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1-06 23:24:36
神话,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孩子们走进古老的中国文化,探索世界的原初模样。
神话究竟教什么?怎么教?怎样引导孩子在领略其神奇魅力的同时,深刻理解并学习其中的思维与精神?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教育话题,也是一个具有启蒙价值的实践探索。
神话教学难点:如何跨越理解的鸿沟?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选本虽少,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
结合学习目标、语文要素及阅读策略和方法,进行梳理:
儿童阅读师资能力认证(中级)学员付海亮老师整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遇到诸多难点和困惑:
如何让学生理解神话中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的合理性?
如何引导他们深入挖掘人物形象背后的象征意义?
如何让他们正确对待神话体裁的表达内容超越现实而产生的困惑?
如何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这些问题,无疑考验着每一位老师的智慧与耐心。
把握神话文体特征,解锁教学新钥匙
针对以上问题,在儿童阅读师资能力认证(中级)课程中,课程导师徐世赟为我们进行了解读。
“要教好神话,首先得把握其文体特征。神话故事往往具有开头和结尾的模式化、人物扁平化、叙事结构有特点等特征。这些特征,既是神话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学的切入点。”
...说到索马里,你会想到什么?战乱?海盗?或者是骨瘦如柴的孤儿。然而,莫·法拉赫在世界田坛的出现让人对索马里这个地名有了新的认识——他是两届奥运会5000米和10000米双料冠军,曾连续三届世锦赛获得万米冠军。从索马里到英国,长跑之王法拉赫证明,贫瘠的土地也能成长出参天的大树。
图说: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5000米决赛,莫·法拉赫(中)夺冠 图VCG
法拉赫出生在索马里,8岁时从摩加迪沙移民伦敦。初到英国,法拉赫几乎完全不会说英语。学习吃力,校园斗殴让他深感孤立,体育成为他排解痛苦的唯一方式。
小时候的法拉赫喜欢的是足球,他的梦想是在阿森纳队踢右边锋——事实上,直至今日,他仍是阿森纳球迷,甚至考虑退役后去阿森纳当个助教。他在球场上出色的奔跑能力,被体育老师艾伦瓦特金森一眼相中,后者将他收为门徒,从此田坛诞生了一颗长跑新星。在不少穆斯林青年和移民子弟深受极端主义蛊惑的英国,事业成功且热心慈善的法拉赫,无疑树立了另一种更值得他们效仿的正面榜样。
和其他长跑运动员相比,法拉赫“入行”很晚。从12岁开始喜欢跑步,22岁才专注于跑步。法拉赫的长跑生涯中,并非没有败绩。最让他伤心的是北京奥运会5000米比赛。2005年前后,法拉赫一直专注地训练,他原本对2008年奥运会很有信心。但意外的是,他不仅没有拿牌,甚至连决赛都没跑进去。“那可能是我最差的一次,甚至想过放弃长跑。”法拉赫说。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体,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浅显的文字,以小见大,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架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然而,寓言的教学价值,远没有得到发掘,寓言的教学,也远远没有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唯一的寓言专题单元,足见编者对寓言阅读教学的重视。在新课标出台以后,再次审视这一寓言单元,更发现它独特的价值。
为了落实新课标精神,对于寓言单元的教学,我们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寓言到底有什么特点,以前的一二年级的零星篇目的教学上,可以不涉及,但是,在上完本单元四篇寓言故事后,应该让学生了解寓言文体的特点。这些特点,要从寓言故事群文阅读中去总结。
寓言故事大都是作者的假借或虚构,是现实中不大存在的事情。
寓言呈现鲜明的二元结构,即每一篇寓言是由“故事+道理”构成的。表层结构是故事,目的是塑造寓言的形象;深层结构是寓意,表达人生的观念,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图,它与表层结构紧密相连,由故事具体的“形象思维”抵达寓意的抽象的“逻辑思维”,开启学生理性思维的大门。在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