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原创纵队是个什么编制,有几万人?亮剑中丁伟是纵队司令为什么是少将

更新时间: 2025-08-30 11:26:54

阅读人数: 627

本文主题: 亮剑,成为纵队司令的小说

不管是了解解放战争和看过抗战电视剧的人,想必对纵队这个词有些耳熟,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纵队是我军的一个编制。一般情况下,军队的编制有司令,军长,师长等,感觉纵队这个编制听起来有点陌生,并不是很了解,但在解放战争中,我军经常使用纵队这个编制为一个单位,在大战中最高级指挥纵队司令,而纵队司令则成了一支部队的最高军政长官了。

其实在解放战争中,一个纵队相当于一个军,但在人数上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一般情况下一个纵队的人数有2-5万人左右,也存在少于2万人的情况下,但在战后会进行人员补充。如在涟水战场上,我军的一个纵队司令谢祥军牺牲了,他是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的司令员,相当于一个军长。

纵队这个编制虽然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经常使用,但并非我军原创,其实早在民国军队和抗日战争时期,纵队为一个编制的部队已经有了。比如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部队曾编有3个纵队,三个纵队的人数不等,如第一纵队由四个师组成,第二个纵队由一个师一个旅组成。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和八路军在当时也隶属于国军,也以纵队为编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一共有二十几个纵队,分布在全国各个解放区,这是我军在战争初期的军事力量。随着后来部队越大越多,在中后期纵队多达五十几个,那些纵队司令员在后来都成了一军之长,这也间接说明纵队在等级上与军是平级的。

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一般在解放战争初期曾经担任纵队司令的人军衔应该不会很低,一般都是以中将为主,少量表现出色的还会是上将甚至是大将。在战争中期担任纵队司令的,也属于正军级,能评选一个少将。

《亮剑》作为一部比较真实的战争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也较为真实。里面的李云龙,丁伟和孔捷虽然是虚拟人物,但与真实人物是比较贴近的。根据剧情来看,丁伟在解放战争初期就已经是纵队司令了,成为军级干部的时间要早于李云龙等人,李云龙在后来都是军长,在评选军衔的时候,丁伟为什么没有被评选为中将,和李云龙,孔捷平起平坐了。

剧中丁伟自己也谈到同样级别的陈大麻子是中将,自己却是少将,心里面明显是不服气的。但丁伟的不服气被孔捷泼了盆冷水,直接指出了丁伟在早期指示部队酿酒,而且还干起了买卖,这是违反纪律的事情,就因为这件事,上级或许有所考虑,把丁伟降了一级成了少将。

这情节虽然在小说中展现出来的,但实际上确实有类似的事情,比如开国中将王近山中将,他在战争时期表现出色,敢打敢拼,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但由于生活作风问题,他被降级为大校。

不仅王近山如此,再比如尹先炳,他是属于解放战争期间最早一批的纵队司令,如果正常情况的话,1955年授衔起码是中将,但也因为犯了作风问题,即使战功累累,还上了朝鲜战场的他,被连降两级,只能当个大校了。所以在1955年评选军级的时候,战功是要看的,还要考虑其他方面,比如作风问题,都是重点考察对象。

原创纵队是个什么编制,有几万人?亮剑中丁伟是纵队司令为什么是少将

原创《亮剑》丁伟所说的纵队司令“陈大麻子”原型是谁?文学创作而已

《亮剑》的尾声阶段,李云龙、丁伟和孔捷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期间,正逢我军大授衔,被授予少将军衔的丁伟很是不爽,发牢骚说“陈大麻子跟我一起提的纵队司令,人家却是中将,你说去哪说理去”?关于“陈大麻子”的历史原型网上有过许多讨论,有人说是二野的陈再道将军,从军史上看,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1937年八路军最初完成改编的时候,陈再道就是陈赓将军的副手:第386旅副旅长,是《亮剑》中李云龙、丁伟和孔捷等人的直接上级,怎么可能跟丁伟一起提拔成为纵队司令呢?1940年前后,晋西北那哥仨才刚当上团长,陈再道已经是冀南军区司令员,是129师师部所兼“晋冀鲁豫军区”的二级军区。

虽然陈再道确实在1946年出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野前身)第二纵队司令员,但他是中野最早的六个野战纵队司令之一,淮海战役结束后出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这已是兵团级的干部,说剧的话,此时的李大脑袋还是华野二师师长,丁伟也是刚刚当上四野的纵队司令,从级别上论完全没有可比性。

