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机和逻辑真的不行,无法共情绝大部分角色
难评,这部小说作为推理小说有太多逻辑站不住脚的地方了,就从杀人动机来说,除了马德作为杀文秀娟主谋之一的动机还能说得过去以外,其他的动机也太扯了。
除此以外人物塑造特别是女性人物塑造太差了,好的作者能把人物刻画得比较立体,而不是单单作为剧情工具人。先说说关键人物文秀娟,我不明白这么重要的一个角色为什么会塑造成这样,完全无法让人对她有一点共情,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可恨的恶女形象,死有余辜的那种,拿雪穗和她做类比都是辱雪穗了,雪穗这么聪明有魅力。通常这种角色几乎会比较“惨”,黑化杀人是属于走投无路没得选择了,读者能理解的那种。但是,文秀娟真的如此吗?她真的有惨到非杀人不可的地步吗?就为了上个破学??一流的公办大学学费真的很贵吗??作者真的想不出文秀娟非要杀姐姐不可的原因了吗?不要事事都推到杀妈妈未遂和性格上面,读者想要的是代入感,是需要更有说服力的动机。到这里杀了可怜的姐姐我已经很讨厌文秀娟了,第二部的阅读感极差也是因为实在是无法理解她。更别提后面还有出卖对她有好感的善良的同学项伟,利用傻傻的好友柳絮,简直比扫把星还扫把星,靠近了她就是靠近了不幸。
再来说说工具人主角柳絮。唉跟着她的视角查案也是不能不说挺难受的,她真的太傻了。按理说她也是考上了医学院的委培班能傻到哪里去?但就是这么傻。她查案子95%的时间就是在找同伴,剩下5%的时间在躲她老公怕被抓进精神病院。我一时都想不起来她纯纯靠自己对案子做了什么贡献,最后纯靠凶手自爆。没有郭慨和项伟帮她她真的什么都不是。
其他酱油女性角色也没好多少,司灵雌竞,战雯雯为了一个有点好感的男生就选择杀人……我请问呢作为一部女性角色为主角的小说怎么可以没一个女性角色塑造得令人信服且逻辑严谨的。
更别说结尾又自以为是地留了一个悬念,另外一个凶手还要读者自己猜是谁。(估计作者自己也没想明白就想留点悬念让读者讨论了)
但还是有点优点,文笔还不错,悬疑感制造得还行(不过有些剧情真的为了悬疑而悬疑感觉就是为了吓吓读者罢了根本没有意义)。想法和结构其实还不错,但是人物塑造实在太差了,无法让读者理解的角色就是剧情工具人,阅读观感也差。想起了很多国产剧也是这样,人物逻辑一塌糊涂,不是剧情为人物服务,而是剧情需要人物为剧情服务。这就没意思了,更何况这是推理小说逻辑要更严密才是。

最残忍的谋杀是时间
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一直被我奉为犯罪悬疑小说的教科书。什么才是好的犯罪悬疑小说?我想是让人有种“念念不忘”的情绪吧。而这来自于什么呢,情节的反转?作案手法的巧妙?不,是时间。时间下的命运纠缠与暗流涌动,时间下的罪恶与救赎,以及时间下物是人非的苍凉与唏嘘。
时间线的拉长,将死亡置于命运的大画布上,读者面对人物的心情也更加复杂,就算是憎恶也蒙上了一层悲悯的白纱。颇有一种“宿命”的意味。
《白夜行》是这样,《19年间谋杀小叙》更是这样。抒情过后,下面详细说一说:
1.情节与故事线设计比较考究,颇有“时空交错感”,历史与现在形成的呼应给人一种宿命难逃的感受。
2.写作技巧上也是体现了这种“交错”,虚实结合,幻想或记忆与现实交替出现,营造一种迷雾氤氲的感觉,增加了一种诡异与神秘。
3.细节比较到位,看得出作者想营造的是一种外实内虚的感觉,就像一个玻璃房子,任由光线照入在内部形成投射。但这个的前提就是细节的丰富与牢固,细节越是“真”,越让人想走入内部,一探究竟。
4.关于真相,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有些牵强,但对于小说的逻辑闭环以及整体的语境来说,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吧。但总有些牵强之感,而且结尾处作者显得有些急躁了,有些过于“炸裂”,且“炸裂”时间过长,于无声处听惊雷,又很快归于死寂或许才是高明的处理方式。
人性本恶与逼良为娼
看了《十九年间谋杀小叙》,那多终于也狠下心肠了。从认为世界上只有只有卑鄙猥琐的人会作恶,发展到了“逼良为娼”。“作不作恶?”“不做?让你贫穷试试”“还不做?再给你希望试试?”“还能坚持吗?冷暴力试试”“还有良心?那先背叛践踏下这良心一下再说”。通篇下来,几乎没有一个好人。真小人,伪君子,无知无畏的天真作恶,盲目盲从的愚蠢作恶,无处宣泄的冷漠作恶,走投无路的懦弱作恶。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过是因为有路可退,一生纯洁刚直不过是因为死的不够晚。所有的人都有可能作恶,所有的恶不过是因为“条件足够”。比别人看起来更善良的人不过是恰好出生在了可以有善良立足的方寸之地,这方寸之地也随着被不断攻陷而岌岌可危,当人们的丰足和宽裕被一点一点的剥夺,恶意被一点一点的诱发...在安稳的环境中去思考以一己之力抗拒人性之恶是有多么不可靠,真是让人细思极恐。
上篇:香艳的古言小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