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进入常态波动期,专家张文宏释疑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变异,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7月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这一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下降,新冠感染相较于以往流行季也有显著降低。这一消息对于各行各业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信号,不仅意味着我们逐步适应新冠病毒的存在,也反映了疫苗接种和公共卫生措施的显著效果。然而,如何科学理解这一波动现象?让我们一起揭晓事件背后的秘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指出,新冠病毒感染已逐渐展示出与流行性感冒相似的周期性波动特点,这主要与毒株变异和阶段性免疫屏障强度的波动相关。自2023年5月、8月以及2024年2月以来的三次波动流行监测结果显示,虽然新冠病毒在毒株变异和免疫屏障阶段性衰减的影响下不断改变,但其疾病的严重程度已维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
从财务和经济角度出发,这种趋势对企业、中小商家和消费者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首先,企业需要适应这种新常态,灵活调整市场策略,尤其是以消费品、零售和旅游业为代表的高接触行业。政府和卫生部门应继续加强对流感样症状的监测和预警,确保居民的公共卫生安全。对于投资者来说,正确解读疫情数据可以帮助做出更加理性的投资决策,抓住复苏经济中的机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需共同面对这一挑战。中国通过数据监测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全球防控新冠疫情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不仅有助于国内市场的稳定发展,也在全球经济合作中奠定了信心和基础。新冠病毒的阶段性流行如同一把双刃剑,短期波动可能造成经济不确定性,但长期稳定的波动则为各界适应和变革预留了足够的时间。
归根结底,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应对这些周期性波动不仅是医疗卫生领域的重点,也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课题。加强个人防护,加强公共卫生措施,继续推进疫苗接种,都是我们面对新常态的重要武器。随着新冠病毒逐步过渡为常态化的呼吸道传染病,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未来依然充满希望和机遇。
波动和变化是常态,稳定和发展是主流。希望各界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理性和信心,共同携手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张文宏警示」夏日病毒逆袭?揭秘新冠稳定性背后的科学真相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夏天,当我们正享受着户外的乐趣,一条消息悄然爬上了头条——"新冠病毒感染数今夏有所上升!" 但别急着担忧,著名传染病专家张文宏教授发声了:"其严重程度已较为稳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探究竟。
首先,让我们用一个夏日野餐的场景来比喻。想象你正准备一场户外聚会,突然发现蚂蚁大军不请自来。蚂蚁多起来,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变得更强壮或更危险,可能只是因为天气适宜,食物丰富。同样,夏季新冠病毒感染数上升,部分原因可能是人群聚集增多,活动范围扩大,给了病毒更多传播的机会,而不是病毒本身变得更凶猛。
那么,张文宏教授口中的"稳定严重程度"又如何理解呢?这就涉及到了病毒学的进化论。好比森林里的狼群,随着时间推移,最适应环境的狼种会留存下来。新冠病毒亦如此,经过多次变异,当前流行的毒株虽然传播力强,但致病性相对减弱,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这就像狼学会了不轻易攻击猎物,以免引起人类过度干预,保证了种群的长期生存。
面对这个"稳定"的新常态,我们该怎么做?首要的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这些老生常谈却是最有效的防护伞。其次,接种疫苗仍是关键,它就像夏日防晒霜,能有效抵御病毒的侵袭。最后,关注健康信息,科学理性对待疫情变化,避免恐慌情绪的传播。
在探索这一科学真相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疫情有所抬头,公众的防疫意识也会随之加强,仿佛是社会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这提示我们,面对任何挑战,人类社会都有其自我修复和适应的能力。
回到开头的提问,夏日病毒逆袭并非不可控,而是一个提醒我们要持续警觉,科学应对的过程。正如张文宏教授所言,了解并适应这个"稳定",我们就能在阳光下更加安心地享受生活。
关注郑州新发疫情
原标题:【关注郑州新发疫情】本轮疫情共发现“7确诊7无症状”
11月4日晚,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疫情情况:截至11月4日18:00,郑州市本轮疫情共发现7例确诊病例和7例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按照有关规定实施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当天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4名为荥阳市洞林水岸小学小学生;1名为家政人员,曾入住新密银基冰雪世界酒店。
重点区域进行两轮全员核酸检测,第1轮共检出7名感染者
