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命运》是刘慈欣很优秀的短篇科幻小说:篇幅虽短,两个脑洞却大

更新时间: 2025-07-27 14:33:14

阅读人数: 405

本文主题: 科幻小说名著刘慈欣

《命运》是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全书只有不到6千字,但是包含了故事一波三折,而且脑洞非常大,可谓是短篇科幻小说中的精品。

作为科幻小说,《命运》虽短,却包含了两大科技脑洞:一个是穿越时间、改变历史,一个是恐龙与人类对世界的统治。

《命运》一文悬念很多,建议阅读全文之后,再看本文的评述。

《命运》虽然只是一个短篇,故事情节可谓是一波三折,它的故事分成了三段:

作为一个短篇科幻小说,《命运》用情节快速升级的方式:

第一段:只是主角夫妻小两口在太空飞船中度蜜月,并且改变了一个陨石的走向,此时将读者引入一个一个比较小的格局和悬念中:“会让我们赔发动机吗”、“与地球联系不上”。

第二段:来到地球才发现是白垩纪,原来他们已经进行了时间穿越,此时引出了时空蛀洞的概念,原来之前推开的就是毁灭的恐龙的小行星。

第三段:穿越时间,回到现代后,发现人择原理并不成立,世界已经由恐龙统治。

三段故事,逐段升级主题,悬念层层相扣,这让这个字数不到6千的短篇科幻小说,情节非常饱满。

《命运》是刘慈欣科幻小说中较少的穿越时间并改变历史的脑洞,也就是所谓的时间旅行。从科幻的远离上来说,这种脑洞已经不能属于 “硬科幻”了。

《命运》属于直接改变单一的世界历史,没有采用平行宇宙的理论,也没有采用命定的方式,因此这个可能有逻辑上的自洽性。不过由于《命运》直接忽视了现在的世界,这个问题也被绕过了。

《命运》对于时间旅行的设定就是:

“地球政府最关心的还是向过去的跳跃……误入蛀洞的飞船必须返回”。

按照这个理论,改变的过去应当不是平行宇宙。

《命运》当中时间旅行其实只是故事的“因”,而故事“果”则是:恐龙代替人类,成为了地球的统治者。这种设置本身推翻人择原理。

在恐龙统治的地球当中,人类万物之灵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人被放在动物园里面观赏,还有人被当成食物“菜人”。

改变陨石方向、时间旅行的情节,其实只是一个配菜,《命运》的主餐竟然是描述一个恐龙统治人类的世界。

从故事性上来说,《命运》情节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发现人类被恐龙统治,而且统治得非常自然,这一点在科幻小说中非常少见。

下面是全篇小说最精彩的反转情节:

“我的脑海中炸响了一声惊雷,爱玛在旁边惊叫一声瘫倒在地,她也一定同我一样明白了这一切。”

在情节反转之前,书中的悬念还集中在比较小的点上面:改变世界后的人类发展成什么样子了?人类如何驯化了恐龙?

情节反转之后,人类直接变成被恐龙统治的对象,而且恐龙产生了社会文明。

在《命运》这篇比较短科幻小说中,也介绍了恐龙社会,并且是一个恐龙统治人类的社会。如果仅仅是恐龙的社会,并不能算很大的创新,但恐龙统治人类的社会,这就是非常有意思了。

在《命运》中的恐龙的社会中,恐龙建起来高楼、甚至有了宗教。恐龙还将人类作为当成动物,就像人类面向其他动物一样。在恐龙社会中,人类是“菜人”或者“观赏人”。

为了突出主角夫妻的作用,《命运》采用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在面临恐龙所统治世界的已经绝望的时候,又给了他们希望——原来恐龙在纪念推开魔星的救世主。

结尾是开放式的,当主角夫妻与恐龙碰面之后,要证明自己是救世主,但是结果未尝可知。

与这篇小说紧凑的结构相比,如何证明救世主这种冗长的情节,的确不做描写更好。

《命运》是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当中最短的几篇之一,但它包含内容却并不少,恐龙灭绝与穿越历史两个科学脑洞,恐龙统治人类这个人文社会上的思考,都是非常新颖的。

《命运》是刘慈欣很优秀的短篇科幻小说:篇幅虽短,两个脑洞却大

刘慈欣短篇小说入围“星云奖”科幻文学因何受关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7日电(记者 上官云)“一个孩子低声问:‘她会飞到那些星星中间吗?’‘亲爱的,她已经在星星中间了。’‘那里很远吧?’‘会越来越近的。’”这段文字,出自科幻短篇小说《黄金原野》,作者便是“雨果奖”得主刘慈欣。

就在不久前,“第十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入围名单正式公布,《黄金原野》在列。故事内容仍是刘慈欣喜欢的“太空题材”,与《流浪地球》相似的是,其中也表达了强烈的“故乡”情结。

