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科幻想象:未来正走进现实

更新时间: 2025-07-27 14:34:19

阅读人数: 722

本文主题: 科幻灵感与题材

10月22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重磅沙龙——“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发布。榜单排名依次为:太空电梯、赛博空间(虚拟世界或元宇宙)、脑机接口、纳米机器人、生物计算机、人体冬眠、机械外骨骼(动力装甲)、戴森球、量子计算机、脑库。其中,在今年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中惊艳亮相的太空电梯,在公众点赞排名中一马当先,获评“最受大众期待的未来科技”。

1930年的一部科幻小说《天堂与铁》预测了全自动汽车:一个神秘岛屿天堂里,所有的汽车、卡车、起重机以及轮船都是自动驾驶的。

尼尔·斯蒂芬森在1992年推出科幻小说《雪崩》,我们逐渐熟知的“元宇宙”就源于小说中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两个概念。

1957年出版的《对话》中,科幻小说家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描述了类似现代智能手机早期版本的小型便携式电视机……

曾被我们视为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成为对现实的切实描述。科幻作品所描绘的场景和情节,常常成为科技发明的灵感来源。浩如烟海的科幻作品中,还有哪些科技想象,将在下一个时代走进现实?发掘打捞科幻作品中的未来科技,就是为未来科技打开更多想象。

目前,中国科幻产业正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科幻人群、爱好者人群、粉丝人群,科幻产业产值高达780亿元并持续增长,有力地带动了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评选顾问、加拿大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现场发表了对十大科技的思考。他表示,我们今天应对的各种危机,包括生物的、环境的,都需要人类共同通力合作。

与会嘉宾表示,希望通过评选“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用科幻作品进一步激发科幻作家的创作灵感,唤起科幻迷群体的持续关注,从而助力科幻产业加速发展,并为科学插上充满想象力的翅膀,进一步助推科学把科幻设想变成现实,孵化出真正改变人类世界的“未来科技”。

刘慈欣:人类创造未来要关注两大技术

谈到“当下最具未来感的现代科技”这一话题时,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表示,自己最关注航空航天和改变人类自身的技术。

刘慈欣以一个科幻小故事举例。他说,这个科幻故事中,人类观测到有一艘超光速的外星飞船正向地球高速驶来,像是要入侵地球。人类据超光速判断,这个外星飞船代表的文明和科技远超人类。但飞船抵达后人们发现,外星部队用的武器是大刀长矛,远远没有人类的武器高级。

“这个故事说明了科技树的概念,阐释了科技的发展方向,说明科技树的生长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其中一部分快速增长,有些部分却增长缓慢,最后长成的结果可能会变得很畸形。”刘慈欣说,展望未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技术或将得到快速发展,但能源、材料、航天等领域可能发展缓慢。当下,科技树上容易摘的果子已经摘完,剩下的那些果子在很高的地方,要摘下来、实现突破十分困难。“要扭转这种局面,未来不能用局限性思维,寄希望于人工智能给我们创造未来。”

刘慈欣认为,要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就要靠信息技术之外的技术来改造。他重点关注两大技术。

一是航空航天技术。刘慈欣说,未来如何摆脱地球引力、降低摆脱成本成为关键。“‘太空电梯’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太空电梯’成为‘最受关注的网友提名’的原因。”

二是改变人类自身的技术。在刘慈欣看来,科技发展到现在其实对人类自身的改变不大,人类在进化上还是按照生物学的步骤在走。

未来可能通过人机联系、分子生物学等来改造、提升人类自身,但这可能涉及改造人类的文化和文明。“包括脑机接口在内,有些技术改造可能看上去很容易,但实际上很难突破,但我非常期待未来带来惊喜。”

科幻想象:未来正走进现实

脑科学与科幻的诗意交融

近日,首届“澳门国际科幻奖”颁奖暨发布典礼在澳门大学举行。我策划编辑的《生长的宇宙:脑科学短篇科幻小说集》(以下简称《生长的宇宙》)荣获科幻儿童文学优秀奖。这是一部科普型科幻小说集,其编创过程历历在目。

2023年的一天,我收到了一个特别的包裹,里面装着一沓沉甸甸的稿纸——这是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王欣寄来的科幻小说集初稿。翻看完书稿,我被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所吸引。这是王欣首次涉足科幻文学,而灵感则源自她在脑科学领域二十余年的深耕细作。

在仔细研读文稿后,我不禁感叹:这恐怕是国内首部以脑科学为主题的科幻作品集。

王欣是一位神经生物学博士,还是《科普时报》的专栏作者。她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巧妙地将意识之谜、记忆修改、脑机接口、心智发育等前沿脑科学话题融入故事之中,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构建出一个个既源于科学又超越现实的未来世界。这些故事不仅能让读者领略科幻文学的魅力,还能激发他们对脑科学的兴趣。

于是,我欣然接下了编辑出版的任务。然而,如何将这些高深的科学理念用孩子们能理解、喜欢看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在与作者深入交流后,我们决定从原稿中精选出十余篇适合少儿读者的作品,组成一部短篇集。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唤起读者对脑科学的探索欲,同时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使用自己的大脑。这一理念也贯穿于整本书的编创过程。因此,《生长的宇宙》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集,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科普佳作。

与作者多番商议后,我们将这本故事集定名为《生长的宇宙》。这一书名具有多重寓意——它不仅指物理宇宙的浩瀚无垠,更指向那被誉为“三磅宇宙”的大脑深处,以及人心与精神世界的广袤天地。

