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7 21:08:46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科幻问世120周年。一路走来,中国人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与探索从未停止,中国科幻不断攀登高峰。这离不开科幻作家、科幻出版人、资助科幻产业与科幻奖项的企业家等从业者的坚持与付出。即日起,本报开设“我的科幻之路”栏目,邀请科幻从业者讲述科幻之路上的精彩故事。
==============================
2023年,我参加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时,曾这样介绍自己:中国科幻写作兴起的亲历者,活跃的科普和科幻作家,科幻创作的积极推广者。这句话总结了我从1994年到2024年三十年的科幻之路。
在1994年之前,我对中国科幻还没有整体概念。当时《科幻世界》杂志对我而言,也只是报刊亭中好看的杂志之一,并没有太多情感。尽管我喜欢看科幻图书和影视作品,对神秘事物感兴趣,但也仅仅是兴趣而已。
1994年,我认识了一些科幻迷,并被他们对科幻的热情所感染。后来我完成了第一篇科幻小说《信使》,发表在1995年的《科幻世界》杂志上。这部作品还获得了1995年的中国科幻银河奖,给了我极大鼓励,我也因此认识了更多科幻迷。兴趣变成了热情,我先后参与了北京科幻迷杂志《立方光年》的编辑撰稿、北京科幻迷俱乐部的组织和活动策划。
我的创作速度并不快,每年写两三篇科幻小说。原本我只是为自己的想法变成有趣的故事而感到兴奋,创作初衷也只是关心未来,但正因为有中国科幻圈子的存在,有一群和我有相同或相似想法的人,才使我始终没有放弃科幻,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好奇、期待和审视。
...今年是中国科幻问世120周年。一路走来,中国人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与探索从未停止,中国科幻不断攀登高峰。这离不开科幻作家、科幻出版人、资助科幻产业与科幻奖项的企业家等从业者的坚持与付出。即日起,本报开设“我的科幻之路”栏目,邀请科幻从业者讲述科幻之路上的精彩故事。
科普与科幻小说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北京科普创作协会会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月球背面》,短篇小说《潜入贵阳》《天隼》等。多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星云奖等重要奖项。
2023年,我参加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时,曾这样介绍自己:中国科幻写作兴起的亲历者,活跃的科普和科幻作家,科幻创作的积极推广者。这句话总结了我从1994年到2024年三十年的科幻之路。
在1994年之前,我对中国科幻还没有整体概念。当时《科幻世界》杂志对我而言,也只是报刊亭中好看的杂志之一,并没有太多情感。尽管我喜欢看科幻图书和影视作品,对神秘事物感兴趣,但也仅仅是兴趣而已。
1994年,我认识了一些科幻迷,并被他们对科幻的热情所感染。后来我完成了第一篇科幻小说《信使》,发表在1995年的《科幻世界》杂志上。这部作品还获得了1995年的中国科幻银河奖,给了我极大鼓励,我也因此认识了更多科幻迷。兴趣变成了热情,我先后参与了北京科幻迷杂志《立方光年》的编辑撰稿、北京科幻迷俱乐部的组织和活动策划。
...在回顾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程时,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从蒸汽机的发明,到内燃机和电力设备的普及,这段发展历程也许需要两三百年的时间;而汽车、飞机的诞生再到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仅仅过去了不到一个世纪。而如今,AI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和智能制造的跨越性进展,则是在短短二三十年内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这种知识与信息的积累从几何级增长到指数级增长,最终演变为知识与信息的爆炸,只有AI才能妥当地处理这种海量数据。曾经看似科幻的科技场景,如今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阿西莫夫与阿瑟·克拉克等科幻作家描绘的卫星通信、电子书籍和机器人等概念,现已成为现实。以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和特斯拉的擎天柱为例,机器人制造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可望实现大规模生产。同时,虽然5G尚未全面铺开,以Starlink星链为代表的更先进的6G通信技术却悄然实现了全球覆盖。T-mobile公司最新宣布,普通手机也能接入星链网络,这个看似虚构的科幻世界正逐渐在我们身边成为现实。
AI的快速发展并不会抹去个人创作的必要性。创作的力量依旧源自我们的内在动能。借助AI的有效助力,可以激发孩子们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心引发成长。在深入阅读经过精心挑选的经典作品之后,孩子们将获得灵感,进而深入到创造性写作的境界,这是AI无法取代的能力。深受家长及学生重视的创造性写作,既是通用能力,也是一种跨学科的智慧,在人生不同阶段都能发挥其独特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