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古城芳华现百姓尽欢颜山西阳城县实施濩泽古城保护项目速写

更新时间: 2025-09-04 11:01:51

阅读人数: 615

本文主题: 十凤齐鸣

新落成的东门广场气势恢宏,逶迤的城墙、高耸的城楼,巍峨而壮观。近日,记者一走进阳城县城,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

阳城古称濩泽,西汉置县,唐天宝年间改名为阳城。古城建于城墙之上,是全国独有的“城上城”。其西北隆起,东西长而南北窄,形似凤凰,又称“凤凰城”。古城制式独特,具有“十山九回首、一河绕城流,石门锁水口、街在城上头”的形胜大势,核心区占地面积300亩,涵盖了百姓生活、社会治理、经济承载、民风教化、军事防御等功能,是封建时代县邑城池的精品之作。而分布在其中的开福寺、文庙、旧县衙、关帝庙、西池园林、太岳烈士陵园和保存较为完整的王家院、白家院、田氏相府等特色民居建筑,以及“十凤齐鸣”“十凤重鸣”“八座双隆”牌坊与《六福客栈》遗址等,蕴含着岁月的积淀,记录着阳城曾经的文化鼎盛和传奇。

近年来,面对濩泽古城年久失修、日趋凋敝的状况,阳城县委、县政府坚持文化兴县,用历史点亮未来,大张旗鼓地实施了濩泽古城保护项目,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品位和文化软实力。

据濩泽古城保护与开发有限公司副经理原杨烨介绍,濩泽古城保护项目工程建设包括对古城范围内的民居、商铺及企事业单位进行拆迁,对文庙、县衙、开福寺和烈士陵园等文保单位进行古建修复,根据清同治版阳城县志等历史考证对城门、城墙、凤颖阁、司农府、官宦士绅府邸、牌坊及濩泽试院等进行仿古建恢复,并做好地下管网、东门广场、南北街地下箱涵、停车场和人防等城市基础建设等。目前,北、东、南三面的城墙已修缮完成,东门惠园门的建筑主体已完成,并在古城外建起了占地23453平方米的东门广场。

濩泽古城的保护和开发,受到群众的热切关注。随着城墙的复建、东门广场的建成,曾经破旧、简陋、古迹没落的东门之地发生了惊人之变,成了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极佳场地和网红打卡地。

“我是一名在濩泽古城脚下长大的人,对古城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古城曾经的辉煌,是我心中忘不掉的光彩和骄傲。看到古城一天天重现芳华,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要为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开明之举点赞!”望着高耸入云的城楼,东关村村民张胜红不胜感慨。

东门广场刚建成,非遗项目扛装故事的传承者白素芳和家人特意来到这里扛装、踩高跷、推小车,吸引了许多群众围观。白素芳说:“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更是在表达我们对古城保护的祝贺和赞美。”

沿着绵延、坚固的南城墙向西走去,原杨烨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古城建设中的趣闻、奇事:“在修建东门广场时,挖出了10万枚汉代五铢钱以及宋元等时期的钱币,文物部门如获至宝。这是濩泽古城历史的佐证,也从另一个层面体现了古城保护和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在西门口已经完成拆迁的一片空地上,记者看到,挖掘机正在挥动着巨大的爪齿平整地基,古城西门的建设已拉开帷幕。用不了多久,西南城墙合拢,西门、南门重建,濩泽古城将整体闭合,一座饱经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将重现风华,为阳城增添独特的人文魅力。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崔振海 通讯员 白军社 张引牛

