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悲壮与失落,《大秦帝国》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巨著
最近放高温假回陕西,在雄伟的黄土高原中,体会到陕西人的豪爽与热情,感受到了崇山峻岭的巍峨与雄伟。
正好在这个时间段,看到了中国在南方海域的演习,深刻体会到国力强盛所带给国民们的信心与勇气。而身在三秦之地,更是对于“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就是一部讲述战国七雄的历史与秦朝崛起的鸿篇巨制。全本有六部,共十一卷,总共达到五百多万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真是够看好几年的了。
读客今年出了一套《大秦帝国(精华版)》,总共五卷,一百二十余万字。相比较全本而言,结构更加紧凑,主线更为明晰,让读者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孙皓晖虽然是以小说的形式来书写大秦帝国,但是总体来说,作者对于史料的把握实现相当严谨的。每一个重大的事件都是有据可查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真实的,所有重要的言论都是有记载的。
当然作为历史小说,除了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大史实方面,对于历史的合理推断也是必要的。毕竟历史上的文献如《史记》,都是非常言简意赅,只记录了事件、人物,及结果,而对于中间的过程一般是言之甚少。作者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根据自己的经验,根据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合理地对历史事件填充骨骼与血液,让历史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会更加有代入感。
而在创作过程中,《大秦帝国》对于评论、评述及考证极为偏爱,经常会有大段大段的评论性文字及考究性的论据。这种写法可能见仁见智吧,对历史非常喜爱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大秦帝国》非常有深度,非常贴近史实;而对于历史不那么了解读者可能会觉得作者在掉书袋,破坏了整部小说的节奏感。但不管怎样,作者对于这部作品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秦朝最终能够“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框持以鞭答天下,威振四海”,很大的原因在于自秦献公到孝公再到秦惠王以至于之后,连续出现了六世明君。在这个过程中,造就了秦帝国的无比强大的综合国力。对于综合国力的理解,孙皓晖在书中写道:“就在于没有综合混一的强大国力,何谓综合国力,人口众多、农工兴旺、府库充盈、甲兵强盛、民勇公战。有此五者,堪称强国。”
是的,《大秦帝国》全面展示了那个特殊时代下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多维度的发展。秦帝国在政治策略上有商鞅变法、张仪的合众连横、范睢的远交近攻;在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多元文化,让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各种先进的思想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在经济上,从奴隶制度经济向封建制度经济进行转变,使得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国力强盛。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体现综合国力的最好方式恐怕就是常备武装了。就像是书中所说,“行天下之大仁,必有难以回避之不仁。想要天下没有遍地虎狼,必得天下先有虎狼;先有最强虎狼,而后方能没有虎狼,此之谓也!”对于这一点,恐怕八月份的国民们体验非常深刻吧,没有强大的实力,没有坚强的国防,怎么会有和平的发展?
在《大秦帝国》中,作者对于古代战争的真实复现简直是狂热型的。每一场著名的战役,每一个著名的将领,作者都分析得头头是道。无论是军事地形的选择、对阵将领的性格分析、作战武器的选用、战略抉择的得失等等各方面事无巨细,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可以说为读者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古代军事战争史。
大秦帝国的兴衰,充满了悲壮的色彩,也让人扼腕叹息。历史并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是解读历史,认识历史,会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让我们更好地居安思危。《大秦帝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好地范本。

气势磅礴的历史小说
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寥寥千字的历史被演绎的气势磅礴。这是一套作为小说很值得一读的书。其中涉及的包括:政治、文学、思想、战役、历史等等情节。对于诸子百家的贯通包括,孔子、孟子、鬼谷子、庄周等等都有涉及。让我读后有兴趣去延展出去了解更多的内容。我还在继续看,欲罢不能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当成一部小说看很好
暂时只看到第三部,撇开史实,作为一部小说看我觉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毕竟要理清战国那一团乱麻似的邦国和人物关系已经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了,但是本书有一个非常大的bug就是时间线混乱,人物年龄常常突兀变化并且相互对不上号,比如说明明嬴驷回宫好像才三五年,此前根本没有成婚,忽然之间就冒出一个十几岁大的儿子来了。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