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最好的开局和不尽人意的结尾

更新时间: 2025-07-13 13:59:41

阅读人数: 810

本文主题: 十九年间谋杀小叙解析

涉嫌剧透,慎看。 不吝赞美,小说前半部分的铺垫是顶级的,人物的描写和转折都非常惊喜。但后半段有些失望,尤其是结尾,整个委培班都参与了毒杀这非常不合理!任何犯罪都需要动机,杀人更是需要强大的动机! 可动机呢?战雯雯勉强可以说因为项伟,因为她暗恋的人而有了杀人的念头。马德的动机就很牵强,因为觉得文秀娟瞧不起他?从书里看归根到底就是讨厌文的虚伪,这就足以让他们起杀心么?他们都是医学院的尖子生,坨中毒是多么严重危险的事,还自我辩解只是想让文生病被甄别!这简直是钢丝上跳舞,毫无可信度。最离谱的是整个委培班都跟着配合,而且大家铁板一块毫无破绽,这根本说不过去!不符合人性和逻辑,尤其是在柳絮报警以后,一个班级的人还那么坦然的继续下毒太古怪了,除非这一班的人都是变态!是比文秀娟更变态的变态! 而文的反应也失常,假装凶手通信很高明,失败以后立刻崩溃向对方坦诚自己的一切就很奇怪?这是求饶?这是求死吧,不是把自己更加暴露更加让人讨厌么?而且她这样心思缜密又坚韧的人会如此轻易的就崩溃?换句话说如果发现自己中毒在加深,哪怕不敢报警那也绝对不敢再来学校了,可她却来到死!不符合人性啊! 给我感觉那多老师是前面铺得太漂亮,后面在强行圆故事,诸多不合理和生硬的硬凑。让作品有点虎头蛇尾,可惜了!

最好的开局和不尽人意的结尾

杀死那个同学(含大量剧透)

1993年,文秀娟杀了自己的姐姐文秀琳。

恶的种子是在很多年前埋下的。那个时候,文家姐妹俩还小,她们认为植物人母亲是导致家庭困境的罪魁祸首,所以合谋拔掉母亲的鼻饲管好让母亲死去。文秀琳在最后关头怯懦了,退出了这次“谋杀”,并告诉了父亲文红军。

文红军在妻子出事后始终不离不弃,多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顾,是个完美的丈夫,但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他几乎把所有精力放在植物人妻子身上,却忽略了两个女儿,放任她们在混乱、充满暴力的老街里长大。“谋杀”事件发生后,文红军将期望放在了大女儿身上,却将过错归于二女儿。

“谋杀”事件中姐姐的背叛,事后被父亲边缘化,在文秀娟心中刻下深深的伤痕,也造成了姐妹之间无法弥合的裂痕。

大人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认为孩子都是纯真可爱的、是不会撒谎的,却往往忽略了孩子作为人也有阴暗的一面。《狩猎》和《坏种》这两部电影就充分说明了孩子身上具备的杀伤力。文红军显然也犯了这样的错误。

姐妹俩谁去上大学的问题让文秀娟起了杀心。她渴望出人头地,渴望离开破旧混乱的老街,上大学是她唯一从生活的泥潭中挣扎出来的机会。可文秀琳却挡在了她面前,有姐姐在,文红军就不会把上大学的机会给她。文秀娟下了决心并付诸行动。她把从流浪猫狗粪便中提取的高密度寄生卵注射进姐姐的血液内,文秀琳因此去世。

这一点上我倒觉得文秀娟和唐泽雪穗很像,一样有着向上爬的强烈欲望,并且能够为之持续付出努力,为达目的不折手段。又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帖子,一个女生为了逃避军训把自己的舌头到鲜血淋漓,做出吐血的假象。所以啊,绝不能小看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的决心。

绊脚石被挪开,文秀娟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医学院的委培班,并凭借包装出来的形象被同学喜欢,但这一喜欢很快就因为解剖兔子事件转成了厌恶。

