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文人书斋对联
书斋,也就是书房,是中国文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在这里写作;文化在这里汇聚,思想在这里迸发。同时,文人也将书斋看成一种精神的寄托,为书斋命名、为书斋题写对联,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勉励自我,也赋予向往与情趣。可以说,书房之美,在于一种文化韵味,也在于一种精神蕴藉。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十位古代文人书斋的对联,看看他们题写了什么,又表达了什么。
1、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诸葛亮的草庐当年题写了什么对联,我们已然不可探知。不过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这副对联,其实出自诸葛亮给其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这封诫子书的主旨,在于劝勉儿子励志勤学,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自身的一个感悟。而罗贯中用此言作为小说中诸葛亮草庐的对联,也是符合诸葛亮其人的,也能表现诸葛亮的隐逸之气与名士之风。
2、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据说,苏轼年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夸赞。他就有些骄傲,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挂在自己书房: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父亲苏洵一日来到他的书房,看见对联,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让苏轼看。苏轼翻开书却发现书上的字他有很多不认得,更不要说理解了,心中十分惭愧。于是,将联语各加了两个字,成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此激励自己虚心向学。而苏轼也的确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成就。
3、楼大防: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楼钥,南宋文学家,字大防,号攻媿主人。楼大防居官持正有守,忧国忧民,治学博极群书,堪称“一代文宗”。在他的书斋有着这样一副对联: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这副对联,描绘出他对客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那些俗气的“频来客”,他惜时如金,不愿与他们聊天闲扯;但若有奇书异卷,他必定要邀请同仁好友,一同欣赏切磋。可见其更愿将时间用在品读书籍、砥励品德、陶冶性情上。而这两种态度,也正体现出他读书求友的一片苦心。
4、陆游: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游的书斋名叫老学庵,陆游的许多作品都以此命名,如笔记《老学庵笔记》、诗《老学庵》等。在诗《题老学庵壁》中,陆游写道: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其中“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这一联,就被陆游作为其书房的自题联。“万卷”极言书的数量之多;“古今”暗指书的内容之广。在这么多书籍的包围之中,专心致志读书,竟不知黄昏晨晓,暗送了岁月年华。这一副对联,将陆游读书的情形描绘得形象生动。
5、徐文长: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是明代文人徐渭徐文长绍兴旧居青藤书屋的楹联。徐渭此人能写能画、能诗能文,他的大写意泼墨画法,对明清以至民国的绘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都深受其影响。但他的人生却颇不得志,晚年落魄潦倒。他曾画过一幅《青藤书屋图》,上面题写了这副对联。上联说自己住着几间破屋子,自我嘲笑,下联说自己说话口音不纯,暗指与社会的格格不入。
6、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学术研究,并由此而展开对整个传统文化的总结、批判工作。五十岁时,王夫之在自己所居的观生堂题写了这一副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这一副对联,表明了他凛然大义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也体现了王夫之致力于经世致用、努力使先贤典籍在新的时代获得新的生命。由这一副对联,可以看出王夫之思想创作之内在动力,更可以看出他宏伟而深沉的文化理想。
7、金声: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炼,文通即是运通。
明朝末年崇祯进士金声,在未达时,极其贫困,他曾自撰书斋联曰: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炼,文通即是运通。上联说自己虽然已经穷困潦倒到这般地步,但只要活着,宁可饿死也要读书。下联则说自己所学尚不够,还需要百般的磨炼,通达文学便能运转灵活。这既是不折不挠的自励自勉,也是不惧艰难的顽强之气。
8、郑板桥: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郑板桥爱竹,人尽皆知,他一生赏竹、画竹、咏竹,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自题书斋联为: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这副对联,上联写读书可以充饥,下联则写养竹好比养儿。对于郑板桥来说,竹子的确是可以比作儿孙的,他曾在他所画的墨竹图上题诗,有一句就说“爱竹总如教子弟,数番剪削又扶持”,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竹精心修剪百般呵护。书斋的这副对联,既有着对书籍的热切,也有着对竹的热爱,正是他的画像。他还有一副书斋联:“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明月;数椽矮屋,锁不住五更书声。”既描写了书斋的环境又充斥着盎然的气势,仿佛听到朗朗书声,催人奋发向上。
9、蒲松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一生热衷于科举,但始终不得志,在他屡试不第之际,他写下这样一副自勉联悬于书斋之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运用了多个典故,意在说明有志向的人、苦心人,最终都会成功、不会被辜负,勉励自己要有恒心有毅力。这副对联的作者究竟是谁尚有争议,清代邓文滨的《醒睡录》记载这副对联是明代胡寄垣所作,吴恭亨的《对联话》则记载明末金正希曾题过一副书室对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定吞吴。”不过无论作者是谁,这副对联的自我勉励是无疑的。
10、蒋士铨: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曾撰写这样一副对联,并悬于大厅用以自励: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上联意思是说,最大的快乐是读书,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子女。下联意思则是说要淡泊名利,“寡智”即智谋少、嗜欲淡,这样有利于静心修养;“寡营”,即少思虑、少钻营,这样自然有利于修身养性。既说读书又说育人,还说修身养性,意义深远。

中国公认十大楷书排名
