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我的科幻之路①

更新时间: 2025-07-27 14:33:08

阅读人数: 989

本文主题: 科幻小说写作

今年是中国科幻问世120周年。一路走来,中国人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与探索从未停止,中国科幻不断攀登高峰。这离不开科幻作家、科幻出版人、资助科幻产业与科幻奖项的企业家等从业者的坚持与付出。即日起,本报开设“我的科幻之路”栏目,邀请科幻从业者讲述科幻之路上的精彩故事。

     科普与科幻小说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北京科普创作协会会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月球背面》,短篇小说《潜入贵阳》《天隼》等。多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星云奖等重要奖项。

2023年,我参加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时,曾这样介绍自己:中国科幻写作兴起的亲历者,活跃的科普和科幻作家,科幻创作的积极推广者。这句话总结了我从1994年到2024年三十年的科幻之路。

在1994年之前,我对中国科幻还没有整体概念。当时《科幻世界》杂志对我而言,也只是报刊亭中好看的杂志之一,并没有太多情感。尽管我喜欢看科幻图书和影视作品,对神秘事物感兴趣,但也仅仅是兴趣而已。

1994年,我认识了一些科幻迷,并被他们对科幻的热情所感染。后来我完成了第一篇科幻小说《信使》,发表在1995年的《科幻世界》杂志上。这部作品还获得了1995年的中国科幻银河奖,给了我极大鼓励,我也因此认识了更多科幻迷。兴趣变成了热情,我先后参与了北京科幻迷杂志《立方光年》的编辑撰稿、北京科幻迷俱乐部的组织和活动策划。

我的创作速度并不快,每年写两三篇科幻小说。原本我只是为自己的想法变成有趣的故事而感到兴奋,创作初衷也只是关心未来,但正因为有中国科幻圈子的存在,有一群和我有相同或相似想法的人,才使我始终没有放弃科幻,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好奇、期待和审视。

1999年,我的第一个单行本——短篇科幻小说合集《天隼》出版,这本小册子收录了我的7篇科幻小说。我也因此第一次签名售书,第一次被采访,第一次感受到是社会对科幻的需求成就了我。从此,我对科幻小说的兴趣扩展到对科幻事业的热情。

对我来说,科幻小说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创作科幻小说是在审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渗透和影响,是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展望与思索,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我的创作风格比较写实,很多时候把未来的某个场景拉到读者面前,那场景细腻又生动,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这种细腻,包含了工程技术、吃穿用度等我所搭建的未来世界的所有细节。而小说中的未来世界,由于篇幅所限常常无法全面展现,只能就像密码一样藏在故事的背景中,这反而成了我作品的风格。

我的科幻小说内容题材宏大叙事较少,生活琐碎较多。常以点带面地用普通人对环境的探视和融入、高科技带来的生存起伏等,构筑科幻小说“真实”的奇观和“虚构”的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潜入贵阳》《404之见龙在天》《437火锅诞生记》等。

我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为中小学生写的,例如中篇科幻小说《鬼的影子猫捉到》、系列中篇科幻小说《开心机器人》。这些作品要求创作者要贴近读者,以孩子的心态、语言和思维体系来讲故事,且故事中不一定需要反派和成人的参与。

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科幻也迎来了发展好时期,不断攀登新高度。我有幸亲历其中许多重要科幻事件,为中国科幻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除了科幻小说创作,我正在学做出版策划人,将自己对科幻的想法变成科幻图书,迄今已策划制作了十余部科幻图书。其中《她——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经典作品集》一书,是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的首次集体亮相。该书兼顾学术性和文学性,获得了中国科幻银河奖、钓鱼城百万科幻大奖两个权威科幻奖项的最佳图书奖。

近年来,我经常去学校、科技馆和图书馆开讲座,推广科幻教育,分享科幻创作方法,希望将科幻带来的思维方式、想象能力和理想主义带给公众。

然而我发现,市面上还没有一本系统的、通俗简易的教学读物,引领初学者进行科幻小说创作。我感觉责无旁贷,于是,策划出版了两本科幻创意写作图书,即《创意写作七堂课——你也能写好一篇科幻小说》《看,你写出的未来——给小学生的科幻创意写作课》。

这两本讲义偏重讲述科幻小说的创作方法,意在帮助科幻零基础的习作者掌握基本的科幻小说概念,在创作过程中体会科幻小说的魅力和趣味,能较全面了解科幻的思维方式,学习科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其中,前者是给科幻入门者看的,侧重于全面介绍科幻写作;后者是写给小学生的,强调科幻思维的建立方法。

三十年来,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中国科幻的坚持者,坚持科幻创作、科幻图书策划和科幻教育推广,坚持为中国科幻发展添砖加瓦。唯有热爱,才能坚持。

我的科幻之路①

科幻之路(套装全六卷)

