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狄仁杰的“最后一案”

更新时间: 2025-09-10 17:51:40

阅读人数: 889

本文主题: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

一些可有可无的前情提要:这套书曾经以“狄仁杰探案”系列出版过,作者“安娜芳芳”,正是唐隐曾经的笔名。此次再版,以《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为名,正式归入唐隐的“大唐悬疑录”系列。

再版的一个好处,大概是知道狄仁杰必然是会死的——然而这又是多么让人难过的一件事情。神探是会死的,系列是会结束的。当初看第一版的读者,读到最后的时候,又何曾想过会目睹“狄公之死”呢。

福尔摩斯,是会死的;波洛,是会死的;哲瑞雷恩,是会死的。当然,狄仁杰也是会死的。不管是小说人物,还是历史人物,当我们被文字吸引,在故事中沉迷,那些人便活了,活生生的,会哭会笑,我们也跟着一起哭、一起笑。

可我们往往会忘了,能活,自然也是会死的。这时候,又会自欺欺人,那是虚构的人物,不会死的,他们活在书里、活在读者心里。倘若作者狠心,比如柯南道尔、阿加莎,他们准备给自己笔下的人物一个彻底的结局,在文字的世界死去。读者又能怎么样呢,福尔摩斯能复活,也只有福尔摩斯复活了。

若说《最后的狄仁杰》有什么特别的,大概本就是奔着“死亡”而去的。没有意外,没有“刺杀”,就是寿终正寝,生命到了尽头,便结束了。唐隐写了狄仁杰的最后一年、最后一案,给这位人物画上了一个句号。也许不算完美,算不上轰轰烈烈,也不能说毫无遗憾,却坦荡磊落。心中不由升起一个念头,倘若真实的狄仁杰也是如此故去,也算是个不错的结局。

整个系列,五本书,散落着诸多大小案件,它们的起始或许动机各异,走向或许天南地北,导致的后果或许各有轻重,当汇聚在狄仁杰这位丞相手中之时,便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狄仁杰,在作为神探之前,他更是宰相,是君王的股肱,是王朝的百官之长。在他的眼里,一个案件,绝不会仅仅是案子本身,背后的势力混战、权力博弈,才是七寸所在。

但《最后的狄仁杰》不是权谋宫斗,它依然落足于案件,狄仁杰是混迹官场的老狐狸不假,对真相的坚持和追寻却始终如一,而且他坚信要解决混乱的局面,真相是唯一且最好的方式。所以,狄仁杰他终究还是神探。

唐隐写狄仁杰,不光写狄仁杰,还写他的侍卫袁从英、他的儿子狄景晖、他的过去、他的遗憾——令他在午夜辗转反侧、丝丝作痛的遗憾。

袁从英,是着墨最多的,他隐忍、坚守,与他人而言可靠无比,对自己却又肆意妄为。他在狄仁杰身边,待了十年,习惯了依照这个智慧无双的人的指令,他第一次违背狄仁杰的指令,是在狄仁杰致仕之后,他意识到,袁从英这个人也许对狄仁杰已经没什么用了,留下来反而会造成麻烦。然后他就开始慢慢淡出狄仁杰身边。

在第二部之后,袁从英来到了边关。故事就开始了各表一枝,我们能看到这两个合起来便是智勇双全的人,分开之后各自遇见的困难。袁从英不得不面对超出他所能掌控的局面,狄仁杰则像是换了把不顺手的利器。

更糟糕的是,狄仁杰发现自己在衰老,开始力不从心,以往敏锐的大脑有了迟缓的征兆,而令他悲伤的是,他不惧怕死亡,但二十五年前的遗憾开始随着死亡的脚步,进一步地折磨他。他,神探狄仁杰,比以前更像人了,对家庭家人的渴望更甚以往,对过往的回忆如潮水一波波涌来,穿插在其中的悔意、错失、缺憾变成了细针,扎得人生疼。

狄仁杰,在慢慢老去的过程中,卸下了“神”的一面,本以为可以享受人的生活,可当他面对那些将自己在乎的人卷入其中的案件时,他又渴望自己还能像曾经一样,拥有冷静、理智和高速旋转的大脑。