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为正式、规范的书体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楷书一直是文人雅士所推崇的书体,被视为中国书法中的精髓。在众多的楷书中,有些作品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公认为中国公认十大楷书。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这十大楷书的排名和特点。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它以其精湛的技艺、流畅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颜勤礼碑》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写的一篇碑文,以其刚劲有力、气势磅礴的风格著称于世。它是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张旭草书》是唐代书法家张旭所书写的一篇草书作品,以其奔放自如、神韵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名于世。它是中国书法中的珍品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临池碑》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写的一篇碑文,以其雄浑有力、气势恢宏的风格而著名于世。它是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天下第四行书”。
《玄秘塔碑》是唐代书法家李邕所书写的一篇碑文,以其刚健有力、气势雄浑的风格而著名于世。它是中国书法中的珍品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五行书”。
《赵孟頫行书》是南宋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写的一篇行书作品,以其豪放洒脱、自然流畅的风格而著名于世。它是中国书法中的珍品之一,被誉为“天下第六行书”。
《蘭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写的一篇行书作品,以其流畅自然、气势恢宏的风格而著名于世。它是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七行书”。
《苏轼行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书写的一篇行书作品,以其清新自然、灵动飘逸的风格而著名于世。它是中国书法中的珍品之一,被誉为“天下第八行书”。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写的一篇行书作品,以其流畅自然、气势恢宏的风格而著名于世。它是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
《乾隆御书》是清代皇帝乾隆所书写的一篇行书作品,以其雄浑有力、气势磅礴的风格而著名于世。它是中国书法中的珍品之一,被誉为“天下第十行书”。
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为正式、规范的书体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楷书需要先了解其基本知识,包括笔画、结构、构图等方面。
楷书的基本笔画有横、竖、撇、捺、点等,这些笔画的组合形成了各种汉字。学习楷书需要先掌握这些基本笔画,并能够熟练地书写。
楷书的结构和构图是指汉字的组成形式和排列方式。学习楷书需要了解每个汉字的结构和构图规律,才能够写出规范、美观的楷书作品。
练习楷书需要掌握一些书写技巧,如用笔的力度、速度、角度等。在练习楷书时,要注重练习基本笔画、结构和构图,同时也要注重练习书写技巧。
以上就是中国公认十大楷书的排名和特点。这些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楷书需要掌握基本知识、练习基本笔画、结构和构图,同时也要注重练习书写技巧。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楷书,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书法的精髓。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商务印书馆“露月书香韵悠长·月度新书发布会”8日晚在线举行,发布了2022年11月“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分别是“葛兆光讲义系列”、《张祥龙文集》《富庶的窘境:黄金时代荷兰文化解析》《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简史》《程序正义理论》(第二版)、《戴维·哈维——批判性理论》《语言的逻辑句法》《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和《读书是件好玩的事》(增订版)。
“名家名作”本月上新。首发的“葛兆光讲义系列”包括《中国经典十种》《古代中国文化讲义》《学术史讲义》《亚洲史的研究方法》四种图书。讲义系列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葛兆光教授从教以来为学生们开授课程的讲义结集,均历其十多年反复修订,其中既有关于古代中国文化的地图、古代中国的经典,征引广博,不同于掇拾浮华;亦有关于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思考,研思深厚,尤其裨益于后学。
商务印书馆本月还推出16卷本《张祥龙文集》。北大哲学系教授张祥龙今年6月在京去世,享年73岁,文集的出版也是对先生的深切怀念。该文集深度解读现象学,诠释和比较西方和中国、印度哲理,阐发儒家哲学及相关传统,同时又融入自家思想的阐释和表达。诸卷均有其各自风格,整个文集贯穿“思在边缘”的思想风格特点。
商务印书馆本月推出多种大众类图书。北大教授陈平原的著作《读书是件好玩的事》,是他“读书三部曲”之一。他从自己几十年读书治学的经验中拈出“好玩”二字,旨在将“读书”这件事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说得透彻且有趣。此次增订新增二十余篇文章,共分四辑,将读书、评书、写书、出书中的观察体悟详加评述,也寄予了作者劝学警勉的拳拳苦心。
把“读书观”融入书中的还有本月推出的《朱永新谈读书》。本书是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专门为那些希望孩子爱读书而又不知怎么做的家长、教师、校长等读者选编的。此外,《习惯与教育:朱永新对话叶圣陶》《读书有道》等图书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选择,帮助读者掌握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成长。
“学术出版重镇”推出多种学术力作
历史文化图书方面,商务印书馆继续推出多种力作。为何富足的民族,却因幸福而忧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富庶的窘境:黄金时代荷兰文化解析》一书,探索了荷兰文化的神秘矛盾,通过揭示“富庶的窘境”这一荷兰文化中隐含的神秘矛盾,唤起对现代商业文明的反思。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是东京大学教授上野千鹤子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曾获得日本年度最佳图书奖。《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简史》全面介绍了阿契美尼德帝国兴衰史,解读了波斯帝国史中的种种疑团,既是波斯史的入门杰作,也可以令熟悉波斯史的读者耳目一新。欧洲于十八世纪曾掀起长达百年的“中国热”,《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描述了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形成的原因、盛况,以及衰落的过程,可帮助读者了解“西风东渐”之前,“东风西渐”的历史过程。
政法类图书方面推出了《程序正义理论》(第二版)。近年来,随着对中国问题观察的逐渐深入,陈瑞华老师的这本《程序正义理论》(第二版),通过与最前沿的理论进行对话,从中国本土出发,提出了“源于中国本土”的程序正义理论,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贡献。
地理类图书方面,《戴维·哈维——批判性理论》是当代人文地理学家对戴维·哈维文本的集体解读,也是一本解读戴维·哈维理论的关键文本,对于学习相关理论者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此外,本月商务印书馆还推出了《虚无主义》《逻辑原理》《语言的逻辑句法》《自然法与政治法原理》《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等多种学术力作。
相关资讯
上篇:中国十大悲剧故事
下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