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抽丝剥茧的破案过程

更新时间: 2025-09-10 17:51:39

阅读人数: 975

本文主题: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

看过好多关于狄仁杰断案的电视剧和书。 起初是在看了一部又一部的电视剧, 后来是买了书来读。 我觉得看着扑朔迷离的情节,环环相扣的案情, 如何抽丝剥茧从中找到最终的始作俑者。 作恶者最终伏诛,而在最后的环节才把所有线索串联起来的狄大人也为受害人伸冤了。

相对于看电视剧的内容, 更喜欢后来买的书, 对于这位在女皇统治时期的宰辅,破案量之大且无一冤案,不得不令人佩服, 而在这隐藏着的线索里面能找到真相也不得不佩服狄大人的观察和细致的思考方式。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是反映狄仁杰人生最后一年的断案的书。 放眼唐朝的历史,可圈可点的人物也有很多,在女皇武则天的这一个时期内,狄仁杰不得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 作为一个官员,他身居要职, 作为一个心怀李唐的官员,一方面是大周朝的宰相, 一方面还希望能守护好李唐的太子。 应对官场的复杂态势,同时在面对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情的时候, 心思缜密的发现一个个的幕后主使人,将他们绳之以法。

在这本书中,女皇忽然召见狄仁杰准许他致仕还乡,本来一直希望可以还乡的狄仁杰很意外的接到了这个旨意,回到老家并州, 那里有他的三儿子一家。 与大儿子和二儿子不同的是,三儿子狄景晖从小就让这位父亲更多的操心, 成年后更是不顾父亲的反对迎娶了现在的妻子。 多年没有回到并州,狄仁杰在回乡之际青丘皇上让他的护卫长袁从英与他一起回乡, 理由是袁从英身上有伤没有养好, 如果在并州能得到自己的老友的医治调理会对伤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就这样二人一起回到了并州。 然而并州的情势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安静,表面上一片祥和,实际在政治的斗争中两股势力的明争暗斗,想必皇上有所察觉,隐约中觉得这次回乡并非那么简单。 途中夜宿的蓝月观,老友的恨英山庄,以及来自狄景晖岳父的明里暗里的探查, 都让这次回乡的经历变得蒙上了一层神秘却一直不知道是什么的势力在从中作梗。

究竟是谁在背后主使这件事情, 没有了官位权利的狄仁杰能不能查出背后主使者, 多年前的老友忽然死亡又与这些事情有着怎样的联系, 忽然出现在深山里的蓝月观与这些人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看似毫无关系的人事物,究竟是因为什么被联系到了一起的? 翻开这本书,慢慢的看狄仁杰是如何发现事情端倪始末。

抽丝剥茧的破案过程

落入现实生活中的狄仁杰

对于狄仁杰的初步印象还是好多年前梁冠华主演的《神探狄仁杰》的电视剧,剧中是一个虽然发福但是充满了智慧与自信的老头,身边的得力干将李元芳精干武功高强,两人在剧中一唱一和相互配合侦破桩桩疑案,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而被称为神探。而做为一国宰相,狄仁杰一生清廉,为民请命,剿匪除恶,惩治腐败,辅助武则天建立盛唐大业,人称狄国劳。无论是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还是徐克的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狄仁杰都是一个有勇有谋自信智慧断案入神的侦探形象。

《神探狄仁杰》应该是我看到第一步古代的悬疑剧,从此以后狄仁杰断案入神的形象便深入我心,直到后来看任何的悬疑推理剧脑海中便不由自主蹦出狄仁杰的名字来。人到中年后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心里的想法便有所不同,年轻时看狄仁杰只看到他人生得意的一面,而中年后有幸读到《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这本书,心里不免替狄仁杰生出几分悲凉来。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这本书的作者唐隐是中国文化悬疑小说开创作家,他的悬疑作品悬念设置的丝丝入扣,险象环生,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很好的激起读者一口气读完的欲望。而且本书的语言神态描写精炼,把晚年狄仁杰悲凉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大唐悬疑系列丛书一共有9册,而这本《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作者也向读者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狄仁杰形象。

