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不忍细看五代十国

更新时间: 2025-08-27 16:16:38

站內所有关于不忍细看五代十国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不忍细看五代十国有关的所有知识

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不死不醒

说起历史,权力就不得不提上案头,古往今来,战争的爆发,无外乎一个原因,那就是权力。权力可以带给人所有他想得到的东西,荣华富贵,山珍海味,功名利禄,为了争取权力也是不折手段,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就连大义灭亲的人都不在少数,权力就犹如百宝箱一样,就算争的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五代十国是历史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个时期人们对权力追逐更为心狠手辣,各种阴险诡计层出不穷。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一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缔了周恭帝柴宗训的位置,顺利登基,改元建隆,国号为“宋”,史称“宋朝”,“北宋”。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

《不忍细看的五代十国史》讲的就是那个时期的历史见闻,作者墨竹,自幼酷爱历史和文学,致力于通俗历史的写作,对历史有独到的见解,造诣颇深。他主张人性化的写史方式,以现代视角审视解读历史,经过长期的准备之后,决心用自己的方式来写历史。《不忍细看的五代十国史》是墨竹“不忍细看”历史书系列中的一本,全文深入浅出,语言诙谐幽默,取材新颖,但也十分的严谨,遵从客观事实,再加以自己的理解探讨,阅读起来畅快淋漓,看完此书就像听人娓娓道来的讲了几个小时的故事一般,不觉疲倦。

...

五代十国:武夫当权,道德沦陷

五代十国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短暂分裂的时期,从公元907年—960年。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十国则是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南方的统一。 同样是一段分裂的历史,这段历史并不如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令读者耳熟能详,一方面五代十国的割据时间相对较短,政权较多,更迭频繁,另一方面统治者大多乏善可陈,留下可圈可点的统治者并不多。而五代十国之前的唐朝以及之后继起的宋朝,文化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政治军事也可圈可点,也让五代十国这段历史被淹没在唐宋的光环之下。如果说读者对这段历史还算比较熟悉的地方就是对南唐后主李煜略知一二,一首“春花秋月何时了”让南唐的末代君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帝王,李煜并不成功,作为诗人,李煜确有非凡之处。 《不忍细看的五代十国史》是墨竹最新的一部力作,通过诙谐的语言,把五代十国这短短数十年政权更迭,以及政权更迭中的刀光剑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读者通过本书构建出对五代十国历史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 这段历史其实延续了自安史之乱,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局面。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而衰,虽又苟延残喘了很多年,但是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演愈烈,终于导致唐朝最后走向了灭亡。朱温代唐以后,五代十国逐渐形成。而处于北方的五代政权的更迭,更是上演了只为夺权,不择手段之能事。五代这段历史,在历史长河中,仅仅是渺小的一瞬,政权的更迭比翻脸还快。汉朝形成独尊儒术,君臣体系完整而又严格,统治还算是极为有序的。而在五代十国这段时期,典型的武夫夺权,而在夺权过程中,也把人性丑恶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这段历史的另外一个后遗症,是影响了赵匡胤建宋之后的统治理念。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也是五代更迭的一个翻版,但是赵匡胤夺权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而赵匡胤为了防止武将篡权的历史重演,在有宋一朝,形成了“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局面,既有效避免了武将夺权,也导致军事实力的下降,以至于在同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遭败绩。 《不忍细看的五代十国史》挖掘了很多读者不曾知道的历史,给我们学习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素材。

...
相关标签:
不拖泥带水的小说推荐 不朽仙帝 不朽剑身 不洗手的小狗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