狄仁杰最后一年的最后一案,是这位老人对死亡最后的反抗。

狄仁杰的“最后一案”

关于《最后的狄仁杰》的几点疑问

NO.1 关于本书及“文化悬疑小说”

《最后的狄仁杰》是“大唐悬疑录”系列中的一本,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个系列已经有了《兰亭序密码》《璇玑图密码》《长恨歌密码》《大明宫密码》等多个故事,能一直写到现在,至少说明,这个系列还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

故事讲述的是狄仁杰致仕(从这本书中,我才知道原来这个词儿是“退休”的意思,可见每本书里或多或少都会让我们学到点东西的)返乡后遇到的一个谜案,既是谜,那就不剧透了。

尽管到了故事的最后,案情已经水落石出,但书的封面、封底都反复强调“讲述帝国宰相、千古神探狄仁杰最后一年的最后一案”,而且案件隐隐约约直接涉及到了帝国中的最高首脑,加上封面封底的勒口都不遗余力宣传 作者“笔触细腻、格局庞大、构思机巧”的写作风格 ……大胆揣测,这个系列应该是每个单本一个故事,最后所有的故事都互有关联,指向一个惊天大阴谋或大秘密,否则,如何叫做“最后一案”?

“悬疑”应该还是有的,但看多了推理小说的读者来看这个故事的话,极有可能会觉得这悬疑还不够悬——反正,我是故事还没过半基本上已经完全猜中结局了。

至于“文化”,我所能看出来或查出来的,一是“折冲都尉”“左果毅都尉”等官职名称的确都是大唐的;二是狄仁杰的老师是画家阎立本,故事中也有人会画画,画得还不错;三是故事里有场酒宴,酒宴上的好几个人都写了诗。

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感受到多少文化气息——当然, 我没感受到并不能证明没有,极有可能是因为俺没多少文化。

封底勒口上还有一句介绍:《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是其全新塑造狄仁杰文学形象的野心之作。

这句话里的“全新”,可以理解为“全新的狄仁杰”,那样的话,语序应该是:《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是其塑造狄仁杰全新文学形象的野心之作。

按照现在的语序,是否也可以缩句为这本书“是其全新之作”?

之所以纠结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有个毛病:每读完一本书之后,都喜欢去网上搜索看看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

结果,我搜到晋江文学城里有部连载作品《神探狄仁杰之并州迷雾》,第一篇发布于2009年4月8日,最后一篇于2009年9月16日更新。

2010年5月,重新出版社以《并州迷雾》为名出版的书籍,应该是上述连载作品的首次出版。

只不过,那个时候,狄景晖还叫狄景辉,狄忠还叫狄春,袁从英还叫李元芳,作者唐隐还叫安娜芳芳。

基于这么多的改变,说“全新”,似乎也不为过?

故事中的一个重要地点,叫做“恨英山庄”。

众所周知,狄仁杰又名“狄怀英”,看得出来,作者给元芳改名“从英”是有用意的。

照这样说,“恨英”也应该是有所指的,再加上山庄主人范其信既是狄仁杰的好友、又是本案死者之一,“恨英”俩字似乎可以包含很大信息量的。

这个名字,只不过是作者为了“悬疑”而故布疑阵,引诱读者在猜想情节的时候走歪路?

始终觉得,本书的“酒宴”一章,袁从英和狄景晖闹翻的情节太过突兀,有些不合常理。

袁从英,狄仁杰最信任的卫士长。狄仁杰外放宁州刺史期间时,因工作业绩突出而被狄仁杰看中,跟随狄仁杰十年之久,书上说他“有勇有谋”“忠肝义胆”,他“对狄仁杰始终忠心耿耿,出生入死从不敢有辱使命”。

狄景晖,狄仁杰第三子。狄仁杰强大光环下的叛逆者,坚决不走他爹设定的道路……虽然他生活有点奢靡,但那都是他真金白银赚回来的,他刚刚登场的时候,作者说他“气度洒脱”,从他对狄忠的言行也完全可以看出,他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除了男一号狄仁杰,他俩很明显都是故事里的男二号。

拥有这样气场的两个男人见面,那就如同刘备遇见关羽、乔峰遇见段誉啊!

