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书》下卷,只要修成就会绝后
现在市场上流行一部《鲁班书》,我想真正了解的人可能不多,很想说几句。
《鲁班书》据说是木匠祖师鲁班所著的一部奇书,共有上下两卷,上卷教习木匠手艺,下卷教习法术。通常人们说的《鲁班书》,多指下卷。
此书在民间非常有名,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书中法术极为神奇。我地居黔北边鄙之地,有关鲁班先师奇术的传说不胜枚举,人们津津乐道,有些法术我也曾目睹,令人称奇。如我有一李姓表叔公,是当地有名的木匠,精鲁班法,尤擅其中的搬运法。旧时农村建房,多是木结构,他可在立房架时,“搬运”山来压住,任人再多,也立不起来;亦可在房架地基不好时,他一个人将上千斤的房架抬走。他会定根法,也许许多人会望文生义,认为定根法就是定身法,其实不然,定根法是一种迷魂法,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我那表叔公好酒,其妻深恶之,不免话多,表叔公一气之下,决定对她开个玩笑。某日,趁她在掏猪粪时,他问:“你在做哪样?”答曰:“掏猪粪!”他于是说:“那你就掏吧!”就这样,其妻从早掏到晚,直到他回来,说了句:“行了!”方才停住。此事在我家乡传为笑谈。鲁班法最常用的是一种叫人煮不熟饭的法术,其名不知。这通常用在两个木匠不和之时。如某家做木活,请了甲木匠,则乙木匠心头有气,便作法叫其家饭煮不熟。这时就看甲木匠的法力了,如高,则可破解,方法是:念咒捏诀后,用一把杀猪刀插在饭上,马上可见一阵热气腾腾,饭熟了!如法力不如对方,则无法破解,只好认输,请对方来做。旧时生存艰难,木匠们为找生意,相互斗法的事时有发生。因斗法而残疾甚至丧命的也不少。在鲁班法中,有不少藏身法,就是斗法时护身用的。《鲁班书》之所以令修法人眼馋,就是其中不少是“整人”的法术。我家是祖传道师世家,我爷爷就曾说过,鲁班法“精奥奇异,惜乎邪恶”,认为鲁班法总体来说是“恶法”。
原因之二就很有意思了,鲁班法是“绝法”。所谓“绝法”是指绝后之法,即修习此法的人,只要修成了,必然绝后,无论修习之前还是之后你有没有后代。如我那李姓表叔公,他曾生过不少孩子,却无一人存活。正因为如此,《鲁班书》的下册扉页多书有“阅此书者,做也断子绝孙,不做也断子绝孙!”的字样。在我们这里,是绝无人敢乱看《鲁班书》的。由于是“绝法”,关系人生大事,而中国的传统又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故其传法仪式别具特色。拜师地点多选在荒郊野外,六耳不闻之地,师在前边走,徒弟在后边跟着,师会突然发问:“前面有人没得?”意谓要修此法,必将绝后,对不起祖宗,也就不认祖宗了,徒弟想学,要答:“没得!”师再问:“后头有人没得?”意谓绝后,不再有后代,应答:“没得!”这样之后,表明徒弟不怕绝后,一心习法,师方可传授。正是由于习此法者绝后,所以这类人在我们这里被称为“一世人”,意谓无祖无后,独身一人。
其实对鲁班法绝后一事还是好理解的。我爷爷就曾说过:“术法道功,窃运天机,为天所恶,习者有碍!”意思是说,法术之类,是观天地之机,识自然之根,逆天而行,天必谴之。所以学法的人,总是有损的。要么绝后,要么绝寿,或者绝财,或者绝禄,不一而足。通俗地说,你既然窃了天地之机,那就得付出代价。这就是江湖术士多是盲聋哑驼者的原因。不仅习法者如此,就连知天机者也要受到惩罚,如我们这里有个说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算八字,算八字就是知晓天机,要折寿的。再如“阴阳三代灭,道师三代绝”这个说法,就是说阴阳先生(看风水的)、道师等习法之人,家传最多只能三代,否则将绝后,这是上天对窃天机者的惩罚。我家自我曾祖习道以来,下传至我大伯父,再不内传,均收外姓弟子,也是因此。
人们往往以为学了法术后,可凭法术来发财、升官、办自己一切理想中的事,其实是不可能的。任何东西都有其内在规律,这是谁也逃不了的。“我命在我不在天”、“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间颠倒颠”、“元始天尊本是我”等等豪言壮语,都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了解之上的,只有真正把握了内在的规律,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入门,才能真正解脱,从而不再受规律的约束。如果不了解规律,而空喊空叫,就是胡言乱语了。总之一句话:任何宗教、道术、法术,其首要目的就是“修道卫道”。比如那些整人的法术,原本是用来惩罚恶人,卫护正道的正法;但在心术不正者用来,就成为谋私利、整善人的邪术了。道原本是超出尘世的,将道的末——法术用于尘世来谋私利,则去道远矣!
