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04 09:33:05
周敦颐:照亮后世的理学“开山鼻祖” 2023-08-10 16:01 发布于:湖南省导读: 庆历六年( 1046 年),周敦颐来到湖南。在湘期间,他完成了理学思想的著作《太极图说》,从此,濂溪理学就在这里生根发芽 。 周敦颐(1017-1073),又名周元皓,字茂叔,原名周敦实,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湖南道县人。中国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每当提到周敦颐时,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他的名篇《爱莲说》。莲花也以其高洁的品性成为中国古代君子人格的象征之一。 作为理学的先驱,周敦颐对君子的理解与儒家思想密切相连,但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庆历六年( 1046年),周敦颐从江西来到湖南,出任郴县县令,一待便是十余年。在这里,他完成理学思想的著作《太极图说》,从此,濂溪理学就在郴州生根发芽。 在湘期间,周敦颐留下了杰出的政绩,展现出廉洁的品质,还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书院建设,培养了许多有着濂溪学派传承的杰出人才。他的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等,也为先王之治和儒家伦理奠定了大本大原的思想基础。《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7期 《周敦颐:照亮后世的理学“开山鼻祖”》湖湘理学思潮何处来? “天开人文,首出庶物,以润色河山,弁冕史册者,有两巨子焉……”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中,国学大师钱基博将屈原、周敦颐二人并称,“一为文学之鼻祖,一为理学之开山,万流景仰,人伦楷模”。 作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周敦颐被誉为“第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湖湘学人”。他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并对后世的儒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汉唐时期的湖南地处偏僻,被称为“风化陵夷,习俗暴恶”之地。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博导朱汉民看来,那时的湖南未能触及中原核心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很低”,学术思想相对其他地域来说发展较为缓慢,处于一个相对边缘的位置。其他地方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学者和思想家,而湖南地区相对较少有知名的学者和学术成果产生,因而被认为“处于思想文化的边缘”。 直到两宋时期,周敦颐的出现让这种形式发生了重大逆转。 在郴主政期间,周敦颐广修书院,兴校办学。到了南宋,道州濂溪书院的建立更是成了“濂溪学”的起点。周敦颐脚步所到之处,一座座祭祀周敦颐的濂溪祠就拔地而起,随即濂溪书院也应运而生,“通过这种具有知识生产、学术积累、文化传播功能的书院机构,来强化周敦颐在文化地理中的特殊地位。”朱汉民说道。 某种程度上来说,湖湘文化地域价值与周敦颐的中国思想文化价值有着重大关联。朱汉民认为,湖湘士大夫特别崇敬周敦颐作为“道学宗主”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持续宣扬濂溪学的学术创新。他们将周敦颐奉为湘学的代表人物,认为他对中华学术文化的贡献不可忽视,“这均是为了凸显湘学在中华学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地位与普遍意义”。 “理学是宋明学术思想的主流思想与核心文化,湖南成了中国理学思潮形成、发展、集大成的几个重要省区之一。”朱汉民认为,湖南诞生了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南宋初期形成了最盛的湖湘学派,随后王夫之、曾国藩、杨昌济等人的出现搭建完成这一地域文化,这些理学代表人物和思想大家,使湖南成为中国理学思潮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对中华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此以后,“南蛮之地”也有了书香氤氲,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王闿运作的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也道出了属于湖南人的文化自信。道学正脉指引后世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周敦颐的理学著作《太极图说》是理学思想的奠基之作,在许多人看来,其文言简意赅,哲理深远,短短249个字,道破宇宙真谛。 在后世,许多理学家如朱熹、张栻、胡寅、陆九渊、王阳明、陈献章、湛若水、王夫之等,纷纷追寻着理学的足迹,来到了郴州和道县。这是因为朱熹曾在郴州任官,并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了许多重要著作。因此,学术界普遍认定郴州是理学的发源地和理学鼻祖的“化神之地”。这种学术传统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对后来的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极图说》是周敦颐30来岁时所写,体现了周敦颐哲学上的创新,是他成为道学开山的基本标志。”中南大学教授、博导、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刘立夫说,自孟子后,儒家道统失传,直到一千多年后,周敦颐才将其续上。“正史将 周敦颐看成连接孔孟思想的‘道学正脉’,他应该坐上宋明理学的第一把交椅”。 “天人一体”观的提出,让周敦颐的思想高度达到了哲学上的创新。