但作者可能是为了让故事更加好看,没有走这样的套路,在故事里,让他俩见面就产生矛盾(因为狄仁杰的“父爱”不均),并让矛盾升级产生直接冲突,直到最后才冰释前嫌惺惺相惜。

问题在于导致冲突的那一场酒宴。

酒宴是狄景晖邀请袁从英的。从狄景晖一贯的行事作风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人若是有什么不满,一定会当面直说的,绝不是那种耍阴谋的人,这场酒,他是真心想和袁从英喝的,他的目的,应该是主动伸出橄榄枝打算缓和两人之间的不愉快。并且,从他请来作陪的两个人也完全能看得出来——“整个并州官府,我就没几个看得上眼的”,他把自己“最看得上”的两个人都请来了。

可是喝着喝着,袁从英对狄景晖的红颜知己陆嫣然冒出一句话来:“他不就是千方百计处心积虑地想要我喝醉,想让我出丑,想让我痛心吗?”甚至还对不会武功的狄景晖动了手。

这像是跟随狄仁杰闯过十多年大风大浪“有勇有谋”的人吗?

接着,狄景晖也似乎失去理智了,居然揭开了袁从英隐秘的伤疤,“我听说你曾经差点就把我爹给结果了,是不是?”

这还像是刚刚才说过“酒后无状怕什么”“一樽齐生死”的“气度洒脱”的人吗?

最后,得说明:以上几点,均为个人在阅读本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并不代表对本书的否定。总体读下来,这个故事还是比较吸引人的。都说读书贵在有疑,尽管未必能小进大进,但也期待能得到更多喜爱这本书的朋友们指点迷津。

星坠长空、与世长辞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有很多为人所熟知的盛世、例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永乐盛世、康乾盛世。有犯罪就会有神探,因此我国古代风建社会也有一些为我们熟知的神探,例如包拯、狄仁杰、宋慈、施世纶,从书籍到评书曲艺再到影视作品都会出现这些神探的身影。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这部系列悬疑小说的历史背景就是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主政的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悬疑小说因其自身具备的特点就吸引读者,加上真实的历史时期,真实的历史人物,让读者更有兴趣阅读这部小说,从小说中我们可看到作者巧妙地构思,庞大的格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精彩严谨,并不夸张。近年来关于狄仁杰的影视作品非常多,特别是那句经典的台词:元芳,你怎么看? 让人洗脑。在阅读《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这部小说之前,我都想书中会不会出现李元芳,影视作品中的李元芳被书中的袁从英所代替。书中塑造了一个令人记忆深刻的狄仁杰,对于国家,他对抗奸佞,忠君爱国,对于儿子,父子失和,他痛心无奈,对于下属视如己出,关怀备至。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5》,终于等来了大结局,因为前四本的精彩,让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大结局,看完之后我深深体会到了腰封上的那句话:经手的6位编辑读完,全部哭成泪人。狄仁杰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感到力所不及,仿佛历经沧桑面孔就在我们眼前,女皇武则天声泪俱下的一句:朝堂空矣!天夺吾国老何太早矣!真相大白之日,为国为民的狄仁杰却星坠长空,与世长辞,让读者深感痛心。沈槐一开始和袁从英一拍即合,一起辅佐狄仁杰,原本仕途一片光明,但是永远活在袁从英的影子之下,因为人性中的贪欲,一步一步逐渐走向万劫不复之地,正所谓既生瑜何生亮。二十五年前因为牵涉一桩朝野大案,狄仁杰挽救不及,谢家遭遇灭门之祸,狄仁杰两位故人谢汝成和郁蓉的儿子谢岚,一个让狄仁杰感到无比愧疚,苦苦寻觅二十五年的孩子,原来就是一直陪伴自己身边十年的袁从英,在这十年之间,狄仁杰和袁从英早已情同父子,二人亲密的关系,甚至遭到狄景晖的羡慕嫉妒恨,命运就这样和狄仁杰开了一个十年的玩笑。袁从英历经艰险,死里逃生,终于离开沙漠。最终回到了裴素云的身边,有情人终成眷属。生死簿原来是内给事段沧海公公和鸿胪寺卿周梁昆这二人收集的官员们的劣迹,利用生死簿作为要挟,就可以操控官员们,但是却没想到周梁昆因此而丢了性命,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