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三大经典书籍

更新时间: 2025-08-28 09:33:58

站內所有关于中国三大经典书籍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中国三大经典书籍有关的所有知识

南华真经(套装上下册)繁体竖排古籍影印版庄子南华经中国道家经典著作哲学书籍国学经典古籍中国书店出版

“古典精粹”丛书收录了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典籍,注重趣味性、可读性。中国古代图籍内容丰富,涉及门类广泛,精刻本校勘谨严。选择其中的经典本影印,可为当代研究提供准确的资料,也可为普通读者接触古籍提供机会。

《庄子》,又称《南华经》《南华真经》,道家经典,庄周及其后学者所着。庄子,名周,一说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早年任漆园吏,后游学各国。庄子一生率性任情而为,崇尚自然,傲视王侯。相传其隐居江湖,寓言传道,着书十余万言。唐天宝元年(七三五),玄宗皇帝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被尊为《南华真经》。

《庄子》一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等,书中都有详尽的论述,内容广博而不散杂,始终围绕出世的哲学思想来阐述。

《庄子》原五十二篇,现存十卷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写,其中《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庄子的核心思想,“外篇”和“杂篇”大多数为庄子弟子以及后世学者所写。《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据历代史志着录,《庄子》有三十卷本和十卷本,以十卷本常见。《庄子》注本,以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唐成玄英疏为知名。《庄子》版本众多,早的为唐写本残卷,宋元刻本存世较多。现存宋刻本中,国家图书馆藏有四种:南宋初湖北刊《南华真经》、南宋建阳坊刻本配北宋本《南华真经》、南宋末建阳坊刻本《分章标题南华真经》、南宋建阳坊刻元明递修《纂图互注南华真经》。另外,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有南宋蜀中安仁赵谏议宅刻《南华真经》、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南宋《南华真经注疏》刻本。

...

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政治传统

官僚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拥有一支专职的文官队伍。秦汉以后,随着时代的变革,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健全,官僚队伍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开放的体系,也就是说其成员与其他主要社会阶层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是可以流动的。像本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商人,其子弟在宋元以后也有不少人挤入士人队伍,进而为官。所谓:“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沈垚:《落帆楼文集》卷24)社会流动的常态化,官僚队伍向其他社会阶层的开放,不但有助于增加官僚政治的活力,而且对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是文治的传统。文治,即以文教治天下,这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政治追求。《礼记·祭法》云:“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普通百姓道德修养程度、文化建设的发展程度,是中国儒家衡量一个时代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准。《礼记·礼运》中所描述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等景象,即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政治的最高境界是道德的高度发达、人民的充分自律。这也成为后世统治者、儒士精英的重要政治理想和追求。而通观两汉以后的文治建设,其核心内容是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借助国家的力量,强制推行。这一过程在汉武帝时就开始了,所谓“当武帝之世,表章儒术而罢黜百家,宜乎大治”(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91)。文化专制主义构成中国古代文治的精神实质,在具体操作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这一传统发展到极致,就是通过对社会实施系统的、严格的、全面的精神控制,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历代对所谓“异端”思想的严酷镇压,不时发生的文字狱、禁毁图书,即属此类;二是对百姓实施以儒家纲常伦理为主体的教化,兴办学校,优礼士人,宣讲儒学,表彰节义,即属此类;三是编纂典籍,既为了彰显文治武功,也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装点盛世。像清乾隆朝就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启动一系列文化工程,尤其是《四库全书》的编纂,被清人誉为“会诸家之大成,光稽古之圣治”,乃“文治之极隆而儒士之殊荣”(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3,《纪昀传》)。

...
相关标签:
中国上古奇幻巨著 中国二十年来畅销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现在名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士官学校 中国人物小说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