以往的每一部作品或者影视都是刻画狄仁杰,但是在这本书里,作者还用大量笔墨描写了他的家人,也从侧面描写了一生叱咤官场的神探晚年的凄凉与无奈。狄仁杰的一生宦海沉浮,晚年也应该有个好的结局,但是小儿子被流放,身边的侍从也因对皇帝的不尊被下放到边疆,儿媳上吊自尽。本该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的晚年却如此凄凉,读来让人不禁泪流。

这本书一共有十三章,开篇的人物表列明书中人物关系有助于读者对本书展开阅读加深理解。楔子部分是本书的悬念所在,自此每一章都紧扣楔子的悬念展开,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疑团也一层一层被揭开,揭示了当时社会权臣勾结的黑暗。

本书中除了描写了狄仁杰断案入神外也刻画了人到晚年后他的力不从心,被致仕后身边唯一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却慢慢远离他,文中还有大量的狄仁杰的心理描写,袁从英搬离狄府后的失落,从临河客栈愤然离去,还有得知袁从英从监内把小儿子换出后的愧疚描写的淋漓尽致,塑造了狄仁杰除了断案入神以外,另外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英雄迟暮话苍凉

从历史课本到影视作品再到文学创作,狄仁杰一直是正直的存在。纵观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沉浮。他的故事在神探、名相之间切换,他是为国为民的名相,亦是判案如神的神探。他是清正廉洁的代言人,亦是抽丝剥茧的执刀者。狄仁杰,被后人誉为“唐室砥柱”,为大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狄仁杰,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他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处庙堂,体恤百姓;居江湖,忧思国事。这样一位精忠谋国的宰相,一位断案如神的神探,在后人的演绎中,成就了很多经典形象。先国后家的名相也好,心思缜密的神探也罢,每一种演绎都给狄仁杰注入新的灵魂。他不再是居于历史课本的一隅,而是走进大众的眼中,成了耳熟能详的人物。当然,除了众人口口相传的经典形象,他还是一位父亲、丈夫、老师,亦是一位拥有七情六欲的人。他也有惶恐不安、伤心郁闷,在《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运筹帷幄之中的神探、名相,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他时而感情外露,时而沉稳内敛。这一形象,虽然缩短了常人与神探的距离感,但是却增强了读者与神探的情感维系,让读者真实感受到:神探也是人。《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主要讲述了狄仁杰的最后一年,此时的狄仁杰已是风烛残年,他的人生之路将要走到尽头。政治抱负还未实现,朝廷里奸佞当道,一桩桩、一件件,都让狄仁杰有身处迷雾之感。在这本书中,让我感慨颇多的是狄仁杰与三子狄景晖之间的父子感情。他们应该是情深的父子,有时却像互相猜测的敌人。人前试探、遮掩,人后猜测、筹划。正是这样的情感纠葛,才让我们看到了食尽人间烟火、情感外放的狄仁杰。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亲的关注,每一位父亲也都在孩子身上给予过希望,但是当失望的次数过多时,一面冷漠之墙就会高筑。所有的话题止于墙下,你进,我退。一方怕父亲知真相大义灭亲,一方怕爱子牵扯其中受苦楚,不得不说,作者对狄景晖与狄仁杰的几次见面的场面描写的非常到位。话不投机——没有几句话就开始争执,浅尝辄止——沟通总是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这是一个“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和一个想得到关注却又怕父亲失望的儿子。这是俗世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狄仁杰。除了狄景晖和狄仁杰这对父子,还有狄仁杰与袁从英之间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的感情,更让人唏嘘不已。从朝夕相处到渐渐远离,有世事的无奈,更有不得不的切割。书中,作者更多的从狄景晖和袁从英的视角去描写狄仁杰的年老,孤独塌陷的脊背,力不从心的脚步。这些都告诉我们:狄老老了。字里行间有着划不开的苍凉。《大唐悬疑录》是系列小说,以狄仁杰破案为主,期间穿插情感纠葛。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大唐盛世,走进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案件,非常期待后续故事。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