易文学看来,平台除了不断鼓励好故事的创作外,还需要更“用心“讲给用户听。因此,网易一直也致力于深耕原创IP,推动原创文学的品质阅读和全版权孵化运营。而在IP内容开发方向,网易文学似乎依然偏好甄选与重塑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事实上,在一日前,由知名作家更俗创作、网易文学独家签约的现实题材力作《大地产商》刚刚举行了系列实体书的最新作《大地产商之观澜》出版签售活动。截止至目前,这部133万字的系列作品在网易云阅读的平台点击量达到了9493万。近段时间,从IP源头到主创阵容都较受关注的年代剧——《橙红年代》造势火热,而《橙红年代》小说原作者骁骑校的新作《罪恶调查局》也登陆网易文学IP的改编榜,这部老记者带一男一女的新闻调查小组为主角团、在离奇案件中抽丝剥茧调查真相的推理小说,也是许多读者十分看好的又一影视IP。除此之外,网易文学IP合作总监袁婷也在大会现场分享了其他几部具有影视改编价值的优质IP。另外三部作品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又都符合网易文学一向喜爱的“现实题材”。小桥老树的《侯沧海商路笔记》聚焦中国激荡的三十年,讲述了一个草根人物的热血发家史;更俗的《大地产商》选材真实的地产案例,以新鲜视角切入地产行业;漠兮《交换吧,运气!》以男女主交换运气来构建人物关系,增添全新的趣味和深度。在网易文学的发展进程中, 除了内部生态的打通与联动,对外拓展业务也一直在运转过程中。如深度参与与各大影视剧制作公司合作,内外联合,形成以文学IP为源头的影视、动漫、游戏等全版权生态战略,以全媒体实现全场景,将作品的影响力从网文平台拓展到全平台。“目前我们在开发中的影视作品有40部”,范少卿表示,目前网易文学的阶段小目标就是希望那些作品能尽快呈现出来,从文本到影视作品的转换,尽快的面向观众。“影视作品和小说其实有另外一个群体,让更多的人去看到是我们的目标。”而签约出去的IP也不是“卖掉就完事了”,旗下IP在开发过程中,网易文学在其他环节也会跟进。目前以作家蓝桥几顾的开发进程最深入,已经进入了剧本开发阶段,影视公司也在选定导演的过程中。而另外两部则处在立项的阶段。“我们不希望做无脑甜宠霸道总裁文。我们的作品内容会更贴近现实。”《沉鱼记》讲述了双商在线,与男主旗鼓相当的关系。《我的奇妙女友》现实题材,融入了一些比较奇妙的元素。以原创作品为例,与很多网络文学平台偏爱奇幻、热爱“穿越”不同,网易文学一直坚持鼓励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IP开发“稳扎稳打”,打造文学游戏影视“无缝联动”?网易文学自2015年末成立,无论是打通游戏与影视联动效应的“树桥光”计划,还是对源头文学IP孵化的“零计划”,网易一直致力于打通自有优势产品——游戏与文学影视的无缝连接,在三者的联动中,《阴阳师》大电影或许将是最快跟大家见面的作品。范少卿介绍,对于网易来讲,网易所有的产品业务都是在“稳扎稳打”。 在外界看来,同样迎来20周年的网易,无疑可以为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提供一个正向的案例参考。近20年来,网易在没有类似QQ、微信或是淘宝这样的平台生态型产品的情况下,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通过持续性的创新,打造了一大批极具匠心的产品,赢得了用户的口碑,并成为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神话”之一。(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正能量吸引大流量!现实题材网络文学迈入黄金时代

“日常生活中,多数人只是从新闻里看到北斗卫星的发射,却并不了解北斗在卫星导航领域里的意义。写小说过程中,经常收到读者反馈,说故事多么精彩。其实并不是我写得有多出色,而是这行业就是这么精彩,只是它太小众,了解的人并不多。而正因行业的神秘性,才能带给读者更多新鲜感。”今天,第七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在上海颁奖,侧写我国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进程的《只手摘星斗》获得特等奖,作者“扫3帝”如是感慨。大赛以“好故事照见人间烟火”为主题,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当代生活和社会风貌,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阅文集团主办,共吸引36696人参赛,同比增长26%,参赛作品38092部,再创历史新高,评出14部获奖作品。“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正迈入黄金时代。