为了强化“生长的宇宙”这一主题,使图书的文字内容和艺术风格保持一贯性,我在图书设计上没少下功夫。我为图书设计了“花”和“蝴蝶”两个元素,分别象征着“生长”和“宇宙”。作为两种意象,它们如两股缠绕的丝线,潜藏于文本世界之下。如果说十余篇短篇小说犹如一颗颗珍珠,那么这两股丝线把它们连成了一串精美的项链。

这个创意在插画师的巧思妙笔下得以实现。于是,它们在书中交替隐现,成为连接各个故事的神秘纽带。当读者翻开书页,会发现每一篇章的标题之下都有一朵绽放的花,仔细看,还会发现花朵的枝叶仿若神经元突触向外生长,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在此刻具象化。快速翻动书页,读者则能惊喜地看到一只蝴蝶仿佛在轻盈飞舞;另一端则像是一朵不断绽放的百合花,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寓意着人类的想象力和自我探索永无止境。

为了增强书籍的可读性和观赏性。我邀请插画师为图书绘制了十余幅彩色插图,以艺术的语言,再现作者笔下的世界。这些图画与文字内容相呼应,不仅为故事增添了光彩,还成为连接读者与科幻世界的桥梁。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打磨,《生长的宇宙》终于在10月份上市。我相信,这本汇聚了所有编创者心血的故事集,将激发更多读者对脑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在现实与心灵的世界中寻找到自己的“宇宙”,并勇敢探索。愿《生长的宇宙》能够成为一把钥匙,开启读者心中那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作者系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

《三体漫画》历经六年打磨震撼发布,八光分文化引领科幻新潮流!

《三体漫画》历经六年打磨震撼发布,八光分文化引领科幻新潮流!

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八光分文化以其新推出的《三体漫画》震撼发布,令众多科幻迷振奋不已。这部作品不仅是六年的心血凝聚,更是国内科幻作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在这样一个国潮不断崛起的时代,八光分文化如何通过《三体漫画》和其他项目引领科幻新潮流,成为本篇文章的核心讨论对象。

在成都音乐文创园的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里,伴随着吉祥物“幻熊科梦”的欢快营业,科幻文化展现出无限可能。这一可爱的IP不仅仅是八光分文化展示文创内容的“迎宾”,更是向外界宣告着成都在科幻领域的雄心。

正如公司创始人兼CEO杨枫所说:“八光分,就是要像阳光播撒生命一样,让科幻成为生活之光。”四川独特的巴蜀文化底蕴、科幻产业的融合,再加上文创园的政策支持,为科幻作品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八光分成立于2016年,虽年纪轻轻,却带着悠久的科幻历史。创始人杨枫曾是《科幻世界》的副主编,深知科幻作品在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性。他们的第一个大项目便是《追梦人——四川科幻口述史》,这本书记录了近五十年的中国科幻历史,展现了前辈们的坚持与热爱。

八光分努力将老一辈科幻名家的手稿、书信、旧报纸等珍贵资料妥善保存,比如将王晓达的手稿收录进他们的科幻书房。每一份资料背后都承载着一个个科学梦想,激励着后辈们的成长。

在八光分,传递科学知识和理念,是每一位科幻从业者的初心。通过珍贵的文献,他们探索到了科幻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将这些传统理念融入到更广泛的科幻作品中。

经过六年的努力,《三体漫画》第一部终于问世,它不仅包含十册,还已经取得了法、英、美、日、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出版授权。这标志着中国科幻作品在国际市场上首次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为了迎合国际市场,八光分与多个国家的出版机构进行密切合作,依托广受欢迎的科幻IP,《三体漫画》迅速取得了国际读者的关注。通过这样的合作,他们不仅展示了中国科幻的魅力,同时也向全球传递了中华文化的深度与宽广。

《银河边缘》等其他知名作品的问世,进一步丰富了八光分的创作特色。借助成都独特的地理与人文优势,这些作品将更多的本土元素融入科幻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价值。

八光分特意建立了一座科幻书房,以供所有科幻爱好者参观。在这里,除了珍贵的手稿,还有许多中外经典的科幻期刊和书籍,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交流空间。

书房的设立也成为了连接各类科幻迷和作家的重要桥梁,促进了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深度交流。这样的环境既有助于汲取前辈们的智慧,也为自己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来源。

八光分希望通过书房传递出“科幻就是生活”的理念,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幻文学的无穷魅力。每一位访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们与科幻之间的那条连接线。

在政府政策和文化支持的背景下,成都正在迅速崛起为一个科幻文化的高地。八光分作为该领域的佼佼者,正是以其出色的作品和扎实的基础推动着这一发展。

随着本土科幻作品的增加,更多的创作者开始关注如何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科幻创作中,使其更具吸引力。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质量,更有助于对文化的传播。

杨枫提到,八光分希望在未来的科幻创作中继续加强原创性与国际化,不断发掘优秀的作品与作家,让成都的科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绽放光华。

通过此次大会,八光分文化不仅展示了其代表作《三体漫画》,更让我们看到了成都作为科幻创作的新基地所蕴藏的无限可能。未来的科幻作品将不仅是文学的表现,更是科技与文化交融的艺术表现。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您对未来科幻有什么期待?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标签: 现代 未来 科幻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