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暴躁的河马有没有天敌?为什么?
在非洲的食草动物中,有两种是出了名的暴脾气,一种就是非洲水牛,作为非洲大陆上数量最多的大型食草动物之一,非洲水牛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气,成群的它们除了见到狮群会跑之外,见到其他动物就是一个字:干!尤其是对人类,在非洲它以每年平均杀死200人的记录远超狮子和鬣狗杀人的总和。
第二种就是河马了,河马也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它们的脾气同样非常的暴躁,甚至超过了非洲水牛,在非洲,河马每年杀死的人数是非洲水牛的2.5倍,也就是说每年约有500人死于河马之手。
那么,体型庞大、脾气暴躁的河马有没有天敌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河马是非洲独有的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属于偶蹄目河马科,在河马科下一共只有两属两个物种,一个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彪形大汉”河马,一个是体长仅有1.6米、体重平均200公斤的“袖珍版河马”-倭河马。
与普通的河马相比,倭河马不但体型小很多,它们也很少下水,主要栖息在植被茂盛的密林之中,这是因为倭河马的口鼻不像河马那样突出,这导致了它们无法像河马那样在水中只露出眼睛和鼻孔来呼吸,而我们常说的河马,通常是单指河马科河马属下的河马,也就是大个头的河马。
河马虽然是一种陆生动物,但是它们高度的水栖,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晚上才会上岸觅食和活动,这是因为河马不像倭河马那样生活在密林中,它们身上又没有毛发遮挡非洲的烈日,所以为了防止皮肤被晒裂和脱水,它们除了能够分泌“河马汗酸”(类似于汗血一样的物质,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晒作用),最关键的还是白天尽可能地待在水中。
现存的河马一共有5个亚种分化,这些亚种是根据栖息地分布不同而划分的,实际的差异是比较小的(主要是眼眶的特征差异),它们有着平均3.5米的体长以及1.4吨的体重。
河马虽然是群居动物,但是它的主动攻击性是非常强的,无论是面对现存第二大的鳄鱼尼罗鳄,还是来到水边喝水的羚羊、斑马,甚至是体型与河马相仿的犀牛,河马都会怒气冲冲地冲上去,将对方赶走,而且一旦有机会,它甚至会将对方咬死。
但是,河马这种残暴的攻击性并不是为了进食,因为它是食草动物,一头成年的河马一天能吃下40公斤的草和树叶。
那么,是什么让草食性的河马对其他动物表现出了如此强的主动攻击性呢?原因就在领地意识上,食草动物往往不具备领地意识,它们通常居无定所,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但是河马不同,由于它们高度的水栖,而在热带的非洲,水本身就比较紧缺,这导致了河马总是绷紧了神经,生怕有动物前来毁坏了自己的水域。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河马会去攻击在水中捕猎其他动物的鳄鱼,这其实并不是在救其他的动物,而是先赶走鳄鱼,再去赶走甚至杀死被捕猎的动物。
想要弄清楚河马有没有天敌,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河马的实力。河马不但体型庞大,它们的攻击能力以及防御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首先,河马体型庞大,力量强悍,而且河马的大嘴能张开到接近180°,这使得它的咬合力达到了5000磅(约合2268公斤),要知道能够轻松咬碎骨头的斑鬣狗裂齿的咬合力不过只有五百多公斤,而超过2000公斤的咬合力,让河马吃大南瓜跟我们嗑个瓜子一样简单。
仅仅是这张大嘴就很恐怖了,但这还没完,因为河马最强的武器藏在嘴巴里,它有着长度平均可达50厘米,最长超过70厘米的大犬齿(半米长的犬齿),配合上超强的咬合力,这个看起来像是铁锥一样的犬齿甚至能咬穿鳄鱼的身体。
