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幻注入诗意的灵魂
“科幻”这个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冷冰冰的机械感和赛博朋克式的未来感,但是罗杰·泽拉兹尼用《趁生命气息逗留》这本短篇集告诉我们,科幻也可以是充满诗意与温度的。
尽管故事中不乏比较硬核的科幻点子,但在柔软的文字中,这份“硬”也被大大稀释,让特性本该相互排斥的两部分有机地融为一体,这种感觉是非常奇妙的。传统科幻在他的笔下被搅了个天翻地覆,他可以让科幻不止于太空冒险,还兼具神话的磅礴瑰丽和诗歌的隽永悠长。
十一篇故事中或多或少有着贯穿始终的母题,那便是“感情”。而这种感情不仅仅只是人与人之间所产生的联系,也不单单只是爱情,而是牵涉复杂主体和形式的感情。在这个母题之下,让科幻故事在有诗意的语言之时,也有了诗意的温度,当读到结尾时或许会让读者有多种情绪,但不变的是始终会有一股暖流伴随左右。
我心目中最佳的篇目自然是标题作《趁生命气息逗留》,这也是万千读者的共识。这个故事带给我最初的感受是广阔与苍凉,既是地域上浮罗士德统治着半个地球,也是时间上的动辄就跨越数百年。故事的背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无比广大,但角色间的对话把视角迅速拉近到一个微观的尺度上,在这强烈的对比下,我读出了一种神话故事般深深的苍茫感。
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AI不断尝试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人类。人类的感受往往是模糊的概念,而不是可以精确测量出的数值,人类创造了逻辑并超越了逻辑,人类的感情是不讲逻辑的。浮罗士德最终通过细胞培育出人的躯体,并将自己学习过人类所有文艺作品的意识植入进取,而在这时全篇的精髓诞生了,也就是对浮罗士德究竟是不是人类的激烈讨论。意识初入人体所感知到的作为AI从未感知过的种种感受,让浮罗士德产生了恐惧与绝望,而正是这两种感受证明了他确实成为了人,巧妙的逻辑将故事推向高潮。
尽管有些篇目隐喻比较深而难以理解,但看了一些解说后更能体味到其中妙处,作为科幻新浪潮的旗手之一,罗杰·泽拉兹尼成功地用诗性的语言为科幻注入了诗意的灵魂。

极客必知:这些炫酷科幻词是怎么来的
中国日报网 2015-01-20 16:37
时空旅行、零重力、外星人、赛博朋克,这些炫酷的科幻词汇原来都来自小说家的妙笔生花。
While the noun robotics is commonplace today, it wasn't back in the 1941 when sci-fi writer Isaac Asimov coined the term in a short story published in 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 It took another 20 years before the term really took off, and by the 1980s, robotics had firmly planted itself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虽然今天听起来很常见,但机器人学这个名词其实是1941年才出现的,当时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上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中创造了这个词。过了20年它才真正被接受,到1980年代,机器人学这个词终于进入英语语言中。
科幻的解釋
科學幻想(Science Fiction),簡稱科幻(Sci-Fi),直譯應為“科學小說”或“科學虛構”(而直譯應為“科學幻想”的“Science Fantasy”也因此被迫譯為了“科學奇幻”)。科學的幻想,即根據有限的科學假設(某些東西的存在,某些事件的發生),在不與人類最大的可知信息量(如現有的科學理論,有據可考的事件記錄)衝突的前提下,虛構可能發生的事件。科幻已發展成為一種文化和風格,而科幻文化也成為了一種由科幻作品衍變出來的新文化。
(英語:Science fiction),簡稱,是虛構作品的一種類型,描述諸如未來科技、時間旅行、超光速旅行、平行宇宙、外星生命、人工智慧、錯置歷史等有關科學的想像性內容。科幻作品包括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科幻動畫、科幻漫畫、科幻遊戲、科幻音樂等不同的類別。科幻目前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文化和風格,而科幻文化也成為了一種由科幻作品衍生而來的次文化,和較為嚴謹的學術領域未來學有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