文秀琳从前的同学项伟是班里唯一没有排斥文秀娟的人,先是因为文秀琳的临终嘱托,后是出于对文秀娟的爱慕。同时,项伟也是唯一知道文秀娟伪装之下真实出身的人,他的出现令文秀娟惶惶不安,最终借助作弊事件使得项伟被甄别,继而导致项伟跳楼自杀不成反倒落下了终身残疾。

喜欢项伟的战雯雯由此对文秀娟萌生恨意,开始她的报复活动。起初给文秀娟下毒只是战雯雯一个人的主意,她在找毒药的时候被另一名同学马德遇见,马德被牵扯进来,为了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战雯雯和马德开班会宣布了这件事,所有人都参与进来。

我认为这部分情节是整个故事的一个bug,学生生涯里,大家都不喜欢给老师打小报告的同学,也不会喜欢为了利益给老师当马前卒的人,甚至会因为一些矛盾冲突憎恨某些同学,但是很少有人会因为这些事情去害人性命。除了战雯雯的理由立得住,其他同学仅因为解剖兔子和检举项伟作弊两件事就一起合谋给文秀娟下毒,终究有点浅薄,没有触及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他们分批量的把铊下在了文秀娟解剖的尸体里,文秀娟解剖时不戴手套,铊毒进入了她的身体。同学们的本意并不是害死文秀娟,只是想让她被甄别出委培班,他们下的毒并不会让文秀娟这么快死去,还存在着其他的凶手。

1997年12月文秀娟死去,10年后真相被柳絮揭开。而柳絮仅凭着死忠粉郭慨留下的刑侦书籍就揭开了谜底,在我看来是另一个bug。作者仅用一个灵光一现是没办法说服读者的,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一个家庭主妇读了几本专业书籍后就比警察还要能干,是怎么也说不通的。

在我看来,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分别是文秀娟和郭慨。书中对文秀娟的着墨最多,完整的展现了恶之花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对于郭慨,在他死后,通过他写在书里的那些故事,一点点丰满了他的血肉。原来一个看似粗糙鲁莽的警察,有些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情怀以及一如既往的深情,藏在故事里的爱意在故事的最后成为了柳絮揭开真相的执念和动力。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故事。

那些年,我们杀过的女孩

请无视这个想不出好标题之下只好强行玩梗的标题。。。。。。

【36号】【装帧 10/10】【文笔 18/20】【诡计 20/30】【阅读体验 40/40】【总分 88/100】

最初在豆瓣上看到小说封面的时候,第一印象并不好。黑糊糊一团的背景上加几个标题大字,似乎是最俗套最不用心的悬疑类型文学的封面套路。然而当我拿到实物之后,完全被惊艳了。特殊的活页设计,别致的折角图案,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镜面内页,据说封面的镂空圆洞和花纹图案当中还隐含着设计师巧心埋藏的密码。总而言之,这本小说的封面设计是我目前为止看过的国产推理小说当中最独具匠心也最不惜工本的,没有之一。

此外,本作的重头戏也就是那几封杀人通信,全部采用了在信纸上手写字迹的形式,让读者能更直观的投入故事当中,感受也更加身临其境。这点考量同样十分用心,因此本书在装帧方面可以得10分满分。

那多老师可以说是一位著作等身、风格多元的资深作家了,不过很遗憾闻名已久却一直未有机会拜读他的作品,本书是第一部。虽说对那多老师有点抱歉,但往好处想就是我可以完全不受他过往作品风格和既定形象的影响,得以更为单纯地评价这部作品(强行挽尊。。。)

国产推理小说近年涌现不少新人新作,其中不乏热门佳作,但大多数年轻作者的通病就是文笔较为青涩,人物形象刻画较为扁平单薄,当然这同样是日本新本格派的通病(或曰特色)之一。但本作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多老师毕竟经验老到,文笔精炼,节奏明快,情节脉络清晰,基本没有废笔。几个主要角色都不是单一的符号化设计,而是有复杂的多面性,但变化过程又存在一定的性格基础,因此角色形象显得生动饱满,也就是所谓“角色立起来了”。

