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即将揭晓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有很多为人所熟知的盛世、例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永乐盛世、康乾盛世。有犯罪就会有神探,因此我国古代风建社会也有一些为我们熟知的神探,例如包拯、狄仁杰、宋慈、施世纶,从书籍到评书曲艺再到影视作品都会出现这些神探的身影。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这部系列悬疑小说的历史背景就是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主政的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悬疑小说因其自身具备的特点就吸引读者,加上真实的历史时期,真实的历史人物,让读者更有兴趣阅读这部小说,从小说中我们可看到作者巧妙地构思,庞大的格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精彩严谨,并不夸张。近年来关于狄仁杰的影视作品非常多,特别是那句经典的台词:元芳,你怎么看? 让人洗脑。在阅读《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这部小说之前,我都想书中会不会出现李元芳,影视作品中的李元芳被书中的袁从英所代替。书中塑造了一个令人记忆深刻的狄仁杰,对于国家,他对抗奸佞,忠君爱国,对于儿子,父子失和,他痛心无奈,对于下属视如己出,关怀备至。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4》和前三本书一样,精彩继续,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关于袁从英的,后一部分是关于狄仁杰的。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时期大多数是由汉族人所统治,但是同周边一些民族进行战争是屡见不鲜的,本书前一部分就描述了大唐和突厥的战胜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主角一定是袁从英,甚至是这本书的主角都是袁从英。袁从英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一个人在敌人的大后方彭城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联合梅迎春在沙漠边拦截杀敌人的时候充分体现了袁从英武艺高强,但是袁从英不仅武艺精湛,同时智谋高深,设计切断了内奸钱归南和敌人的联络通道,为后续狄仁杰的出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袁从英与裴素云之间的感情却显得不是那么纯粹,袁从英利用了裴素云的感情,当裴素云知道真实情况之后,对于裴素云的打击可想而知。后一部分狄仁杰,写了狄仁杰年轻时和郁蓉的感情,狄仁杰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没有选择和郁蓉在一起,最终郁蓉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谢汝成,狄仁杰在这本书中戏份并不是那么精彩,星星点点的做点事。期待最后的结局。

层层铺垫,“生死簿”迷案初现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2》承接第一部狄仁杰和袁从英侦破恨英山庄和蓝玉观案件,而袁从英被贬为折冲校尉,和因为误杀了人的而被判流放边疆的狄景晖一起前往沙陀戍边。在这过程中,他们一起遇到的许多事情,与此同时,在帝都洛阳,发生了“生死簿”案件,并且从一开始就有有人因此而丧命。
究竟是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晚年的狄仁杰面对着自己人生中最后的这些比以往案件破解难度有过之二而无不及,他该如何细致推理,抽丝剥茧,找出最终出乎意料令人吃惊的真相,这不仅仅是狄仁杰的职责所在,更是他所面对的一项严峻挑战,能否找出最后的真相,将决定着他一生的名誉和地位,更有可能决定他身边人的生死……
作者唐隐,中国悬疑文化小说的开创作家之一,作品格局宏大,构思巧妙,历史人物和悬疑故事巧妙地结合,故事情节生动细腻 ,同时也紧紧围绕小说的主题展开情节,小说情节生动曲折,看似一开始并没有交集,但作者却能够同时驾驭几条线索,情节跌宕起伏,读到最后才发现作者留下的伏笔的一一照应,不由得令人拍案叫绝,小说故事非常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一旦深入其中变便难以自拔……
回到正题,小说一开始就留下了“生死簿”案件的悬念,凶手出现,只是身份不明,留下深刻悬念,围绕“生死簿”的“童谣杀人”连环案件牵连出皇家贵族的命案,掌管新年庆典活动鸿胪寺正卿疯了,而鸿胪寺少卿则被人杀了,同样是因为那首童谣,但是这里又有一个悬念,令人不解的是凶手作案的目标令人费解,难道只是想要掩人耳目,令案件的追查难以入手。那凶手的真正目标何在,说不定还会继续作案。
