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29 18:27:35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是华人特有的文化心理与文化现象。有华人的地方,就流传着侠的传奇。武侠小说出版大热时,从高堂雅座到街头巷尾,谁人不晓郭靖黄蓉之大名?从文人名流到贩夫走卒,又有几个不知楚香帅盗月留香?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十里桃花”乘着仙侠之风开满了人们的茶余饭后,诛仙青云、画骨师徒也在赚足了读者眼泪的同时,带来了畅游六界、三世轮回的奇妙体验。从上世纪后半叶至今,随着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侠在人们视野与话语中的嬗变折射出通俗小说出版风向的变化。
武侠小说,顾名思义,即“武术”与“侠义”的结合,是指融合了家国民族观念,以主人公一步步成长为身怀绝技的高手并不断行侠仗义的经历为叙事主线,同时,伴随着主人公武功精进提高、武林盟主产生、家国情怀塑造,加之以侠骨柔情儿女情长的江湖恩怨,从而缔造忠肝义胆、快意恩仇的侠义精神。
武侠小说的传播模式主要是初期先在期刊或报纸上连载,具备一定读者基础后,再由出版社出版发行单行本图书。在这种传播模式下,上世纪后半叶起,武侠小说成为图书出版的一大热点,发展至世纪之交,几十年来武侠小说的出版已蔚为大观。仅以知名度最高的港台武侠小说为例,相关研究成果有数据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武侠小说有139种,其中台湾作家82种,香港作家57种,印数1310.55万。从作品出版种类来看,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作者雄踞榜单前列;从作品印数来看,《萍踪侠影录》《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等作品占绝对优势。据相关统计,仅1985年上半年,新武侠小说、旧小说发行量高达4000万册,武侠小说出版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武侠和仙侠作为传统国风文化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材,相信有很大一部分朋友都停留在对两种题材傻傻分不清的阶段,甚至会将两种题材的特点混淆,那么今天,借着《仙剑世界》公测的契机,火子哥就来为大家详细解构一下两种题材都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废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要说仙侠与武侠的最本质区别就是世界观的架构,简单来说,有超自然力量呈现的就是仙侠,而武侠多以“江湖”为世界观载体,具体以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展开,逃离不了现实世界的自然法则。以《仙剑世界》为例,该作以“万物有灵”为核心,构架了一个横跨“人,妖,仙,魔”的宏大世界。其世界观架构引入了“人界,仙界,妖界”等等超自然元素。从这点我们不难看出,典型的仙侠类作品,都有三界的设定,也就是对多元宇宙和超自然法则有足够的刻画。或者再简单的说,如果类比日漫,仙侠就是个完全的异世界模板。
而武侠呢?该类别作品多以“江湖”为架构,并不会追求多元宇宙和超自然法则。俗话说就是没有什么三界六道的设定,更多地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基于现实的社会逻辑,引出帮派等社会体系,多描写如门派斗争,朝廷与武林之间的冲突等等。
其次的区别就在于力量架构的区别,仙侠多以修仙,超自然法则为力量来源,而武侠则更多的是武林秘籍,绝世武功等等力量进行夸张的处理。仙侠的力量体系非常有趣,大多以“修仙”为核心力量体系,力量源自灵气,法则,天道等等。市面上大多数的修仙游戏都是仙侠背景。咱们熟悉的那些“筑基,金丹,渡劫”等等词语都是说的修仙的境界。最终达成长生不老,成神成圣等等的目的,能力远超凡人。典型的案例就是科目二:倒剑入库。仙剑世界的用葫芦抓宠物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