其中人物形象最鲜明、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毫无疑问就是郭慨了。一个首次出场略显二缺,再次出场愈发猥琐,相貌平平能力亦平平,怎么看都是炮灰的男配角,到最后却成了全书感人至深的实质主角。一个实际出场不到全书1/3篇幅的角色,却成了引领整本书剧情的灵魂人物。他的早逝无疑是本书前半段给读者迎头棒喝的一大意外,但即使他早已死了,他的影响力直到最后一页依然存在。

若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私以为文笔方面有两点稍有不足,所以姑且扣个两分吧。一是开头床头窥伺那一段略显冗长和刻意,有点国产三流恐怖电影的既视感,幸好后面剧情开始发展以后,这种不适感很快就消失了。二是柳絮时不时会冒出一点类似女文青伤春悲秋式的感慨,偶尔为之尚可,出现得多了就有点做作。不过话说回来,上海女生的特长就是“作”嘛,所以也只好被动接受这样的人设了(哈哈哈)

以本格派和社会派的二元法来划分推理小说可能有失偏颇,也不尽科学,但既然既成惯例也不妨继续沿用。

本书的重点和亮点是对人性黑暗面的深入剖析,加上现实色彩浓厚的故事背景,无疑是较为偏向社会派的风格。而与丰满的角色描写和人性刻画相对的,诡计和布局方面则稍显薄弱。

凶手犯罪的核心诡计其实不算特别,手法也有现实案件的影子,但揭示诡计的重要线索却是在最后一章才出现的,显然有失公平。尽管前文中出现过与之相关的一条伏笔,但读者仅靠这条伏笔是基本不可能看穿真相的。最遗憾的是事件真相的解释过程,没有过程只有结果,所以谈不上什么“推理真相”,最多只能叫做“发现真相”,再严格点说仅仅是“接近真相”,因为还有大半的真相是凶手自己吧啦吧啦主动说出来的(果然反派死于话多是颠扑不破的亘古真理啊!)

至于凶手的设置,可以说是向某本黄金时期经典的致敬了,因为这个模式用得人少,用得好的更少,而且与现实背景相结合以后,与致敬原著的内核又有所区别,因此整体来说合理且可信,是一次经典模式的成功再造。

本书分了三个篇章,而且分了不同的叙事视角,再加上穿插出现的手写书信,最初还以为隐藏了什么叙述性诡计,但通观下来感觉这样设置的必要性和功能性似乎并不强。个人愚见,如果把第二部分留到后面解开犯罪真相的时候再一并揭露,将前面铺垫了整本书的受害者形象彻底推翻颠覆,是不是会对读者造成更集中更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感呢?

虽说诡计和布局不是本书的重点和亮点,但也没有拖后腿,而且与故事背景和主线剧情结合紧密,令人信服,整体水准还是在标准线以上的。

日本推理小说盛产“恶女”,尤其以东野圭吾的两本名作《白夜行》《圣女的救济》最具代表性,但国内则鲜见类似的人物设定。或许是我阅读量不够吧,在我看来,本书即使不是开创了国产推理先河,至少也成功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又令人毛骨悚然的“恶女”形象。

这位“恶女”形象之所以成功,因为她真实可信,完全就是一个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人物;而她的悲剧性,同样是因为来源于真切存在的现实生活。她最大的悲剧,是她出身底层却具备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智谋,因而她不满足于现状,更不甘被埋在污泥之中,不愿与庸庸碌碌的身边人一同腐烂,所以她才拼尽一切、不惜代价地向上爬。当然,最后她输了,于是也死了,但是那些爬上去了的赢家,有人敢说谁比谁更干净吗?

推理小说,是推理先行,还是小说先行?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众说纷纭。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伪命题。既然是推理小说,就是推理+小说,两者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瘸腿,除非另一方能做到极致,否则难成佳作。两者都必须具备相当的水准,才有资格以推理作家自居。若在此基础上,其中一方特别突出,那已是难得的杰作。若两者都能做到极高水准,那必是神作无疑。

回归本书,优点是文笔突出、角色鲜明、故事动人,诡计布局瑕不掩瑜,仍有不俗水准,总体评分88分,是国产推理值得大力推荐的优秀杰作。

标签: 开局 老师 推理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