《黄金原野》女孩流落太空19年

《黄金原野》的时间设定在未来的2043年到2062年,因为飞船发射事故,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儿独自乘坐着“黄金原野”号飞船流落太空19年,引发世界联合大拯救。

起因则是爱丽丝父亲米勒的“生命远景”公司研制出药物“冬神”,服用后会进入“冬眠”状态,并计划用于太空航行。这样一来,远航的飞船只需携带很少的供给资源。

但这个发明用处不大。文中写到,自上世纪中叶的登月以后,载人太空航行所达到的离地球最远的距离,只是人类汽车开三四个小时的路程。米勒于是投身航天领域,发布自己的载人登陆火星计划,但因车祸去世。

爱丽丝想完成父亲的夙愿,宣布携带“冬神”乘坐“黄金原野”号飞向太空,却无法返回地球。地球上的人们通过VR技术关注着爱丽丝在太空中的一举一动,努力发展航天科技,准备营救。

然而,当人们终于得以接近“黄金原野”号,却发现这艘飞船上早就没了生命迹象。爱丽丝多年前录下的音频告诉大家,根本没有“冬神”,所谓飞船故障也是原本设计好的。某种程度上,她以这种方式,推动了航天科技进步。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小说?刘慈欣说,主要有感于航天事业发展的现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航天技术没有本质上的突破,这与IT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如我们一直担忧的那样,IT技术似乎正在形成一个技术的安乐窝,将人类文明塑造成一个内向的文明,输了开拓新世界的愿望和激情,这篇小说只是对这种担忧的一种粗浅的表达。”刘慈欣解释道。

不难看出,《黄金原野》依然是刘慈欣喜欢的太空题材,表达了对人类走出地球、探索太空领域的期待和渴望。

“继《三体》后,刘慈欣老师鲜少有新作品出版,《黄金原野》是他时隔8年后推出的硬科幻作品,收录到科幻作品集《十二个明天》中。”《十二个明天》的策划编辑安烨说。

前段时间,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电影《流浪地球》成为大热门,讲述了人们面临太阳的灾难性爆发,建造巨大的发动机,带着地球一起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安烨说,与之相似,大刘在《黄金原野》中也表达出强烈的“故乡”情结。

如安烨所说,书中有一个场景很打动人:爱丽丝抓住了漂浮在飞船里的一棵小草说:“这是发射架前的草坪上的,以后,它是唯一陪伴我的地球生命了。”这时,她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回到地球,但依旧热爱那片土地。

“爱丽丝在太空中的梦回之地,也依旧是曾经的故乡地球,但地球却早已面目全非:100亿人活在一个显示屏之中。”安烨认为,这是《黄金原野》最大的独特之处,“大刘将对自己关于当下科技发展的思考融入其中,比如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等等”。

这其中,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当得知爱丽丝在太空中无法返回后,人类联合起来展开营救。安烨说,这篇小说中,人性和技术的碰撞更柔和,感情表达要更细腻一些。

优秀科幻作品能令人更深入地思考

自获得“雨果奖”后,刘慈欣一直颇受关注,《流浪地球》的火爆更是刷了一波“科幻热”。在国内,科幻文学的关注度也正在逐渐提升。

“无论是《三体》,还是《黄金原野》,还是《流浪地球》,其实都不是以前那种魔幻或者想象式科幻,而是立足于当下科技趋势发展的硬科幻小说范畴。”安烨表示,这确实也是最近科幻作家乃至电影导演最喜欢的主题。

《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则认为,科幻文学正在慢慢从小众走向台前;中国本土科幻文学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中国原创科幻文学几经起落,但现在肯定是一个很好的时期”。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关注科幻文学?

《十二个明天》里面有一段话,或许是个不错的答案:““科幻作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是什么让当下与过往的时代变得不同,我们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以及在此变化中我们会受到何种影响。”

“通过这些优秀的科幻作品,我们更能很好地理解技术将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世界,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挑战。”安烨说。(完)

刘慈欣科幻小说自选集

这是刘慈欣亲自选编的中短篇小说集。本书分为“末日三部曲”“大艺术系列”“人和吞食者”三辑,精选小说10篇,既有获奖作品《流浪地球》《全频带阻塞干扰》等,也有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的《朝闻道》,更有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精彩小说《山》《梦之海》等,为读者呈现一个更真实更全面的科幻巨匠刘慈欣。

刘慈欣,新生代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中国科幻写作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自1999年起数次获得中国科幻文学创作最高奖“银河奖”,2015年,他凭借《三体》荣获第七十三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成为首位斩获世界科幻文坛最高奖的亚洲人。同年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被授予特级科幻星云奖章。

标签: 穿越 科幻 脑洞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