果真,接着另一个死者出现了,竟是牵连到了小说的另一位重要角色——梁王武三思,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还是历史中,武三思都是一个卑鄙小人的角色,和狄仁杰等拥唐之臣更是彼此如同水火,互相看不顺眼……
这不,在唐隐老师笔下的武三思也没有太多的改变,一样的卑鄙和心狠手辣,到是帝都发生的这么多诡异命案,一时人心惶惶不同,在发配边疆路上的袁从英等人虽然羁旅艰苦,却另有一番故事……
作者有着很强的文字驾驭功力,将两条主线串联成整部小说,主要的悬疑案件“童谣杀人”,“雪地密室”等就出现在这部小说中,另外,整个案件侦查过程却让作者写得非常漫长,因为牵连甚广,小说最终还是没有写到案件被侦破的结果,作者铺垫了许多内容,随着情节的发展,各种悬念还是没有解开,可能等到第三部才是真相解开的时候吧。
走入人间的狄仁杰
开始知道狄仁杰始于小时候听得《狄公案》评书,公案书,与其他的公案类小说区别不大,因此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后来上大学时候读了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紧张的情节、曲折的故事、生动的人物刻画,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形象。再之后,钱雁秋导演的《神探狄仁杰》热播,引起了一股狄仁杰热,尤其是其中的最大CP狄仁杰与李元芳,还有那句最著名的:“元芳,你怎么看?”一时火遍大江南北,狄仁杰探案高手的形象形成了一个定格,至于说他本人在政治上的成就,作为一代名相的功绩,反而不被人所知。
唐隐老师的《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系列作品,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描写不为人知的狄仁杰,来描写一个为国为民殚精竭虑的狄仁杰,同时也描写了一个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惜付出所有的狄仁杰。从这部书中,不但能够看到作为良臣、作为政治家、作为探案高手的狄仁杰,也能看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普普通通的长辈对孩子的关爱与怜惜,把狄仁杰这个高高在上,近乎神话了的人物,重新塑造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好象是身边大爷角色的人,将暮年狄仁杰的无奈、揪心、爱护、传承表现的淋漓尽致,与其他的狄仁杰作品相比另有一番特色,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
《最后的狄仁杰1》以狄仁杰的致仕为开头,这让人非常的突然。众所周知,则天皇帝对于狄仁杰的倚重是非常深的,称狄仁杰为国之柱石。但是则天皇帝毕竟已经老了,在耳边的二张弟兄的不停挑拨离间下,也由于狄仁杰对于则天的忠言逆耳,顺水推舟答应了狄仁杰的隐居申请。其实这也是非常出乎狄仁杰的预料的,这从他听到批准致仕时的反应就可以感觉到了。暮年的狄仁杰一定也感受到了“走兽尽,良弓藏?”的一种悲哀吧,同时还有被圣上所边缘化的一种失落。他请求带上李元芳一起回老家并州,可是则天皇帝只允许李元芳随同三个月。看似非常不合情理的要求,为以后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一个伏笔。
在返乡的途中,他们误闯蓝玉观,发现了非常多蹊跷的地方;在恨英山庄,狄仁杰的老友意外死亡,但是遗孀的态度却非常奇怪。这些事情,把读者带入一种非常紧张、想要寻求真相的氛围中去。
待回到并州老宅,气氛并没有变缓,狄景辉对于狄仁杰的恨意,对于李元芳那莫名的敌意,接风宴不欢而散,让这个家庭的氛围变得十分紧张,让读者也非常的揪心。尤其是看到随着事件的发展,狄仁杰与李元芳原本情同父子的关系,慢慢疏远,慢慢隔阂,让读者心中感觉有什么东西塞住了一样,对于李元芳的心情感同身受。
在并州,随着范其信的死亡之谜、蓝玉观遭人血洗、陈?反常的举动,无不让案情扑簌迷离,让读者非常想知道后续的发展是什么样的。
随着案情的真相大白,随着狄景辉在狄仁杰面前忏悔的话语,随着李元芳与狄仁杰关系的和缓,读者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对于狄仁杰、狄景辉、李元芳这三人之间的关系,真是有种剪不断理还乱,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感觉,但是通过这些事情,让人物的形象非常丰满、立体,也让读者在脑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书中的最后,狄景辉与李元芳远走他乡,狄仁杰非常想要韩斌留下来,但是韩斌却要跟着哥哥一起去经历那前途未卜的大漠生活。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狄仁杰泪眼婆娑。毕竟他的岁数太大了,真不知道能不能再次见到孩子们。这里的描写把一个老人对于孩子的不舍、思念、担心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去戍边的路途中,会发生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期待《最后的狄仁杰2》的精彩故事。
上篇:历史背后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