所谓天人一体,即由无极到太极,到阴阳五行,到万物化生,然后是“主静立人极”,宇宙万物的变化都遵循这一规律。 “在周敦颐的哲学观中。人也是天地万物的一分子。人生有动有静,但要以静为主,有了静人生才能达到极致。”刘立夫认为,人性本静,之所以产生七情六欲,源于与外界的接触,“周敦颐还自己加上一句‘无欲故静’,为后来的‘天理人欲’之辨提供了思路”。 在周敦颐的观点中,人和万物都是禀五行之气而生,而人因禀秀气而最为灵动,因此中正仁义成了人类的准则。“周敦颐还倡导了修身的原则和方法,强调‘主静’的修养方式。”朱汉民表示,周敦颐认为圣人能够通过“主静”达到“原始反终”的境地,使个体以纯静的状态与宇宙的无极融合为一。他确立了一种新的儒学形态,这种形态成为宋代儒者传承中华文化和实践的基础,也促使了中华文化的创新与转化,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周敦颐之所以能够成为‘道学宗主’,正是因为他能够坚持儒学的价值立场,不立门户之见,大胆吸收佛道的思想营养,综合创新。”刘立夫认为,任何一种思想学说都需要源头活水,如今提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也是我们对待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道学”也好,“理学”也罢,这些名词都是两宋时期的大儒们面对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的问题重新提出的命题。他们根据时代的变化和问题的需要,重新构思和探索,从而完成学术上的创新。那些真正能够开创并给予一个时代思想启迪的人,被称为“圣人”。 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周敦颐的思想连接起中国古代千年思辨,对中国古代文化留下深远影响。 文∣ 政协融媒记者 邹嘉昊 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7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
...大型铜雕塑 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 2023-09-06 11:19 发布于:河北省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被尊称为“理学派开山鼻祖”,是北宋五子之一。康定元年(1045年),周敦颐出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庆历四年(1044年),调任南安司理参军办事公道。嘉佑六年(1061年)为国子博士,通判虞州。治平元年(1064年),虞州民间失火,焚毁千余家。当时的周敦颐在外地公干,朝廷没有辨明原因,遂改官通判永州。熙宁初知郴州,后被荐举为广州转运判官。熙宁五年(1072年),周敦颐筑室于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取故乡营道的濂溪来命名,故世称濂溪先生。熙宁六年(1073年)六月初七病逝,葬于庐山莲花峰下。古人物雕像定制,纪念馆雕塑,户外铜雕传统工艺铜雕,美女雕像,纪念馆雕塑户外铜雕,雕刻工艺,公园雕塑周敦颐著有《通书》《爱莲说》《太极图说》等。周敦颐是宋明理学创始人,他继承《易经》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他的学说对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 。全文249字。该文认为,“无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张:“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录》、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孔子周游列国铜雕 文化艺术铜雕,户外雕像,历史人物铜雕,大型定制雕像,步行街雕塑四大发明雕塑 造纸术人物雕像 雕塑定制厂家周敦颐认为,那菊就是花中的隐士了。“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而莲,则是花中的君子。这就是作者所做的一个区分,作为一个读者,我们也就认同了作者的这个区分。接下来,作者告诉我们,他要追求的是什么。现在看,像陶渊明那样爱菊花的人太少了、越来越少了。而像作者这样爱莲的人,那大概也就更少了,那么在现实社会当中,更多的人们去爱的是牡丹这样的东西。他的话里就是说更多的人追求的是一种荣华富贵的生活。所以三种花分别暗喻了三种人生的价值追求。城市铜雕,历史人物雕像,广场雕塑古代造纸术雕塑 大型人物雕像 蔡伦人物铜雕城市铜雕,历史人物雕像,广场雕塑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诚”字。“诚”是他关于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的表达。“诚”主要分为天道本体论和心性本体论两方面。在周敦颐看来,“诚”首先是宇宙存在的根据,是宇宙的本体,即天道本体论。在《太极图说》中,他认为人与万物同样都是二气交感所化生出来的,而其源都是太极,再由太极推及到了人极,也就是把人的道德、人性看成是与宇宙生生过程相同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的过程,这样,周敦颐便为他的诚的理论奠定了宇宙论的基础。“诚”所体现的心性本体论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人的伦理道德。周敦颐如此推重“诚”,就是坚信人类具有真诚善良的本性。他发挥了《中庸》关于“诚”的思想,从宇宙论进而推演出人道观,建立了以“诚”为本的伦理道德学说严寅亮人物雕塑 书法文化广场雕像 校园户外景观铸铜雕像,古代文人雕像,景观雕塑人物铜雕,景观雕像,雕塑定制厂家周敦颐是宋明道学的开创者。在当时儒、佛、道合流的形势下,从对于《老子》的“无极”、《易传》的“太极”、《中庸》的“诚”以及五行阴阳学说等思想资料进行熔铸改造,并为宋以后的道学家提供“无极”、“太极”等宇宙本体论的范畴和模式来说,周敦颐确有“发端之功”。二程的“扩大”,朱熹的“集大成”,就一定意义说,都不过是在周敦颐原有的思想基础上使道学理论更加完善化、系统化而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