上面的说得太远了,但主要是为了说明绝法有其规律性,是不可逾越的。最后我想向每一位好道的朋友进一言: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要想修道证果,或是习法炼术,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可能的。就如《西游记》里说的,炼成仙后,每五百年尚有天灾来磨炼呢,何况我辈只是窥道一斑的凡人!那么,是不是就不修道,顺其自然呢?这个我不敢苟同。毕竟逆天而行、回道归根是每一个追求生命真谛的人应走的路。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天禄与人禄,人禄就是人间暂时的富贵与幸福,而天禄却是解脱后永恒的自由与快乐,这才是我们应追求的。(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无明师指导,不建议自己练习。)

《酉阳杂俎》:一本比《聊斋》更诡异的奇书
一位唐朝名士写了本体积庞大的百科全书,这书说来古怪,记载了诸多没头没尾的奇闻异事,比如:
颇梨(玻璃)是千年冰,玛瑙是鬼的血;
狒狒,饮其血可以见鬼。力负千斤,状如猕猴。能作人言,如鸟声,发极长,可为头髲。
看起来似乎像本唐朝版《神奇动物在哪里》,如此妖冶的一本书,它的作者究竟是何方神圣?
《酉阳杂俎》的作者叫段成式,贵族出身,祖上是唐朝开国大臣段志玄,外祖父武元衡、父亲段文昌都曾经官至宰相,
这位段公子凭着老爸的后台硬,没有经过科举就当了文官,历任校书郎、尚书郎、吉州刺史、太常少卿、江州刺史等。
晚年为了打发时间而编写了这部《酉阳杂俎》。因为年轻时四处为官,遍游全国,他又爱藏书、交友,书中的故事千奇百怪,有八卦轶闻,也有诡异传说,有听自他人之口,也有深夜点烛时,肆意想象撞击现实的奇异回响。
灿若繁星的唐代文学史,是李白,杜甫的天下,在诗歌一统的朝代,谁又会在意一本志怪小说?谁又会想到繁盛、灿烂、华丽的大唐下面,还有另一个阴风习习、鬼魅出没的世界?
比起段成式,如今短视频博主的那点儿吸粉伎俩,简直没眼看。
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段成式写出的报道,不仅迎合了观众的猎奇心理,还擅长营造氛围,令人读起来欲罢不能。
有郑、王两个秀才结伴出游,在游览嵩山时迷路了。结果遇到一个白衣人,他们前去问路,白衣人说,跟我走就行了。于是一行三人结伴而行,途中大家无聊开始侃大山,经过交谈得知,白衣人居然是外星人,是“修理月球”的人。
而且白衣人还饶有兴趣的,给两个书生“科普”了许多月球知识,“你们可知月亮是七宝合成的吗?月亮是球体,表面阴暗部分,是因为其本身凹凸不平,反射了太阳光的缘故。月球上有八万两千户维修工,我就是其中之一。”
如此阵仗,俨然一个高速运转的大型月球空间站,唐朝的科幻小说家,就想到在月球建站了。厉害了
唐代贞元(785-805)年间,某日,宣州突然天雷滚滚,大雨倾盆。雷雨天本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这一天的雷雨与往常相比大不一样。有人亲眼目睹,伴随着电闪雷鸣、急风暴雨,从乌云深处坠下来一个“怪物”。
这个怪物的长相奇绝独特,世所罕见。头部形态如猪,手脚各只有两指。手里紧紧抓着一条赤色的蛇,并啃咬着这条蛇。天空忽明忽暗,不一会儿,天暗了下来,猪首“怪物”不知去向。
当时的人把这怪异的一幕画下来,在民间广泛流传。或许这个故事就是《西游记》中猪八戒的由来吧。
以上两个故事都出自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酉阳是地名,在湖南沅陵,也叫小酉山,据说山上有个大洞穴,里面放上几千卷书都没问题。
俎,狭义是说菜板儿,广义是祭祀、宴席时候盛放的菜肴的食器,“杂俎”就相当于告诉读者什么内容都有的意思。
在古代的志怪小说中,《聊斋志异》可谓鼎鼎大名。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聊斋志异》中很多故事原型其实
比如,《聊斋志异》中有《蝎王》的故事,讲的是:
明代时,彭宏将军率军队征伐流寇,进入四川的一个寺庙,奇怪的是进去后就头疼,不一会儿,只见一个像琵琶那样大的蝎子从天花板上慢慢爬下,士卒们惊得一哄而散。
《酉阳杂俎》中则有“安邑县北门县人云:'有一蝎如琵琶大’”的记载。
作者段成式性格潇洒,有什么就写什么。
《聊斋志异》比《酉阳杂俎》晚了一千年左右,阅读难度大大降低,基本都是由短小故事组成,可读性却很强。
《酉阳杂俎》追求的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凡事都要考虑历史,这其实是一种束缚。
对于百姓们来说,毫无疑问,《聊斋志异》接受起来则方便。
然而,这并不能抹杀《酉阳杂俎》,因为它能:“可劝可戒,可喜可愕”,“可以稽典故,可以广闻见,可以证讹谬,可以膏笔端。”
它是古人丰富想象力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是一部潜藏于中国历史深处的诡异奇书,这是实至名归的。
如果你对怪力乱神有兴趣,《酉阳杂俎》更是不可错过的夏日清凉合集。
段成式不劝人向善、不讲大道理、不铺垫男情女爱,只给读者直接的心灵震颤和鸡皮疙瘩。
中国史上有三大奇书,一本无人敢读,一本无人能读,一本无所不能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我们的先辈,留下了很多令人津津乐道的事情。比如中国古代的三大奇书,一本无人敢读,一本无人能读,一本无所不能。第1本无人敢读的书名叫《鲁班书》,他的作者是春秋时代有名的木匠鲁班,一共分上下两册。
上册记载了很多关于木匠的知识,而下册记载的则是一些为人消灾解惑的咒语和书法,不过在鲁班书里面,上册比较详细,下册却没有练习方法。想要学习这门手艺的话,必须找到鲁班书的传人,得到认可之后才能得到传承。据说,有资格修炼鲁班书的人需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必先经受三弊五缺,在鳏、寡、孤、独、残中选择一样,作为自己修习的代价。很多人担心学习这本书会祸及家人,所以不敢去研读。
第2本无人能读的书名叫《虞夏书》。在华夏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就是夏朝,里面记载了很多玄奥的事情,在过去的千百年中,被无数文学大师和杂学大家读过,不过没有人能够破解其真意,现如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里面的具体内容。
第3无所不能之书就是《皇帝阴符经》。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传说中的轩辕黄帝,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人认为他是一种养生书籍,不过后来有人却说,他是一个阐述真理的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这本书的认知越来越多,理解也越来越透彻,道家认为,它是一本阐述道家弹道的书籍,而纵横家却认为,这本书里面权谋交错是不可不读的奇书。兵家认为这本书写的是兵法,可以帮助将军领兵打仗。
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每个领域都能适用,而且还能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在我国古代的历史地位特别高,可以称得上是一本无所不能的宝贝。事实上除了这三本书之外,我国古代还有很多值得钻研的习俗和文化知识,大家需要耐下心来研读一番,才能更好的传承历史,向未来前进。
相关资讯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夜长梦多》中的人物与传统中国农村小说中的全然不同。传统的憨厚、木讷、耿直、狡黠不见了,更谈不上勤劳、正义、勇敢、善良;代之以麻木、残酷、交织的自私。他们少有良知,情感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