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先生两行斋集
周礼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
刑然则移民移粟亦王政所宜有但梁王以小惠为足
司救掌万民之衰恶过失而诛让之以礼防禁而救之
凡民之有衰恶者三让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石役
之司空其有过失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归干圜土疏谓
嘉石朝士所掌在外朝之门左使坐焉以耻辱之圜土
狱城也其曰救之者使困苦而令攺恶从善也司寇职
云以嘉石平罢民也又云圜土收教罢民曰平曰教圣
人有深意焉后世皆失之矣司寇云重罪旬有三曰坐
五月其下罪三曰坐三月茈坐嘉石后司空之教
春秋繁露谓阳以生育长养为事阴常积于空虚不用
之地以见天之任德不任刑此定论也
礼大夫七十而致仕然太公望八十始遇文王后至康

大荒的意思大荒是什么意思
(1) [uncultivated land]∶边远荒凉的地方(2) [famine year;year of bad harvest]∶灾情严重的荒年
·强国》:“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杨倞 注:“大荒,谓都荒废不治也。”·地官·大司徒》:“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 郑玄 注:“大荒,大凶年也。”《·吴语》:“今 吴 民既罢,而大荒荐饥,市无赤米。”(3).荒远的地方;边远地区。《·大荒东经》:“ 东海 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大言 ,日月所出。”《·左思<吴都赋>》:“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 刘逵 注:“大荒,谓海外也。” 宋 范成大 《送洪内翰使虏》诗之二:“峨冠方侍玉舆香,双节飘然照大荒。” 陈去病 《自阳高县抵大同》诗:“云軿飞处射晴光,三 晋 云山接大荒。”
发音(Pronunciation):dà huā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荒芜、荒凉的景象,也可形容人世间的混乱和失序。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大荒一词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荒之地”,是指人类无法到达的荒凉之地。在成语中,大荒用来形容一片荒芜、荒凉的景象,也可比喻人世间的混乱和失序。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绘自然界或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破坏,也可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某个领域的一片荒凉和无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荒一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描述了人类无法到达的大荒之地,被认为是荒芜和未知的象征。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形容人世间的混乱和失序。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地方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变成了一片大荒。
2. 这个行业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已经陷入了一片大荒。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大荒”与荒芜、荒凉的景象联系起来,想象一片荒无人烟的大荒之地,以此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山海经》中关于大荒的描述,以及其他与荒凉、混乱相关的成语,如“天荒地老”、“一片死寂”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这个废弃的工厂已经变成了一片大荒。
2. 初中生:战争过后,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大荒。
3. 高中生:这个行业的竞争已经陷入了一片大荒,很难生存下去。
4. 大学生:这个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一片大荒,需要采取措施恢复发展。
东岩周礼订义
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
郑康成曰:大荒,大凶年也。大札,大疫病也。移民避灾就贱,其有守不可移者,则输之榖,春秋定五年夏,归粟于蔡是也。〇刘执中曰:凶民可移而丰或不受榖,贵可通而贱或闭粜,是以移民通财之令出焉。〇刘氏曰:今之急于困穷,圣人之大务也。王氏详说曰:荒政十二,所以聚万民,然与令邦国则不同。且移民通财,政之所无而令邦国之所有也。自散利至除盗,政之所有,而令邦国之所无者。天子家天下,人中国,民吾民也,何民之移?财吾财也,何财之通?是移民通财可用。于邦国,而不可用之于王畿。予夺持之于王,威福作之于辟,礼乐出之于天子,邦国何预焉?此散利去几、眚礼杀哀等事,可用之于天子,而不可用之于诸侯。岁终则令教官正治而致事。正岁令于教官,曰:各共尔职,修乃事,以听王命。
郑锷曰:岁终,周之季冬,今之十月;正岁,夏之正月,今之建寅也。岁终令致事,所以终时王之事。正岁听命,则施教自建寅始也。王昭禹曰:大司徒所掌者教而已,故所令止于教官。○郑康成曰:教官其属六十。正治明处其文书,致事,上其计簿。○史氏曰:不曰不共,而曰不正者,以此知先王之教本以正天下也。东岩周礼订义卷第十六,后学成德校订。
相关资讯
救荒活民书
《救荒活民书》,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煟曰:「谨按注云:大荒,大凶年也。大札,大疾疫也。移民者,辟灾就贱也。其有守不可移者,则输之。谷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