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奇幻小说简史

更新时间: 2025-08-07 21:41:43

站內所有关于奇幻小说简史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奇幻小说简史有关的所有知识

巨龙的历史年表

这本书算是一本实实在在的简史了吧。从维多利亚时代童话之王——乔治•麦克唐纳,到现代都市奇幻、恶搞奇幻等等,全部都囊括在内。作者一边沿着年代顺序介绍各个时代比较重要的作家,一边不时地展开介绍各个流派的作者以及作品。由此的话,虽然可以对整个奇幻小说的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不过读完之后感觉就像读完了一本历史大事年表一般。 作者身兼着《冰与火之歌》的翻译和《科幻世界译文版》的编辑,却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所以从行文中就可以看出,他在评论各个时代的作家时,只能从个人感受的角度泛泛而谈,而他在后记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所以经常在评论作品的时候,突然就开始罗列书单,这对于一些想要得到有关于奇幻小说的不同见解的读者来说可能会非常不习惯。 不过作为国内第一本奇幻小说简史,这本书也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除了介绍一些诸如《魔戒》、“时光之轮”系列、《冰与火之歌》这样子获得巨大成功的大部头,也介绍了一些国内读者不是很熟悉的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我想这对一些想要补完奇幻小说或是要进行这方面研究的读者来说,会是很好的一本参考书。 读完之后,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托尔金和他的魔戒,也不是罗伯特•乔丹的时光之轮,而是那部分介绍以奇幻世界为背景的游戏。虽然有些读者对这一部分很不满,不过我却是挺喜欢的,大概是因为小时候情有独钟的《游戏王》卡牌吧。

...

奇幻(给孩子讲宇宙)书评

打开书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变化的世界,不断有新奇的小机关引领着孩子去探索,不知不觉间将宇宙简史留在记忆。用讲故事的方式以及形象的方式将知识点讲给孩子听,最宝贵的童年,就是给孩子读最好的书。书摘:随后,我们来到了这次旅行的终点,也就是整个宇宙的边缘。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宇宙的全貌吧。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奇幻小说有多小众? 十三年前,一部系统介绍奇幻小说历史的作品《巨龙的颂歌》横空出世;十三年间,别无他者,甚至连翻译作品也没有;十三年后,《巨龙的颂歌》于甲辰龙年四月得以再版,它很可能是唯一一本讲奇幻小说史的中文书。 《巨龙的颂歌:世界奇幻小说简史(典藏版)》属于文学理论读物。作者以时间为节点,兼以流派,并作者小传,详实地记录了奇幻小说历史上的经典之作。本书共十章,第一章“一个春天的童话”,介绍现代奇幻的萌芽;第二章“流派诞生的拓荒时代”,介绍类型奇幻的诞生和发展;第三章“载体的变幻之一”,介绍通俗杂志的崛起;第四章“漫长的中世纪”,介绍英伦等欧洲地区的奇幻著作;第五章“载体的变幻之二”,讲述书籍的革命;第六章“霸业初成”,介绍托尔金及几位著名奇幻大师,以及美国原创史诗奇幻的崛起;第七章“继承王位”,新史诗奇幻的发展,主要介绍《冰与火之歌》及乔治·马丁等史诗奇幻作家;第八章“载体的变幻之三”,讲述游戏对奇幻小说的影响;第九章“盗梦空间”,介绍都市奇幻、历史奇幻、青少年奇幻、新怪谈奇幻等奇幻作品;第十章“海的另一头”,介绍中式奇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巨龙的颂歌》不是一部奇幻批评史,更不是一部艰深的学术著作,它就是以通俗易懂的手法,向初步接触奇幻小说的爱好者,介绍奇幻小说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和那些作品。全书语言通俗,浅显易懂,是一部很权威的阅读书单。 奇幻小说之奇,在于天马行空,无迹可寻,但如果我们把奇幻小说放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就会发现,它与作者之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息息相关。面对幻想性作品不断膨胀的阅读需求,我们通过《巨龙的颂歌》看到了名目繁多的优秀作品,这是对想象之美的感召,让更多读者感受到奇幻文学的无限魅力。

...

科幻小说的各个时期发展变化

实际上,这种小说在50~60年代非常流行,而且进一步引起了科幻小说的发展变化。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量描写未来,使人们从未来反观现实,给作者和读者以更大的思想自由。它们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作品明显不同,因为后者主要通过空间将小说的背景置于超常的世界。

6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想,重新强调科幻小说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学,其根源在于19世纪,而不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美国杂志培育出来的一种文类。这无疑是对科幻小说一种视角更广的看法,但它不再强调科学技术的因素,甚至对“科幻小说”这一文类术语也提出批评。

英国着名科幻作家布赖恩·奥尔迪斯指出:“科幻小说不是为科学家写的,就像鬼怪小说不是为鬼怪写的一样。J·G·巴拉德1969年评论说:“那种认为《惊奇故事》这样的杂志与科学相关的看法荒诞至极。你只需随便捡起一本《自然》杂志或任何一种科学杂志,你就可以看出科学属于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奥尔迪斯还在他的《万亿年的狂欢》(1973年初版,1986年修订再版)里提出一种带有哲学意味的看法:“科幻小说力求说明宇宙里的人和人的地位,而宇宙处于我们发达但混乱的知识(科学)状态,因此科幻小说以哥特或后哥特的方式铸成。”通过将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818)视为这一传统的源头,奥尔迪斯有效地论证了科幻小说何以是19世纪工业和科学革命的产物。

...
相关标签:
奇幻小说类型的书籍 奇幻小说类型科普 奇幻小说精彩结局 奇幻小说精装推荐 奇幻小说素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