发布会上,郑州市政府李慧芳介绍,截至目前,荥阳市贾峪镇洞林水岸小学及周边重点区域已进行两轮全员核酸检测,第1轮共检出7名感染者;第2轮检测已经完成采样,检测结果将于明日出具。郑州市中心医院及郑大三附院均完成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其中市中心医院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郑大三附院已出具结果的1300份检测样本均为阴性。“银基旅游度假区”员工已完成第2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此轮疫情累计密接213人次密接1230人
郑州市按照“48小时内,将所有涉疫人员活动轨迹、相关信息排查到位”要求,同步开展流调溯源和信息排查工作。共排查四类重点人员信息7404条,对目前不在郑州的人员,全部向人员所在地发送协查函。经流调,今日新增密接18人、次密接488人,累计密接213人、次密接1230人。并向社会通报新增5例确诊病例活动轨迹,正在全力对其他相关人员开展流调溯源工作。
11月4日,郑州市接连发布通告,将新密市刘寨镇人民路以南,S048县道以西,振东路以北,银基度假区停车楼西围墙以东,东北角到融创项目工地以西区域调整为管控区,做到人不出区、严禁聚集;同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将金水区未来路办事处银基王朝(四期)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强化社会管控,全市旅游景区、影剧院、网吧、KTV等密闭性娱乐场所暂停营业。加强外省来郑人员管控,相关人员需携带并配合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居民小区、商场超市、宾馆酒店、福利机构等重点场所,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等疫情防控措施,可拒绝不佩戴口罩人员进入。严格聚集性活动管理。根据疫情态势,全市适时停办聚集性活动;已经审批的聚集性活动须重新进行疫情防控风险评估,严格落实限流、错峰、扫码、测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
坚决看牢“一小一老一特殊”场所,“一小”指教育系统,“一老”“一特殊”即敬老院、救助站、福利院等人员集中、群体特殊场所。将进一步严格校园闭环管理,全力救治感染学生、全面加强涉疫学校全员核酸检测等工作,坚决切断校园疫情传播链。对全市医疗机构开展院感风险大排查大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院内感染底线。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覆盖人群达到1009.29万人,超7万3-11岁孩子接种新冠疫苗第1针剂
新冠疫苗接种是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公共卫生措施之一。发布会上,郑州市疾控中心主任吴景瑜介绍,截至11月3日24时,郑州市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2054.46万剂次,接种覆盖人群达到1009.29万人,接种加强针37.21万人,3-11岁人群接种第1剂7.06万人。
吴景瑜表示,随着新冠疫情的传播和流行,部分国家儿童的发病水平和成人发病水平已经接近,由于儿童自身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儿童病例中出现重症的比例相对较高。接种疫苗是避免感染和减少重症的有效手段,国内研究的结果提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3-11岁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与成年人群没有显著差异,国家已批准国药中生北京所、武汉所和科兴中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3-11岁人群中开展接种。
“疫苗接种的目的是建立起全社会的免疫屏障,通过群体免疫来实现降低或者阻断疾病的流行和危害,作为全人群的一个组织部分,3-11岁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是必要的,也是安全的。”吴景瑜说,郑州市按照知情同意原则已全面启动3-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尚未接种疫苗的适龄人群、未完成全程接种的人群、需要接种加强针的人群,可到辖区新冠疫苗接种点咨询接种,尽早主动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早日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有效保护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全市及封控区内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郑州市商务局三级调研员李迎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全市及封控区内,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11月4日,万邦各类生活物资库存32.6万吨,交易量2.6万吨左右;双汇猪肉库存0.8万吨,日产能440吨,出货400吨;万久单个叶菜类菜品出货量达到600吨;汇德牧业鸡蛋库存30吨,日产能20吨,出货20吨。全市大型商超及连锁便利店粮食供应453.7吨、食用油供应170.4吨、猪肉供应52.3吨、鸡蛋供应67.5吨、蔬菜供应184.6吨。丹尼斯、永辉、世纪联华、北京华联、正道思达、华润万家等大型连锁商超经营秩序正常,供应充足,销售平稳。
加大货源组织力度。目前,郑州市商务局紧盯万邦农产品批发市场、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河南藏金源仓储有限公司、郑州市汇德牧业发展有限公司、郑州万久农产品有限公司、丹尼斯、永辉、华润万家、北京华联超市等重点保供骨干企业,动态掌握库存、交易情况、价格情况,协调企业做好生活必需品生产、库存、调运及销售工作,充分保障市场需求。
相关资讯
疾控专家:全国新冠疫情已连续三周下降,进入稳定下降通道
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处于较低流行水平。对于出境旅行的人员,出入境时还应做好个人的健康申报。二是在旅行中做好个人防护,老年人、孕妇、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人群,尽量减少前往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