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23 05:36:05
音乐剧《烽火·冼星海》 陈乾摄
音乐剧《烽火·冼星海》由南方歌舞团创排,陈晓琳编剧,杜鸣作曲,谭颖任总导演。该剧是广东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之作,于2015年9月在广州首演,2016年进行了提升与打磨。改版复排的《烽火·冼星海》成功入选了文化部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并于2017年3月进京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作品共分两幕八场,时长约120分钟。情节说的是1935年,留学巴黎的冼星海满怀音乐报国之志回到上海,遭遇种种坎坷,走投无路时意外结识了塞克、钱韵玲、王晓歌、光未然等热血青年,并携手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剧中着重刻画了以冼星海为首的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如何以音乐唤起民众团结抗日,以及到达延安后,冼星海酝酿旷世之作《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
该剧以广州音乐家冼星海在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下的音乐历程为主线。编剧为全剧编织了三条情节线:一是剧中四位主要人物冼星海、塞克、钱韵玲、王晓歌之间委婉含蓄的爱情之线;二是“烽火连天、生灵涂炭”的抗战岁月中,英勇悲壮的生死之线;三是以冼星海为主的热血青年在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时,志同道合、炽热崇高的爱国之线。编剧以虚实结合的人物设置,讲述了冼星海鲜为人知的音乐创作、实践和成长的故事,展现了以冼星海为代表的一代热血青年在抗日的烽火年代中忧国忧民,为了民族的解放奉献青春甚至生命的爱国主义情怀。
...据说,国产电视剧与真人秀、国足比赛并列中国荧幕三大虐恋。不管观众硬抵制软吐槽,国产剧硬是岿然不动,十部剧里九部差,还有一部靠服化。
按说一部电视剧的好坏有很多因素,只是现在国产编剧的套路之烂,往往掩盖了其他环节的粗制滥造。
今年第一季度的烂剧代表《大宋宫词》,最可怕的就是剧情,节奏忽快忽慢,还为了推动故事情节强行让人物降智,原来应该很重要的情节一个gif就交代完毕。
去年接档《三十而已》的《以家人之名》,本来可以握紧爆款的接力棒,但从治愈基调走向狗血恋爱之后,便注定了高开低走的烂尾结局。
每个国产编剧的肚子里,大约都有狗血套路三大件,轻轻松松给你写满50集不是问题。
但狗血剧情真的出不了好作品吗?我看未必。
有的人只要戏不够,就用爱情来凑。有的人即使写最狗血的感情戏,也能点出至深的道理,而且400年不过时。
丘吉尔说过,宁愿丢掉一百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到底有多伟大?今时今日,英国人仍然孜孜不倦地演绎莎剧,莎学研究者的著作也许一个图书馆都装不下,莎士比亚的影响甚至渗透到全世界的日常语言中。
但莎士比亚的戏剧,不是让你正襟危坐去欣赏的庙堂珍珠。当年的老莎,不过是演员出身的编剧,在伦敦边缘地区剧团里讨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