除了攻击能力外,河马的防御能力也非常强悍,它们虽然体表几乎无毛,而且体表也比较光滑,但是其实它的皮肤厚度可达6厘米,这是什么概念呢?非洲草原“一哥”狮子拥有着非洲大陆上肉食动物中最长的犬齿,它们的犬齿长度平均在4.7厘米左右(齿冠长度,雄性平均5.2厘米,雌性平均4.3厘米),这就是说狮子大嘴咬下去,连河马的皮都咬不透。
狮子都咬不透河马的皮,就更不用说斑鬣狗了,曾经有一个非洲纪录片,8只斑鬣狗对着一头生病的河马啃咬,啃了半个小时,河马几乎毫发无伤,最终进入深水区。
而天敌的定义是自然界中A动物主要危害或者以B动物为食,从这个角度看,河马是没有真正的天敌的。不过,河马会在两种情况下被两种肉食动物捕杀。
第一种情况是幼年河马。河马虽然是群居动物,而且幼年河马往往有成年河马的保护,但是河马生性贪玩,许多小河马会离开领地范围玩耍,此时就给了尼罗鳄机会,它们遇到幼年河马会毫不犹豫地用大嘴咬住,然后疯狂地甩头,将小河马摔死,最后用死亡翻滚将小河马大卸八块吃掉。
第二种情况是旱季的成年河马。河马白天是离不开水的,但是在非洲一年会有长达半年的旱季,在旱季,许多水体干涸,生活在这里的河马就必须寻找新的水体,此时河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脱水。
烈日会快速地将河马的皮肤晒干,虽然它们可以分泌河马汗酸,但是河马汗酸的防晒能力有限,而且在缺水的情况下,是无法分泌的,这样河马体内会逐渐的缺水,河马也会变得非常的虚弱,此时遇到狮群,它几乎是没有逃生的可能性的。
而狮子的犬齿虽然无法咬透河马,但是狮子的每一口都能留下几个血洞,就这样通过不断的撕咬,河马的血液流失越来越多,最终只能仰天长啸,轰然倒地。
严格意义上说,没有一种动物能够对河马产生极大的危害,也没有一种动物会把河马当成主要猎物,所以河马是没有天敌的。
但是,没有天敌不代表无敌,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尼罗鳄能偷猎小河马,狮群也能杀死成年河马,只是情况相对较少发生而已。

地球上任何动物都有天敌,人类的天敌是什么?这里告诉你答案
远古时代,恐龙为王。如果不是6500万年前的一次超级灾害,可能统治地球的仍然是恐龙,人类根本就没有生存下来的可能。但如果毕竟只是如果,人类还是成为了地球新一任的主宰。
我们从小就知道,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基本的克制关系,例如老鼠怕猫,猫怕狗,狗又怕老虎,老虎怕大象,大象最后怕老鼠。这样一层套一层的克制关系让生物保持了一个基本的平衡,不然一个物种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就会无限的繁衍生殖,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灭亡。
那么人类有天敌吗?如果单独从哺乳动物方面来考虑,人类已经没有了天敌,毫不夸张的说,哪怕是恐龙全部复活,一颗超能量的原子弹就能让恐龙再次灭绝,更别说现在的老虎狮子了,在枪炮弹药面前,已经再无威胁。
不过人类的天敌还是存在,其主要是以下几个“死敌”:
科学家们指出,病毒可以说是当今人类的头号大敌,病毒的体型很小很小,属于微生物世界的物种,但偏偏就是这样很小的生物让人类十分忌惮。就拿新冠病毒举例,这个病毒已经造成了全球7900多万人感染,170多万人死亡,
如今病毒还在肆虐,甚至出现了变种,所有的科学家们都严阵以待,积极的寻找根除这种病毒的方法。
“四害”指的是苍蝇、老鼠、蚊子、蟑螂。在14世纪的时候,欧洲地区爆发了整个世纪都为之震惊的“黑死病”,有2500万欧洲人死于那次灾害,而其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四害之一的老鼠。
尽管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消灭老鼠,但是效果甚微,直到今天为止,人类也始终无法将老鼠全部从地球上清除掉,因为它们的繁殖能力极强,并且可以在各种恶劣的场所下生存。
当然,除了老鼠以外,其余“三害”也让人头疼,苍蝇、蚊子、蟑螂都会携带各种病菌,让人类生病,甚至是死亡。
人类目前已经站在了生物链的顶端,但是人类不能忘了我们即便是在顶端,也是生活在自然界中,大自然的威力是巨大的,试想一下,如果全球所有地方都在地震,海洋淹没陆地,天上还打着震耳欲聋的轰雷,我们人类能跑到哪里去?或许未来我们能够移民外太空,但是现在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永远都算是“老二”。
蛇类的十大天敌盘点排行榜
