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07 03:09:18
“谁也不知道未来什么样,但总要有人敢去做这样的梦。”
在近期结束的2024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上,改编自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地球大炮》的科幻短片首次亮相。经典的语录与震撼的画面交相辉映,将观众带入充满科幻感的未来世界。
乘着想象的翅膀,科幻将抵达怎样的未来?日前,在与新华社记者进行的一场访谈中,担任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的刘慈欣进一步阐释了有关科幻想象力的底层逻辑。
本届科幻大会期间,年过六旬的刘慈欣很忙,与科幻相关的话题与疑问集中汇向这位中国科幻界的代表人物。
出生于1963年的刘慈欣,曾在山西的一家发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其发表的中篇小说《流浪地球》,想象在太阳毁灭之际人类奋力寻找适宜生存的家园;随后发表的小说《三体》以更加奇特大胆的想象引领读者探索地外未知文明。后者获得科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曾向他的数千万粉丝推荐这本书。
许多读者对《流浪地球》中人类面对太阳危机时的避难所“地下城”满怀好奇。刘慈欣表示,未来真正建造出的“地下城”和我们现在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它不一定是封闭的,可以很广阔。“人类最需要建‘地下城’的地方,可能在月球、火星上。在那里,‘地下城’可以有效阻隔太空中的强辐射,同时营造可以呼吸、温度适宜的环境。”刘慈欣说。
...本书有着十分独特的视角和理论框架,从科学和文学的权力场角度解读科幻,同时对科幻作家簇进行了精辟的分类,思想深刻,论据丰富而坚实。
这部严肃厚重、力透纸背的作品,资料丰富、立论严谨、论据翔实、结论新锐,饱含了人性和理性,洋溢着热情与智慧,更展现了对待历史真相的良知和勇气。全书充满真知灼见,振聋发聩
吴岩,南方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美国科幻研究协会(SFRA)托马斯·D.克拉里森奖获得者。 《科普创作》《科学故事会》副主编,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中国科幻教育的早期倡导者和实践者。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心灵探险》《生死第六天》《引力的深渊》《中国轨道号》等小说和《科幻文学论纲》《中国科幻文学沉思录》等学术著作,作品多次获奖。
张文敬,四川省旺苍县人,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山地所)研究员,著名冰川学家、资深科普作家。
1980年,张文敬开始科普写作,写作科普文章近千万字。科普专著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科普图书一等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作品金奖,银奖,中国科学院和国土资源部科普图书优秀作品奖等。被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授予“四川省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杰出科普作家”荣誉称号,被中国科学院授予“十一五”“科学传播先进个人”称号。他主创的《科学家带你去探险》系列丛书更是获得中国科普图书最高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