《亮剑》是一部集军史大成的军事文学创作,每一个战例、每一个典故和每一个人物,都是浓缩之后的升华。包括主人公李云龙也是如此,在王近山将军的军旅生涯中,你找不到参加中原突围、转隶华野指挥、打到福建沿海等剧情要素,而且王将军是到过朝鲜战场的,以此类推,也包括丁伟、孔捷和楚云飞等剧中人物,某个层面的代表而已。

所以个个去找原型对号入座是愚蠢的,只能近似不能实锤,其实这也是文学作品的高明之处,比如李家坡战斗、辛庄战斗的战史原型讨论,我们只需要从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军史和战史,这才是研究《亮剑》的乐趣所在。笔者很是偏爱《亮剑》内容的写作,但从不与剧情较真,而是通过它给军事爱好者奉献更多的军史知识,这是原则。

《亮剑》丁伟的主要故事原型是四野的钟伟将军,包括横扫廖耀湘、部队开烧锅做买卖等事例,但钟伟指挥的四野12纵是东北野战军最后组建的两个野战纵队之一,时间已在1948年11月,并且是由二纵5师师长直接提拔的,同期的第11纵队组建于朝阳,司令员贺晋年也是开国少将,他们与四野早期的李天佑、刘震、程子华等纵队司令自不可同日而语,哪来的“一起提拔”?

作为八路军的第一批旅级干部,陈再道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而以李云龙、丁伟等为代表的第一批八路军“营”级干部(他们的团是后建的、团长是后提的),最合理的也就应该是少将军衔,没什么可委屈的。别忘了中间还有个第一批“团”级呢,如此明显的两个级差,也不可能是同期晋升。

于是结论就很清晰了,《亮剑》里提到的纵队司令“陈大麻子”、772团“程瞎子”团长等人物,都是剧中为了铺垫情节烘托主角而杜撰出来的我军将领,似是而非,略有原型,硬要去找具体的人物去对号那就成了“猴子捞月”了。民国时期医疗条件有限,贫苦人家子弟得过天花留下麻子的大有人在,算是历史“遗迹”吧。

红四方面军出身绰号“麻子”的开国将军有好几位,比如开国上将洪学智、开国中将秦基伟等等,其中秦基伟曾任中野九纵司令员,应该是《亮剑》丁伟口中的人物素材之一。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进行到最激烈最艰苦的时候,志愿军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曾经亲自打电话给秦基伟军长:“秦麻子,行不行”?

《亮剑》:身为纵队司令正军长的丁伟,为何只授了少将军衔?

《亮剑》是一部经典的抗日电视剧,而其中的晋西北三角令人印象深刻,分别是李云龙、孔捷和丁伟,要说打仗能力最强的,那丁伟是略胜一筹的,所以丁伟在授衔仪式的时候已经是纵队司令的职位了,相当于正军长的级别,按授衔仪式的规则来说,丁伟应该授中将军衔,为何身为纵队司令正军长的丁伟却授了少将军衔?

虽然我们看着丁伟作为正军长被授少将军衔低了点,但是丁伟的原型照样也是正军长授了少将军衔,这个人便是开国少将钟伟了;钟伟是在红军的时候担任师政治部主任,而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的是第十二纵队的司令员,而在1948年军队整编的时候,他担任的是第四十九军的军长,所以这也电视剧中的丁伟一样,是纵队司令,正军长级别的。

而我们继续往下看,看一下当时的军衔规定,其中规定少将军衔只是副军长以下级别的,而中将军衔包含了军长级别的,所以在规定看来,钟伟被授少将军衔却是低了一点了,副军长都和正军长一样是少将,这当然是委屈的了,而在纵队司令中,钟伟也是特别倒霉,十二个司令,只有他和另一个司令是少将,其他的都是中将,但是有一部分是自身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团队原因。

首先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面,中将的名额只有一百七十多个,而光四野就已经占到了四五十个了,所以说不可能每一个正军级别的都可以授中将军衔,如果盲目授予,那么让其他人怎么看,所以就要牺牲那些有点小瑕疵的人了,钟伟就是其中一个,首先钟伟晋升军长是跳过副军长的,所以连跳两级,自然在履历上有毛病,其次钟伟其实是打过败仗的,在渡江战役的时候轻敌吃了一个大败仗,是我军罕见的大败仗,所以这些足以将钟伟打下中将考虑范畴内。

我们再看丁伟,两者是一致的,首先就是丁伟同样作为纵队司令,所以他也是正军长级别,既然是丁伟的原型是钟伟,那么钟伟被授予了少将军衔,那么丁伟也肯定是少将军衔,所以综合来看,丁伟授予少将军衔其实是不愧的,在原型中是因为连跳两级加上吃过大败仗所以被授予少将军衔,而电视剧中的丁伟是因为自身的错误,所以也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其实是不亏的。

对于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期待你们的神评论。

标签: 解放战争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