《科幻之路Ⅰ:从吉尔伽美什到威尔斯》:想要理解科幻小说的今天,就必须知晓科幻小说的过去。《从吉尔伽美什到威尔斯》回到现代文明开启之前,重温那些人类最初的梦想、希望与恐惧。从古罗马人的月球首航到弗朗西斯·培根的海上亚特兰蒂斯,从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人国历险到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从爱伦·坡的2848年日记到H.G.威尔斯的地球毁灭预言,这些科幻小说的萌芽之作首次集结,共同致敬那些开启科幻之路的先驱。

《科幻之路Ⅱ:从威尔斯到海因莱因》:介绍了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科幻小说的发展。正是在这个时期,科幻小说开始成形、被命名,并成为新的文学分支。随着新科技、新杂志和新读者的出现,科幻编辑、作家与读者共同定义和塑造着科幻小说的面貌,为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到来铺平道路。

《科幻之路Ⅲ:从海因莱因到现在》:延续了前两卷的历史脉络,聚焦于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科幻小说的发展,始于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结束于科幻图书出版蓬勃发展之际。在这个时间段里,核武器被应用于战场,登月竞赛拉开帷幕,类星体被发现……技术进步既是科幻预言能力的体现,也是科幻作家对人类未来担忧的明证,科幻小说的创作题材和写作风格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科幻之路Ⅳ:从现在到永远》:从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结束开始,将科幻小说这一文学类型的发展延伸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科幻小说发展的关键词是多样性,新浪潮的出现使科幻小说从传统科幻走向文学主流,将主流文学对科学、生活和人的思辨引入科幻,并展望了这一“关于变化”的文学类型的发展前景。

《科幻之路Ⅴ:英国科幻小说选》:追溯了科幻小说在英国的发展历程,聚焦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英国科幻名家与佳作,从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起步,自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19世纪,一路梳理到充满千禧热望的20世纪末,既传达了英国科幻独有的悲观讽刺氛围,也展现了英国科幻作家的悬疑传统、幽默能量、冒险精神与远见卓识。

《科幻之路Ⅵ:世界科幻小说选》:主要考察了非英语国家的科幻小说及其各自的民族特征,囊括了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幻小说经典之作,包括法国、德国、斯堪的纳维亚与芬兰、东欧、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及拉丁美洲、印度、日本,中国。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科幻小说以不同的姿态和方式诞生与发展,形成了各自迥异的经验。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科技高速进步的这个时代,呼吁能够体现科技前沿发展、表达科学精神,思考科学技术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的文学形式,从而启发人们更好地认识人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为即将到来的明天做好准备。

社会有多需要科幻小说?2016年,中国科幻大会首次在京召开,确定了国家对科幻发展的支持,此后,中国科幻大会每年都会举办。2018年,科幻小说进入了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不但有阅读,还有科幻小说写作。2019年,各种科幻征文比赛蓬勃开展,上规模的就有15个,奖金总额接近500万元。

参加比赛的人很多,但参赛的作品良莠不齐,很多作品甚至不是科幻小说,只是有一个不算新颖的科幻创意,或者是对流行科幻小说的简单模仿。

凌晨,科幻作家,担任过多个科幻征文比赛评委,深为投稿者的热情感动,也感受到了大多数投稿者对科幻小说创作教材的急切需求。于是,她奋笔疾书,将25年来的科幻创作经验一一总结,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些作者。

新作《创意写作七堂课》从科幻产生的历史、典型科幻题材出发,带着初学者领略科幻小说的魅力,确定对科幻小说的认知,建立科幻小说的写作路径,让初学者在茫茫科幻创作的大山前,不再迷茫,而是沿一条可以攀登的道路,稳扎稳打上山。能不能成为科幻作家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攀登的路上,初学者将尝试与未来对话,打开头脑中的明日之门,看到更广阔的更绚烂的世界。

本书偏重于讲述科幻小说的创作方法,帮助从来没有科幻基础的习作者掌握基本的科幻小说概念,并在创作过程中体会领略到科幻小说的魅力和趣味。通过多种形式的讲解,使读者全面了解科幻的思维方式,初步掌握科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在本书结尾,还对近年来众多的科幻比赛或征文进行梳理分析,以便习作者能够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比赛项目。这是一本扎根于中国本土,具有较强实操性的写作课程。

这不仅仅是一本给科幻小说初学者准备的写作课程,还是一本给科幻小说阅读者准备的评论指南。如何评价一本科幻小说的好坏?为什么这些年中国科幻作家强调“中国本土化科幻”?为什么有“科幻现实主义”的说法?……在这本书中,都能一一找到答案。

近日《创意写作七堂课——你也能写好一篇科幻小说》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正如中国科幻小说教育家和理论家吴岩在本书序言中所说——科幻文学与文化事业,是中国当前一个重要的、具有远见的事业,希望凌晨的努力能唤起更多人参与到科幻创作中来,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丰富我们的创意文化,激发出更多伟大的科幻作品来。

标签: 未来 科幻 钓鱼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