波澜壮阔的时代发展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阅文集团CEO侯晓楠表示,现实题材网文汇聚起一支前所未有的全民创作队伍,以兼具硬核与趣味的正能量,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大流量。《只手摘星斗》生动呈现了我国卫星导航事业从引进、合作到自主研发的历史进程。“扫3帝”毕业于武汉大学航测专业,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卫星导航从业者,曾任国际企业中国区负责人,多年职业履历丰富了故事的时代性与现实性。《只手摘星斗》是作者的首部小说作品。在历届大赛获奖者中,像这样的新人作家占比超4成。“专业题材的故事也可以很好看,很精彩。以专业人士为主角的作品也很可爱,一样可以让读者有代入感。”“扫3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我们所不熟悉的领域,其实有很多并不陌生的故事和人物。书中的成功者,不是一般观念中的一飞冲天,而是靠着努力和坚持,做成了一件事而已。“这样似乎缺乏戏剧性,却更让读者有代入感。很多人认为这是我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张邕就是我自己。读者会把里面主要人物一一对号,试图找到原型。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反而是,多数人确信这就是我自己的故事,我自己的话语权反而不够,他们更相信书中的人物和自己的判断。这些观点会或多或少影响我,有时候不敢把张邕塑造太过完美。其实张邕和书中其他人物,是一代甚至几代北斗人的缩影,肯定有业内人熟悉的影子,但并不全是,他们每个人的故事可能具有现实中几个人的特性和故事。”在他看来,无论什么题材作品,关键要素都是人物和故事。尤其是现实题材,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来挖掘观察感悟,同时自我的经历和心智成熟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等奖作品《茫茫白昼漫游》由95后作家眉师娘创作,借盲人按摩师的视角,展现多个人物和家庭的跌宕起伏与悲欢离合,反映不同阶层人群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此前,眉师娘创作的《奔腾年代——向南向北》获第五届大赛特等奖。《炽热月光》和《滨江警事》获二等奖。前者以南派舞狮文化为故事线索,刻画了当代女性面对生活困境的自我救赎之路;后者在警务题材中另辟蹊径,以水警小人物成长,呈现当代警务工作鲜活事迹。此外,批判网络暴力的社会悬疑作品《双面利刃》,聚焦“元宇宙”创业和女性议题的《伊伊的选择》,以个体故事反映海上军工成就的《左舷》等10部作品获优胜奖。现实题材在网络文学创作群体中的影响力持续扩大。2022年阅文现实题材作家、作品数量同比增速均超20%,“奋斗”“创业”“职场”“家长里短”“爱情”成为创作排名前5关键词。更广泛的创作者背景,使得关注视角、题材涵盖多元、专业、立体,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读者的关注与共鸣。目前已有超7成的作品授权IP开发,有声、出版、影视位列IP开发形式前三名。据悉,阅文有近30部大赛获奖作品签约实体出版。其中,《大国重工》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他从暖风来》《投行之路》《故巷暖阳》相继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网络文学与实体出版相互促进,共同赋能阅读市场。中信出版集团即将上市图书《向南向北》,这是第五届大赛特等奖作品首次实体出版。历届大赛获奖作品中,《大国重工》《投行之路》等近20部作品已授权影视开发,前不久由阅文现实题材网文《手术直播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已杀青。从网络文学到实体出版、有声、动漫、影视改编,现实题材在多轮次开发中持续传递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理念。  作者:许旸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王筱丽责任编辑:邢晓芳*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相关标签:
现实题材的虐文小说 现实题材网文专著 现实题材网文创作指南 现实题材网文快速崛起 现实题材网文沉默之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