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20 06:33:22
许多东西都有别称,就如:三角梅的别称是勒杜鹃、曹冉(本人)的别称是曹操一般。但是,相信见多识广的大家都没听说过发呆的别称吧!
这是平凡的一天中的一个平凡的下课。我用手支着头,仿佛不这样利用手这个支撑点,脑袋就有可能掉下来似的。我双目凝望远方,仿佛要把眼前厚厚的教学楼看穿。可能有同学以为我在思考,模仿“思想者”;可能也有同学以为我在回忆美好的童年……
不过,好像知我者,只乃纪思婷一人也——我在发呆。我不愿意被别人说我发呆,因为我不喜欢“呆”这个字,但我喜欢发呆的感觉,遨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虚伪、没有不守诺言、没有肮脏……多么美妙!但纪思婷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死曹冉,发什么鬼呆?”还拍了一下我的脑袋。比父母还俨然父母。
我一震,猛地回过神来,摇了摇头,把美好的幻想结束了。“我哪里有发呆?”酝酿片刻后,我清了清嗓子,得意地摇头晃脑,胡编乱扯地说:“我告诉你,我这是发扬祖先的传统美德——睁着眼睛睡觉。你们这些小仔仔不是整天对我一口一个‘曹操’,一口一个‘曹操的后代’吗?曹操就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呀,我和他只是有点性质不同而已!他睁眼睡觉是怕别人杀他,我睁眼睡觉是因为——懒得闭上!哈哈哈!一言蔽之,你不要有眼无珠,稀里糊涂,胡说八道,在不了解事情真相之前,不要乱下结论,可以说我是睁着眼睛睡觉,但不可以说我发呆。你懂不懂?”
...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切。下面是小编精选整理的比喻的
1. 朗如日月,清如水镜。《郪县令扶风窦兢字思谨赞》比喻人生应当光明清白。杨炯
2. 电掣星驰:如闪电和流星似的掠过。比喻迅疾。
3. 淅沥淅沥的雨声从远处飘然而来。改为比喻句:淅沥淅沥的雨声像音乐声从远处飘然而来。
4. 心情太激动了,简直无法比喻了。
5. 比喻:日出的霎那间,漫天的霞光如同是倾盆而下的光雨。拟人:初升的朝阳,羞羞答答得撩起自己的红盖头,露出一个明媚的笑。
6. 星离云散:像流星和风雨一样迅速离散。比喻在一起的人纷纷别离了。
7. 我更喜欢把爱情比喻为柠檬,因为它很酸,让人难忘,而且那种味道,很久都挥之不去。
8. 星行电征:象流星闪电。比喻奔驰迅速。
9. 流星掣电:比喻迅疾。同“流星飞电”。
10. 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诗三百三首》比喻男子汉的志气要坚定正直,心怀坦荡无私,这样就懂得人生的真谛了。寒山
11.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2. 自力更生: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首《雨巷》的作者是戴望舒。望舒,是神话中为月驾车的御者,后来也就代指月。在中国,月有着诸多美称。月的甲骨文就好像是新月初升。新月如钩,因此月有银钩、玉钩之称;弦月如弓,月又有玉弓、弓月之称;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月还有玉轮、银盘、玉镜之称。古人又认为月中有桂树,住着蟾蜍和玉兔,他们不仅联想出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树等故事,还赐予了月蟾宫、桂魄等名。古人看月,见月光皎洁、月色明媚如美人,便以婵娟之名称呼月。婵娟是美好的、曼妙的、温柔的,与日的热烈、灼热截然不同,因此月比日更贴近人心。古代有拜月的习俗,无论男女老少,不分东西南北,带着自己的渴望与需求,将月视为一个有人性的对象而虔诚崇拜,祈求美好生活,祷祝亲人安康,希望夫妻团圆……如此种种,在中国文化中刻下一道深深的烙印。月,也逐渐积淀成为一种美好的象征、团圆的象征、思念的象征。中国文学对月表现出极大的青睐。从《诗经》的“月出皎兮”到曹操的“明明如月”,从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到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到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无一不是诗人对月的歌颂与月下的感怀,无一不是月带给诗人的感受和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月时晦时明、时缺时圆,但周而复始,亘古不变。这引发了人们对人生短暂的喟叹、对历史变幻的感慨。月亮永远是那个月亮,人却不可能一直是那个人,人们流露出对人生太过短暂的感伤,同时却也试图去探索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观照历史的变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的周期性圆缺,在情感丰富的中国人眼里,照应着人间的聚散离合。月圆,人圆,在月缺的时候等待月圆,就像在分离的时间里期待重逢。这对于远离故乡、远离亲朋好友的古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望月思乡也好,对月怀人也好,月亮已经承载了人们的精神情感,成为羁旅游子的共同情结。悠悠万世,人们从月的永恒,明白了人生的短暂和时事的变迁;从月的阴晴圆缺,明白了人的悲欢离合自古难全;也从月的孤光皎洁,明白了美的境界与善的理想。一轮明月,容纳着千百年来无数文人的憧憬与幻想、沉静与思考,也折射出世间的团圆与离别、欢欣与忧伤,更凝聚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共同情感。花好月圆,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前行,这种情感留存在每个人的记忆与渴望之中,亘古未变。(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