浣熊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真兽亚纲,浣熊一共有着23个亚种,喜欢潮湿的林地里生活,也可以在热带和寒冷草原栖息,世界分布广泛,是一种杂食性的动物,不仅会吃浆果坚果和鸟类的卵,还会吃小型的哺乳动物与鱼等等,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浣熊进食前会用水洗一遍食物。
刺猬,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北部等地,它们身上除肚子以外,都长有尖刺,当受到惊吓或遇到危险便卷成一团,白天很少见到刺猬活动,大多都是夜间出没、捕食,以幼鸟、鸟蛋等为食,也是捕捉害虫小能手,但它们性情较孤僻,喜欢安静的环境,到了冬天刺猬也会有冬眠现象。
蛇獴也叫蒙哥,灰獴,是一种头小、嘴尖、尾巴长,全身长75厘米左右,尾巴就占了全身的一半的獴科动物,其以捕食小动物为主,是一些毒蛇的天敌,而且有时候吃饱了但是遇到毒蛇还是要把它咬死,现在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东南亚和印度。
鹰是对鹰形目猛禽类动物的一个统称,包括了全世界共计59个品种,4个族群,世界各地都有鹰存在的身影,与名字中带有鹰的猫头鹰不同,老鹰分类都是白天捕食夜间休息,鹰是纯粹的肉食性动物,其食谱范围包括了老鼠,蛇,野兔等,范围广阔,一些大型鹰类甚至可以捉小鹿小羊。
蛇雕是一种活动于深山高大密林中的鹰科动物,其以蛇、蛙、蜥蜴等为食,也吃鼠和鸟类、蟹及其他甲壳动物,蛇雕全长61-73厘米,分布范围广,现在泰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地都有分布。
巨蜥是一种体长一般为60~90厘米,最大的可达2~3米,体重一般20~30千克的巨蜥科动物,其不仅是中国蜥蜴类中体形最大的种类,也是世界上较大的蜥蜴类之一。巨蜥性好斗,较凶猛,遇到危险时,常以强有力的尾巴做武器抽打对方,现分布在非洲、亚洲次大陆、东南亚至新几内亚等地区,但是由于其经济价值极高,因此也受到很多人类的捕捉,使得其数量下降,现也被评为一级保护动物。
食蛇蛙具有一身花纹斑驳的老虎皮,成年体重可达1公斤,特大个儿的重1.5公斤,视觉敏锐,弹跳有力。它嘴巴大、腭骨硬、舌头长,那带有粘性物质的长舌头像一支软箭,可以捕食80公分以内的各种有毒、无毒蛇类,现分布于巴拿马的原始丛林中。
眼镜王蛇,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主要分布在印度、菲律宾等地,该蛇一般栖息在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经常见于在森林边缘、水源附近等地,白天活动频繁,白天觅食,晚上藏于洞穴内歇息,以其他蛇类为食,眼镜王蛇不惧怕其他毒蛇,当食物不充足时,它们甚至可能会吃同类。
蜜獾,又叫平头哥,主要分布在以色列、尼泊尔、肯尼亚等地,蜜獾头骨大,身体粗壮,肌肉发达,它们栖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包括热带、草原、干旱草原等,海拔高度也不等,白天很少出门活动,几乎都在洞穴里睡觉,经常在夜间出门捕食,但在撒哈拉沙漠的蜜獾白天也会觅食,蜜獾以肉食为主,但也会吃一些水果、根茎等。
猫鼬是一种体长可达到24-30厘米,尾长17-25厘米,体重620-970克的小型昼行性动物,狐獴的主要以昆虫为食,但它们也会吃蜥蜴、蛇、蜘蛛、植物、卵跟小型哺乳动物,而且狐獴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动物。每个狐獴种群通常由2到50只狐獴组成,生活在草原和开阔平原地区,现分布在南非的喀拉哈里沙漠,主要包括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
相关资讯
蚂蚁的天敌有哪些动物?
说起蚂蚁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这是一种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小昆虫,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很多人都不知道蚂蚁的天敌,那么蚂蚁的天敌有哪些动物?下面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