古城芳华现百姓尽欢颜山西阳城县实施濩泽古城保护项目速写

阳城:“口袋公园”成为百姓幸福园

“清晨推开窗,满眼绿色尽收眼底,走出家门没几步,就有一处游园能尽享悠然。”近日,家住阳城县南关社区的张绪林老人每天都到园里遛弯、健身。步入园中,花木葱郁,鲜花绽放,如游画中。张大爷开心地赞不绝口:“近年来政府在县城建起多个小公园,使我们在方寸之地,感受园林之美;在咫尺之间,享受自然之趣,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张大爷口中的小公园位于阳城县城南环街与金阳街的交叉口,是阳城县今年实施建成的利民惠民口袋公园之一。“凤园”投资230余万元,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以“凤凰”为主题,融入“十凤齐鸣”“十凤重鸣”等历史传统文化元素,其间点缀着樱花、红枫、三角梅等乔灌木树种,高低搭配、错落有致,景色宜人,给人视觉上的美好享受。隔着马路,远远就能看到那块被五彩斑斓的花团簇拥着刻有“凤凰”字样的石雕。步入园中,沿着石雕两侧红蓝相间的小路,穿过绿色灌木置身公园深处,五颜六色的鲜花,微风吹来,花香扑鼻,特别是园中刻有“书香首邑,教育名城”的巨石,吸引着游人的目光,彰显着书香阳城的悠远历史。

阳城古县城因形似“凤凰”,故有“凤凰城”之称。近年来,该县在规划设计时,坚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运用大量“凤元素”,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凤园的建成,不仅为附近居民带来了片刻惬意和舒适,特别是在建设时将阳城传统文化融入园中,通过重构文化与城市的关系,重塑城市生活,让城市更有魅力、文化更有活力,充分“唤醒”阳城悠久历史文化,让人们晨练健身和傍晚休闲的同时,感受书香阳城的魅力。

“口袋公园”建设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优化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实践。近年来,阳城县以“公园城市、精致山城”为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前提,不断加快县城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的城市口袋公园,充分利用县城“金边银角”,通过见缝插绿,破硬植绿的方式,不断增加群众身边的小微绿地,优化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肺”活量,提升了城市“颜值”和“品质”。

今年以来,阳城县在原有环县城六大公园提档升级的基础上,沿濩泽河两岸建成了长达3.6公里、宽6至40米、总面积15600平方米的滨河绿道,成为人们亲水、近水、休闲健身的绝美之地。在主城区加速口袋公园建设,目前已建成了凤园、萸园两个口袋公园,以儿童娱乐为主线的美韵酒店口袋公园和以服务东门广场、市民休憩地为主题的东门广场口袋公园正在积极推进。

据阳城县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668.3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5%,绿化覆盖率4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平万米。今年将继续立足“公园城市”理念和“精致山城”定位,加快城市绿色生态建设,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加人民群众的绿色福祉。

在阳城,老公园持续“焕新”,口袋公园不断“增量”,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绿色、宜居、生态、健康正在逐渐成为阳城人的贴身体验。便捷惠民、景观靓丽、文化深厚、功能齐全的口袋公园,给群众们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微幸福”。

阳城县人民政府

阳城位于晋城市西南部,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全国古堡民居保护利用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

位于太岳山南麓,濩泽河之北,山南水北谓之阳,故称为阳城。古时称濩泽,因上古时境内有大泽而得名,唐天宝年间改名为阳城,沿用至今。海拔最高处(2020米)与最低处(310米)落差1710多米。

伏羲在析城山推演历法,商汤在桑林为民祷雨,嫘祖在花石沟教民农桑。隋科举以来走出2名宰相、4名尚书、123名进士,清康雍年间与安徽桐城、陕西韩城并称三大文化名城。恢复高考后有106名学子考入清北,阳城籍博士有78名,2023年有7名学子被清北录取,录取人数排全省县级高中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2009年到阳城视察,留下“见新见绿”的阳城之赞。全县森林覆盖率 46.7%,林木绿化率51.4%,建有6大森林公园、37座口袋公园和405公里生态绿道。

立足煤炭、电力、煤层气富集优势,全力推进“五个一体化”,成功引进投资600亿元的风光火热储一体化综合能源电力外送基地项目。狠抓有3700年历史的蚕桑、4000年历史的陶瓷专业镇建设,蚕茧、建瓷产量分别占全省的86%、75%,总产值超10亿元、150亿元。

亿元,增速6.6%,总量排全市第 ,排全市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4亿元,总量排全市第2位,排全省第 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 位、第3位,经济实力稳居全省十强。2025年第一季度, 亿元,增长7.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亿元,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