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创作开始进入佳境
随着第一卷中的并州一案结束后,狄仁杰又回到了大周的朝堂之上。只是这一场场的风波似乎并没有平息的意思,并且变得更加波澜四起了。
天觉寺和尚坠塔、鸿胪寺少卿身亡、遇仙楼侍郎遇害、撒马尔罕的无头女尸……这一桩桩案子看似没有什么关联,却又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在上一卷中被判流刑的狄景晖和远赴外地任职的袁从英在路上也遭遇了不少诡异之事,而这一切似乎也与在京城所发生的这些案件有着莫名的联系。事情的真相究竟会是怎样呢?
这是我所读到的唐隐的《大唐悬疑录》之“最后的狄仁杰”系列的第二卷。读完这一卷时,我不得不说作者这一次给了我不小的惊喜。一开始读“最后的狄仁杰”系列,纯粹是冲着之前读“密码”系列的余热而来的。但是也不得不说第一卷读完我确实是有些小小的失望,感觉与“密码”系列相比较,这一系列的创作确实是有些略失水准。总感觉作者在创作方面无论是人物形象塑造还是故事情节推动都显得有些稚嫩。不过在得知那是作者的“处女座”之后便释然了许多。今天再读这第二卷,明显感觉得到作者的文笔纯熟了许多,读《大唐悬疑录》之“密码”系列时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幸亏没有因为第一卷的不在状态而弃掉“最后的狄仁杰”系列,否则岂不是错失了一部好看的悬疑小说来看?由此可见作者唐隐是一位适应性与进步性都非常强的人。她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很快的调整自己,让作品的创作进入佳境,在这一点上还是很值得去佩服她的。
不过在这里我还是要小小的吐一个槽。与第一卷并州一案的叙事交代相比较,这一部的完整性明显要差许多。书中所设置的几个谜案到了最后几乎都没有什么很明确的交代,遇仙楼傅敏之死这个案件虽然最后交代了凶手是谁,但是还是有太多的谜团没有被解开,感觉许多之埋下的暗线伏笔尚未交代,看得人不由的是心痒难耐。好在这部系列丛书一共有五卷,这第二卷担负的应该是一个承载贯穿的作用,也就是说更加精彩的内容还在后头呢。之后还有三卷的内容可以让作者唐隐慢慢发挥,我们且慢慢看作者如何继续讲述。

最后一本狄仁杰最后一年
故事到了最后,所有的人物命运都开始有了结尾,只是很多部分出乎意料,倒也在情理之中,作者擅长故事给以转折。所以并不奇怪。就是有点错乱的感觉,这套狄仁杰系列,或许狄仁杰并不是主角,他出现的次数和影响,更像一条明线。更或者没有主角,书的标题只是为了更吸引人。只是延续大唐悬疑录找一个热点,巧的是狄仁杰正好符合,所以就用狄仁杰做主线,来牵连整个全新的狄仁杰系列。
这个故事从狄仁杰要辞官的悬念写起,角色人物情节依次展开,大周与突厥的冲突,大唐内部的矛盾冲突,点而未表露的皇位争夺。有些隐秘怪异的感情也包含其中。
最后一年不单单是书名字,读到最后我才知道原来也是狄仁杰的命运,真真假假、读到最后真的重要么,所谓的权和利真的有那么高的价值吗?或许吧!
越读越觉得每个人都是可怜虫,没有人能够逃脱,命运的牵引。自己以为的原来都成了自己以为的,最后那些被权利裹挟的人,都在追逐权利中迷失。读着读着有时候会有点茫然,太多时候有太多感觉,读书往往都是读自己,读自己没有被引出来的情绪和想法。太多次我也曾怀疑存在的意义,一切的一切,但是没有答案,就像故事意义,用他的方式慢慢走向结局而已。
狄仁杰在这本书中,正面的,智慧的,最后的最后原来他也有执念也有心魔,只是更多时候能够无愧自己而已,自己的执念不是一己之私而已吧。更多时候我总觉得我们把各种情绪想法分开用的是道德标准,本质上也许殊途同归。
这个故事有胜利者吗?也许有的吧,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选择中自我成全,哪怕结局不那么好。忠于自己,何必苛求太多呢?狄仁杰的最后一年,更像狄仁杰自己对自己的成全。为大唐为自己的执念。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塑造血肉丰满的狄仁杰
初识狄仁杰是在电视上,每每音乐一出来,总是毛骨悚然。随着电视的演绎,对狄仁杰的认识是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感。
再识狄仁杰是在洛阳。因在洛阳求学,便将洛阳的名胜古迹转了又转。最为意外的是,在白马寺看到了狄仁杰墓。虽然现在了解到此墓是否是本人,还是未解之谜,但是打破了对他的距离感。原来狄仁杰也是有着生老病死,而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
读罢《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发现原来他不仅食人间烟火,并且是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狄仁杰猛地坐直身子,又颓然靠回到椅背上。他感到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无助,这样软弱过。这些天他经历得太多,承受得太多,本来还以为有最后一个支持者,永远可以信赖可以仰仗的这个人。然而今天,这最沉重的打击竟要冲他而来吗?狄仁杰觉得自己几乎要倒下了,再也想不起来可以说什么,只是沉默着。”当我读完这句话,不禁开始怀疑这还是我曾经认识的狄仁杰吗?再想一下,这才是真正的狄仁杰。
作者在用细节描写狄仁杰时,虽然生活化,却并没有弱化他的侦查能力。
在武则天突然允许他告老还乡时,他就想到了此次的“恩准”不是让他颐享天年这么简单。所以在出发时就翻看了老家的所有官吏的档案。并且,在被各种离间计的挑拨下没有全部陷入进去,而是将人生中的无助、悲愤转化为清醒的头脑。作为有着多年伴君如伴虎的经验的狄仁杰仍被对手低估了他的内心。
现场勘验、四处取证、审慎审讯,虽然总是频遭阻拦,但是,狄仁杰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细推穷究,用积淀一生的智慧一步步破解,最终真相大白于天下,一场蓄谋已久的谋反案尘埃落定。案件虽然查明了真相,狄仁杰却没有丝毫的开心。作为晚年的他没有了毫无保留的信赖,没有生死与共的寄托。
当然不可置否的作为悬疑类小说,《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无论是在事件的铺垫还是在中间的延展,甚至在最后的谜底解开,无不将唐隐的深厚功底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起承转合中增加了情感,能够就我们的带入到扑朔迷离的情节之中,随着狄仁杰一起破茧抽丝的寻找每一处的关键点,力图还原整个事件的真相。
奈何作者的唐代历史烂熟于心,将整个网织的很大,若不是作者让真相一点一点的浮出水面,还是很难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
最终,唐隐塑造了一个融亲情、友情、忠诚于一身的血肉丰满的狄仁杰。虽然狄仁杰从所谓的神坛走下来, 却并没有因为他食人间烟火以及七情六欲而毁灭形象。反而是这些烟火气息让他更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